重视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时间:2022-06-24 08:59:50

重视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非常重视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 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让学生“会学习”比学生“学会了”更重要,“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让学生会学语文,课前预习很重要。叶老曾说:“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是通过课前读、圈、画、勾、注、查等方式,学生自主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初读感知”,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弄清楚课文写了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再读理解”,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熟练,并弄清文章的结构,找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重要词语及中心句。提出不懂得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学生预习前也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则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使学生提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读懂了故事情节,初步理解了生命桥的含义。课堂上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点拨课文中的难点。这样学生学习轻松,课堂效率高。

2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还我朗朗书声”给语文教学拂来清新之气,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努力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促进学生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但很多学生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些学生则读了好文章,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来指导阅读与写作。因此,阅读教学应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2.1 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珍珠鸟》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2 精读法。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可以用语言隽永的文章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 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2.4 摘抄法。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多读多记,形成语感,为习作沉淀丰富的语言积累。

2.5 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3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语文学习中,教师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可以从标点符号上质疑,课题质疑,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从遣词用语的矛盾上质疑等等。学生提出了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动解疑,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

4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学生之间有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我们教师也应该以一种正常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佳方案。

5 启发探究,重视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智力、能力、意志品质、思想情感得到发展,而学生作为读者则应该与作者的情感在一个节奏上跳动,应在文本情境中徜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全部感情,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于到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穿透语言表意,深入文本深层,挖掘各种滋味。如:在《母鸡》一文中,学生在体会母鸡的母爱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母鸡的母爱延伸到人类母亲对孩子的爱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对母爱进行深入体会。这样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常常进行的小活动有:课堂提问个人反思;课后集体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反思;其中、期末考试反思;作文讲评后反思;学习课文后与学习生活联系评价反思。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反思中螺旋式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在实践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等方面实施教学,学生迈向“自能读书”将指日可待。

上一篇:器乐教学的校本化路径 下一篇:如何打造个性化的中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