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课应与现实生活结伴

时间:2022-10-14 09:00:00

美术鉴赏课应与现实生活结伴

高尔基说:“人的知识面愈广,人的本身也愈完善。”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学生完美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长期以来,高中的美术鉴赏课只是一味地注重名家名作的赏析,而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平常事物缺少美的评价,忽略了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使美术鉴赏课与现实生活严重分离,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知识目标至高无上,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差异的关注,对学生学习模式要求统一,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样的内容时必须达到同样的目标;其次是割裂学科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割裂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被锁定在书本世界中的学生,面对现实中的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无处下手;第三是教学内容的传递基本囿于书本和课堂,忽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缺乏对作品精神的感悟,忽视互助合作的学习伙伴关系的建立,没有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第四,从教学组织的形式方面看,学生被限制在教室的某一位置上,缺乏足够宽松的生活空间和交往时空,而事无巨细的直观教学和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知识教学,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美术鉴赏课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思维和记忆,获得审美知识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进一步认识、理解美术知识,体会到美术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给予学生美术欣赏结合现实生活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其能处处发现美、创造美。如何实现美术鉴赏与现实生活完美的结合?是值得我们每个专业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从五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 以现实的生活来培养审美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在美术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也是美术鉴赏课的一个十分重要目标。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实践活动的情境是现实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要让学生接触的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教材提供的一些设计精品引申到现实生活的一些常见的东西,让他们比较异同,找出美的不同地方,最后再提出:如果让他们自己去设计的话,将如何设计?每个人设计的闪光点是什么?比如,在讲授《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这一课时,由教材提供的建筑精品引申到现实生活中的建筑,比如学校的建筑群、景观,等等,让他们作出相应的评价和思考,把他们的视角从书本引向现实。这样既拉近了经典与现实生活中的距离,又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了欣赏兴趣,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积极寻求身边美的事物和美的现象,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审美的兴趣浓了,学习自然开心,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

二、在现实生活中促进审美的交流

交流一词的意思,是彼此间把自己所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交流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美术鉴赏课包含了大量的交流机会:听、说、读、写等,其中“说”和“写”是十分重要的交流手段。我们知道,审美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同气质、修养的学生所看到和感受到的美是不同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美术鉴赏活动中让学生交流讨论,写观后感,在课堂上或课后交流心得,学生把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包括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独到的观点和论述也层出不穷,精彩纷呈。记得我们在欣赏米勒的《拾穗者》这幅名作时,一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动情地说:“我以前从来没有体会到绘画会有如此大的冲击力,当我第一眼看到《拾穗者》这幅画的时候,我深深地被打动了,母亲劳作的身影就浮现在眼前!我爱我的母亲,我爱我的家人!”也是同样的一幅画,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所受到的冲击力远远不如农村孩子那样强烈。这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交流这些心得的时候,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和沟通,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课后适当地布置一篇观后感,再不失时机地让全班同学共享,这样既促进了全班同学相互间的进一步交流,又起到了对学生心灵的荡涤和洗礼,更激起了全体学生进一步欣赏的渴望。

三、通过实践活动发展思维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在审美活动的实践中逐渐提高的,而美术鉴赏是最重要的审美活动之一,这种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方式使审美体验进入自律状态,通过美术名作的赏析,掌握欣赏的方法、要领及规律,从而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对美与丑的分辨力,增强对艺术美的感受力、理解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组织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一幅名作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美国画家波洛克的《薰衣草之雾》这一作品时,先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教师的作用只是组织课堂,介绍一下作者的生活和创作的背景。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美术感受,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也可以像波洛克那样去创作自己的作品,在边欣赏边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其绘画的思想和艺术主张,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自己已有的审美知识和审美体验,不拘一格、创造性地解决欣赏问题,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当然,发展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是多渠道和多角度的,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只能是冰山一隅,这就要求我们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思考,让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为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尽绵薄之力。

四、在现实生活中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尽可能地展示和完善自己。实践活动的目标达成是有梯度的,不强求人人都能够达到同等的要求,但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和力所能及。“低起点”使得审美有差异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上不封顶”对于审美能力较强、眼光开阔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展示他们才华的空间。比如,在进行《中国古代山水绘画》赏析的时候,有些学生自小就学过一些中国画,他们对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了解较多,欣赏起来自然难度就小一些,还有些文学修养较好的学生能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也能殊途同归,课堂上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提高他们欣赏的兴趣。对中国画知识了解较少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赏析的时候结合其他同学的观点,强调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大胆地说出来。虽然他们的审美层次不一,审美个性差别很大,但在欣赏的过程中都尽力地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此,我以极大的热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在审美过程中丰富精神生活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更有激情地参与到审美的活动中来。我们知道,学生精神生活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体验、感悟、内省等多种形式,在审美活动中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评价、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欲望,从而使精神生命得到充分的提升。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和经历美的发生、发展过程,获得成功的自我成就感,享受到自己能力不断发展的乐趣。学生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具有幸福的体验,对自己的未来会充满信心。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美术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结伴,使封闭的书本文化积累过程转变为开放的、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自我发展过程,这既是学生能力发展完整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上一篇:趣味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巧用提问设计 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