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的《瓦尔登湖》意象文化研究

时间:2022-10-14 04:52:54

多元系统理论视阈下的《瓦尔登湖》意象文化研究

摘要:文学作品中承载了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意象”是让读者获得文化信息和审美感受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意象翻译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试从文化对比的角度,探讨《瓦尔登湖》中出现的能够让读者获得审美感受意象的文化积淀特征。

关键词:意象;文化积淀;瓦尔登湖;梭罗

1.引言

“意象”概念的发展源远流长,在中国,“象”首先是作为天地万物可观之象而存在,`《系辞·上》开篇有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1997:76);而后对意象这一概念又进行了发展,分别提出了“得意忘言”和“意以象尽,象以言著”,集中阐述了言、象、意之间的关系。而真正将“象”从哲学、宗教论域引入到文学批评理论当中去的是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提到:“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1958:1)这里作者已经把自然之象作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在西方,“文学意义的“象”的概念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文艺理论所使用的术语‘eilōn’(2005:134)汉语解释为“意象”、“像”。此后柏拉图提出的理念或理式 (idea 或 eidos)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行动之象”进一步论及了文学之“象”这一概念。然而“意象”这一概念真正成为西方美学界一个基本的美学范畴始于二十世纪西方意象主义诗歌的兴起。意象主义的发起人之一的庞德认为:“意象”不是一种图象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是一种“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1984:202)在这里西方的意象具有心理特征其含义是可变的。由此可见,“意象”的发展源远流长,它具有民族性和历史延续性,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瓦尔登湖》中的意象类别及特征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创作的《瓦尔登湖》于1854年第一次出版,迄今为止已经出了近一百五十多个版本,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与《圣经》等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二十五本书”。目前国内对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于《瓦尔登湖》作为文本在中国的翻译情况的研究还略显不足,只有少数几篇论述文章,如李毅于1984年在《对〈瓦尔登湖〉中译本的几点意见》中分析了徐迟译本的语言层面,指出了徐迟在翻译时所犯的错误;孙胜忠于2004年在《从文化传译看梭罗Walden的三个中文译本》中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照,从文化传译的角度指出了三个译本(徐迟、吴明实、王光林)中在神话、典故和出处等方面的疏漏和错误;此外还有几篇硕士论文用现代翻译理论来探讨《瓦尔登湖》在中国译介的。迄今为止,还鲜有对《瓦尔登湖》中意象汉译作系统的论述。本论文尝试以多元系统论为研究方法,以描述翻译学为讨论依据,以《瓦尔登湖》中意象的类别为基点,来探讨徐译《瓦尔登湖》中意象所采取的策略以及采取这一策略背后的动机。

下表所列为《瓦尔登湖》中的意象按其来源所进行的六种分类以及各自所占的数目和百分比:

由上表可知:其中动物类意象所占比重最大为27%;位居其后的分别是其他类意象和自然类意象,分别占22%和19%;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类意象和颜色类意象各占12%和6%,其所占比例虽小,却对理解原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瓦尔登湖》中出现的动物类意象多为可爱型的、正面的。比如画眉(thrush)、云雀(lark)、杜鹃(cuckoo)、小鸭子(duck)和小老鼠(mouse)等等。这主要与作者那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关。对于植物类意象,同样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有代表虚假的雏菊(daisy),外表悲伤的柳树(willow),爱情的玫瑰(rose),代表纯洁的百合(lily),代表和平的橄榄(olive)代表痛苦的苦艾(wormwood)代表忠贞的紫罗兰(violet),代表青春的苍松(pitch pine),代表慷慨自由的枣树(date tree)以及代表“长盛不衰”的棕榈叶(palm leaf)等。

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是西方文化发展的两大源头,是西方文明发展过程西方文化所独有的文化瑰宝。希腊罗马神话的一大特点就是神的拟人化和象征性。也就是说,每个神的背后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作为基督教经典的《圣经》同样积淀在西方人深层的文化心理意识中,同希腊罗马神话一样,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因此,西方人经常借助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来以古喻今,以人喻事,以古事喻理。《瓦尔登湖》中出现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故事类意象共97例,每一个意象背后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有《圣经·旧约出埃及记》以色列在旷野中得到的神赐“天粮”(manna),希腊神话中曾杀死纳米谷中的雄狮,九头兽,亚马逊女王,三个身体的怪牛等的英雄赫拉克勒斯(Hercules),文艺女神缪斯(Muse),以及罗马神话中的命运三女神帕尔茜(Parcae)等等。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中出现的意象最大程度上的突显了意象的文化积淀性这一特征。

作为《瓦尔登湖》中比例最小的意象类别颜色类意象,同样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即文化积淀性特征。比如在西方,红色(red)代表热情如火,蓝色(blue)代表忧郁,白色(white)代表纯洁等等。

3.结语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色彩的客观对象,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因素,某意象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固定且独特的文化含义,能够被不同时期的作家所袭用;被不同时代的读者所理解。意象是“自原始时代以来,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经验长期积累,积淀在每个人无意识深处,其内容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普遍的,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1986:59),这也就是精神分析家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换言之,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是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里,出现在一代又一代的文艺作品里,形成一种具有了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符号,因此,对于不同的民族,意象承载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即“言外之意”、“象外之音”。作为文化传递者的译者,要想把原语文化体系中意象的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译入语文化中一一彰显出来并非易事。(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Thoreau,H.D.Walden and Other Writings.Torento:Bantam Books,1962.

[2]Wellek,René & Austin Warren.Theory of Literature.London:Penguin Books,1956.

[3]卡尔·荣格.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M],转引自张龙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6.

[4]李毅.对《瓦尔登湖》中译本的几点意见.外国语,1984(6).

[5]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6]孙胜忠.从文化传译看梭罗Walden的三个中文译本.上海科技翻译,2004(1).

[7]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溯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周易正义(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上一篇:为了明天,让梦与雏鹰一起飞翔 下一篇:Whether Copyright-Output Books Will Be Fa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