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叩开诗文意象大门

时间:2022-08-21 12:48:43

多元解读,叩开诗文意象大门

摘要 每篇课文都是一个起点,都不能以终点式解读。对于张志和的《渔歌子》的教学,教师不能仅仅只读诗歌本身,而是要引导学生与古诗词进行多角度、多途径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走近诗人张志和。

关键词 多元解读 意象 兄和诗 模仿

一、以言造象,立象尽意,体会“不须归”情怀

古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其独特性,用语言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传达诗情。好的诗词就像一首歌,好的诗词更像一幅画。《渔歌子》这首词的意象很多,所有意象的叠加形成了一幅优雅的“烟波垂钓图”,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诗意地诵读与解说,引领着学生将古诗词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和画面,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语加以描述。使得“白鹭”“西塞山”“桃花”“流水”“鳜鱼”等这些看似静止的意象变得立体、灵动,完成了诗人与读者之间的自由想象和双向互动。学生悟到了意象中美的意蕴,感悟到了诗人沉醉在斜风细雨的意境之中不愿离去。

诗人仅仅是被美景吸引不想回家吗?让我们细细道来。张志和是个大才子,16岁就一举“明经”,一个弱冠少年就能向肃宗皇帝献“志和”之策。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赏,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于是将父亲起的名字“张龟龄”改为“张志和”。后因事被贬,但时间不久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不愿为国效力。宋高宗赵构,曾到会稽见到黄庭坚所书张志和《渔父词》15首,也应和15首,其中一首:“春入渭阳花气多,春归时节自清和。冲晓雾,弄沧波,载与俱归又若何。”此诗也可看出高宗赵构的用心。当时以“和”的形式劝说张志和的有很多人,但没有人能把这位大才子劝回来为国效力。通过出示以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思想及写作背景,学生明白诗人除了不想回家,他还不想回到官场。只愿意陶醉在这优美的山水之中。学生在感悟这一层意蕴的基础上,对“不须归”又有了更深的体验。

二、读兄和诗,手足情深,体会“心平志和”

张志和的兄长张松龄担心弟弟放浪形骸不知返家,在越州东郭替他建筑房舍,并应和其作《渔父歌》18首以诱其回心转意,其中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张志和“乐在风波不用仙”,张松龄劝他“乐是风波钓是闲”,不能作为人生大事;张志和“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松龄便告诉他“狂风浪起且须还”,不能在外久留。从兄长和的诗,可以读出手足情深。讲张志和的《渔歌子》不能少了手足情深。这种真挚之情,只能出自父母、兄长之口。

此外,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根据诗中内容设计一问一答的环节,让学生角色扮演。在这一答一和中,读到张志和这颗清闲、飘逸的心,进一步体会到这份“心平志和”。

三、赏析组词,仙风仙乐,走近诗人张志和

张志和写了5首《渔歌子》,如何能发现张志和的文本秘密?在《渔歌子》的教学中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张志和的“仙与乐”,其他4首也是要读一读的。课堂上将这5首词整合进行组块教学,循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张志和”展开话题,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性,着眼于学生新鲜感与探究欲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关注诗词背后的人文因素,重精神塑造,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欣赏美、品析美、展示美的多维活动中得到提高,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情怀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课堂上,指导小组合作,体会写作特色,通过赏析诗句,走进诗句意境,走近诗人张志和。

1.生活话语生活情。本篇这5首诗其实都非常好懂,字面上看来也是相当平易,但仔细品味,却有“从平易处见功夫”之感。这5首诗,每一组中都有地名,分别是:西塞山(湖北)、钓台(富春江)、溪湾(湖州)、松江(上海附近)、青草湖(洞庭湖的东南部)。有人说,这是张志和在吟咏他曾经到过的地方。再仔细看,又写了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致:“桃花流水鳜鱼肥”,当然是春天;“笑著荷衣不叹穷”是夏天;“枫叶落,荻花乾”是秋天;“钓台渔父褐为裘”,当是冬天。再看一下,又发现写出了诗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趣:“青箬笠,绿蓑衣”“钓台渔父褐为裘”“笑著荷衣不叹穷”,这些是说“衣”;“菰饭莼羹亦共餐”,乃是“食”;“醉宿渔舟不觉寒”,此是“住”;“能纵棹,惯乘流”“舴艋为家西复东”是指“行”。学生在读读议议中体会到这组词描写的是充满情趣的生活,真是生活话语生活情呀!

2.好个神仙张志和。课堂上鼓励学生潜心会文,虚心涵咏,多元解读,让学生充分发表新颖的见解。继而由教师出示宋代词人周紫芝的词:“好个神仙张志和,平生只是一渔蓑。和月醉,棹船歌,乐在江湖可奈何。”学生读了张志和的整组《渔歌子》,再读读周紫芝这首《渔父词》,尤其是这句“好个神仙张志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张志和的“仙”与“乐”,心生羡慕之情,真正走进了神仙张志和。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课堂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也来和一和。相信这样的课堂,定能将学生带入古诗文天光云影的纯美境界,和学生一起真正走近张志和。

上一篇:引“生活”之水润教育活动 下一篇:《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