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会对CAFTA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2-10-14 02:21:42

中国-东盟博览会对CAFTA建设的影响

一、中国-东盟博览会概述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以下简称CAF-TA)建设的实质行动。2003年10月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时建议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和响应。

(一)博览会的性质与地位

博览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部级、国际性经贸专业性会展。截止到2008年,博览会已经举办了五次。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领域。

中国-东盟博览会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知名品牌展会;2006年,荣获“2006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政府主导型展会”称号;2007年,获得“2007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部级品牌展会”称号;2008年,在第六届中国会展节事财富论坛上被评为“2008年度十大会展”。目前,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商务部重点主办的四大展会之一。

(二)博览会保持高规格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国家主导型博览会。从首届开始,博览会始终保持高规格。主办各国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博览会,由各国政府高层人士或国家经贸部门主要官员率领本国代表团参会。五届博览会共有30位国家领导人、8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期间举行多场双方领导人、部长、地方负责人之间的会谈等国际多边活动,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共识。第二届博览会还签署了《“魅力之城”南宁合作宣言》,通过了《中国-东盟工商会南宁共同宣言》,为各国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保持上升态势

博览会始终紧跟CAFTA的建设进程,展示商品98%以上为降税商品。博览会在产品贸易上,主要有农产品,机电产品、信息、软件类、五金产品。2008年第五届展会上机电设备、电子产品等为重点交易对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类等领域出现交易和投资项目。

参加商人数逐届增加,参展的企业稳定在2000个左右,这是由于参展展位规模保持在3300―3400个,有的参展企业承租一个以上的展位,因此也限定了参展企业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而东盟及其他企业参展比例不断上升,国际贸易成交额、国际投项目数量及涉外投资总金额逐届增长(见表一1),有些项目的资金在1亿美元以上。

二、博览会对CAFTA建设的影响

CAFTA将在2010年建成。其建成的重要标志是: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新、马、泰、印尼、菲、文)的绝大多数产品实行零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将实现自由贸易;2015年,将与东盟新成员(越、柬、缅、老)实现自由贸易。

(一)博览会对区域内货物贸易的影响

博览会促进了中国-东盟双边货物贸易快速增长。博览会举办以来,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年均增30%。双方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为2311.2亿美元,比2004年贸易额增长了一倍多。提前三年达到原预计在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见表一2)。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占我国贸易比重保持在9.2%左右。

笔者认为,博览会促进了中国-东盟双边货物贸易快速增长主要因素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2005年7月,开始实施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平均关税从2006年的8.1%降到2008年的5.8%(2008年我国关税总水平为9.8%)。不断降低关税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大幅增长的重要条件。

其次,博览会是由11个国家政府共同主办,这使博览会出现多个国家权威力量聚合效应。由u个部级的贸易参展团参展,代表国家的国际经贸实力。博览会成为促进CAFFA建设的一个载体。

第三,博览会体现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的实质内容。博览会98%的展示产品为《协议》下的降税产品。这一展示为在2010年建成CAFTA实现贸易零关税起到产品推介的作用。另外,网上博览会也提供了便捷的交易渠道,使商贸接洽随时可以进行。这使博览会的经贸能量延伸到会期之后。

最后,信息传播,吸引厂商抓住商机。参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中外厂商中,有一半以上的商家是通过有关博览会的报道获得建立CAFFA的信息从而参与到区域贸易中的。因此媒体起到了经贸领域信息传导作用。例如,第五届博览会引来153家中外主流媒体1347名记者参与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东盟媒体都现场直播该届博览会开幕式。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媒体刊发有关新闻稿件7517篇,其澳媒体135篇,外国媒体200篇。会期有关网络报道达17.5万条。有效地扩大了博览会的影响力。

(二)中国-东盟博览会对产业投资的影响

历届博览会累计成交国际投资项目705个,项目总金额达到286.26亿美元(见表一1)。投资领域广泛。除去在第二产业的投资,在农业和服务业的投资活跃。例如,在第二届上,新疆、黑龙江、上海、广东等20多个垦区和美国、越南、泰国等国家签约农业项目共26个,签约总金额达62.89亿元人民币。有的投资项目规模比较大,例如,美国企业投资近3亿元与金光实业合作建设年产5万头肉牛标准化生产项目。我国和东盟多数成员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大,在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都需要有进一步的实质性的发展,因此,农业实用技术是各国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交流、合作的优先领域。

通过论坛形式扩展CAFTA建设的领域有:信息通信、新闻、交通、电力、法律、医药等等。服务业合作重点表现在港口和信息通信领域。目前,国际贸易的90%通过港口物流来实现。世界航运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中国和东盟一些港口的规模在世界上已经占有重要位置,但必须进一步提升港口的竞争力。第四届博览会把港口合作作为主题。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港口发展规划、设计、建设与发展政策,港口物流服务、港口信息科技和港口国际海上便利化运输等,涉及整个产业链。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是合作成功的基础。第五届博览会对信息通信领域也开始了产业整体合作。这种选择重点行业促成其合作发展的举措,不但将提升CAFTA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还强化了博览会在CAFTA的地位与作用。

(三)博览会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

从2004年博览会举办以来,旅游合作一直是博览会的重要主题。东盟10国已全部成为中国公民的旅游目的地。2008年,中国-东盟双方人员往来近800万人次。2008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到中国的旅游人数分别达122万人次和105.8万人次。中国已成为东盟的五大客源国之一。对于与我国边境周边地区的旅游,交通便捷是重要条件。例如,大批越南游客参观博览会是乘坐已开通的广西南宁至越南河内的公路客运。只需5个小时就走完全程约350公里路程。

从第二届博览会开始推出的“中国-东盟”魅力之城”活动,是博览会促进11国之间的交往由国家层面延伸到城市之间。每届博览会各国选出一个本国一个城市为“魅力之城”,综合展示其在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这也是中国与东盟旅游客源增长的因素之一。

博览会尚未在开展新兴服务贸易行业方面其引领作用。从第四届开始,开始出现软件和信息服务项目。第五届出现1项国际金融服务项目。总的来说,在博览会上服务贸易尚未形成对外经贸新的增长领域。我国服务业发展不够充分,直接影响到对外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四)博览会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产业聚集理论认为,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群在一定范围的集中,可以实现聚集效益。11个国家共同举办地区性博览会这一政治经济活动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在博览会上,还有来自日本、美国、韩国、俄罗斯、法国、阿联酋等国的商家。区域外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爱立信、西门子等参会。在第五届博览会上举办的亚欧会议投资促进机构圆桌会议吸引了来自欧洲的28个国家及组织参会。这是首次将CAFTA以外的国际会议及合作机制引入博览会。

博览会的聚集效应引起区域外的国家的热情参与。法国马恩河谷省经贸团参加了第五届博览会,这是第一个CAFTA以外的国家地方性展团参会。该团借此机会不但向11国推介本地商机,还与南宁市正式签订了友好城市协议书。由于获得满意的商贸成果,法国该省高层人士表示,将组织更大规模的法国企业代表团参加下一届博览会。

(五)博览会对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广西是我国建设CAFTA的桥头堡,是中国唯一与东南亚既有陆地相连,又有海洋相连的省区,背靠国内广阔腹地,面向东盟10国市场,是我国进入东盟最便捷的通道。首府南宁被定为举办博览会的永久地址,使广西从一个相对封闭、边远的西部省区,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国际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彰显出区位优势。

因国际区域性博览会,广西得以超越地方外事的局限性,更多地与东盟各国国家层面进行对话与交流。自博览会落户南宁以来,广西每年都派出代表团出访东盟各国,东盟各国每年团组来广西参加博览会。双方建立了互访机制。越南、柬埔寨、泰国在南宁设立了领事机构,菲律宾在南宁设立了商务代表机构。目前广西各城市与23个国家缔结的友好城市已达51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机制在广西落户,越来越多的区外资源在广西聚集,一系列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活动也定期在首府南宁举办。

博览会推动广西更多地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使广西和南宁进一步融入了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的大格局中,加快了自身的发展。如首届博览会后,广西加入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与云南一道代表中国参与该次区域合作。在博览会的带动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钦州保税港区获得国家批准设立,中越边境合作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一批面向东盟的经济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博览会使广西的社会和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得到全面的提升。据统计,博览会举办前的2003年,广西进出口总值为31.9亿美元,其中与东盟的贸易额仅为7.39亿美元。在博览会的带动下,广西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广西进出口总值达到92.8亿美元,其中与东盟的贸易额达29亿美元,增长了三倍。

2003年至2007年,广西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0.37亿美元,年均增长15.9%;实际引进区外境内资金2462.5亿元。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广西。

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加快促进了广西的工业化进程。广西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699.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001亿元,年均增长18.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7.7%提高到3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0.3%提高到48.5%。

博览会还带动了广西会展服务、宾馆接待、餐饮、旅游、航空、通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例,2027年,广西接待东盟10国的旅游者人数为45.5万人次,是博览会举办前的两倍多。广西接待的外国旅游者中40%以上是东盟游客。

2009年初,南宁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这与其通过举办博览会取得上述结果,促进南宁市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是分不开的。

三、进一步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思考

博览会承载着“促进CAFTA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的使命。它的运行必须符合和满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已有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博览会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充实和提高。

(一)坚持开放办博览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立足中国与东盟各国为主办国的同时,应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增加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为此,博览会不但欢迎国际重要经济机构、国际区域性经济组织或会议参会,还可在博览会展位许可的条件下,重点吸纳已经与我国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其他国家参加博览会,如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等。这样不仅增加博览会对我国与这些伙伴国的自贸区建设方面的辐射作用,更可使11国家有机会获得来自区外国家的商贸机会。

(二)坚持合作办博览会

在推进CAFTA建设的基础上,博览会要力求为各国参会厂商提供“合作”机会。对东盟lO国,可以先从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开发更多可靠和有影响力的招商招展渠道入手。在东盟各国家,华人(裔)商家有很强的经贸实力,博览会可联合东盟各国华人(裔)商会组织和政府部门参与招商招展,形成牢固的博览会招商招展市场渠道。对我国内地参展团,应引导其结合本地区产业优势及经贸发展状况,重点推介与东盟经贸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优势行业参展。这样相对容易与东盟实现务实的合作项目。

与货物贸易相比,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空间广阔。我国与东盟10国签署的CAFTA《服务贸易协议》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博览会利用自身使产业聚集的优势,可优先做三个方面工作:1)可以设立服务贸易专区(或举办服务贸易专业展),引入有竞争力CAFTA服务经济实体参会,尤其是金融、教育、外包服务,商业(文艺)演出等新兴国际服务领域的实体。2)以人民币为货物贸易结算试点为契机,博览会应汇集国内金融界、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我国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实体参会展开交流和实质性的项目合作,以增强共同应对国际金融为的能力。3)博览会可将国内及东盟有关服务业各部门协会或组织形成会员关系以保证必要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同时为11国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实体提供参会的机会。

(三)坚持共赢办博览会

充分利用11国在外交和经济方面丰厚的禀赋资源,坚持由11国家共同主办博览会的机制,保障博览会在政治上的高规格、体现各国参展为该国经贸发展最高水平。博览会既是CAFTA成员国之间促进经贸与投资,实现共赢的平台,也是进行外交活动的渠道之一。这是CAFTA的性质及建设与发展所需要的。

CAFTA将在2010年建成。博览会要成为实现自由贸易的先遣站,使区内各国商贸团先期得到CAFTA运行的操作经验,日后成为CAFTA运行和发展的中坚实体力量。通过与我国海关部门的协作,对2009年博览会的展品应尽快实行口岸转关、展出地集中验放的快速通关模式;设置专用通道,24小时预约通关;实行海关、检验检疫“一站式”通关作业模式;对留购展品实行展前参保、展后结算制:实行陆路边境口岸直通车监管制度;实行跨部门、跨关区通关应急处置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协作联动、促进口岸便捷通关的合作机制等。除了便利的展品通关措施,在博览会展期内销售的合理数量(同时符合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议》下)的进口展览品免征进口关税。

上一篇:外资并购的垄断倾向及其防范分析 下一篇:中国发展留学生教育存在的差距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