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资还是提高收入

时间:2022-10-14 12:24:11

提高工资还是提高收入

企业的工资收入只能由市场来决定,强行提高工资标准,这是我请客你买单的做法,属于官场上的游戏规则,放入市场根本行不通

今年7月6日中午,三一重装研究院的年轻工程师吴宇飞(化名)和他的100多名同事一起,至沈阳市政府局上访,他们认为遭遇到了所在单位的“变相裁员”,权益受损。这并不是孤立的个案,与此同时,这个夏天全国的各行各业均出现了一股裁员减薪潮:我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中煤集团今年4月和5月接连降薪10%;我国最大焦煤生产企业山西焦煤集团下属煤矿亦纷纷降薪;宝钢集团全员工资下调10%;海南航空大面积降薪,员工收入锐减3000元;联想集团杨元庆默认将进行大裁员;摩托罗拉中国区亦将裁员1000人……

同时还一个很有趣的消息,据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2年8月17日发出通知,决定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并在有条件的地区降低基本医保和工伤保险费率。这是在国内多次式的调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后首次以通告的形式暂缓调整最低工资。为什么人社部要在大规模调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后突然喊停?其背后存在着怎样的一种纠结与矛盾呢?

提高民众收入水平不应是简单的让企业加工资

我前面的两篇文章曾经谈到过两个问题,实际上也是中国经济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中,最为矛盾最为棘手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出口、投资、消费,眼下出口和投资均难以为继,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国内的消费了,而且看上去国内也确实存在着极大的消费潜力。目前我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8.43%,而美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为88.8%,如果国内的消费水平能提升到接近美国,那么则意味着中国经济还能够高速发展30-5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赶超美国也可谓指日可待,这就是我们的管理者眼下提出要调整产业结构的最终目的。但是我前面的文章已经分析过,要想拉动国内的消费,就必须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这点实际上也是我们的管理者很早就意识到的,这就是我们的人保部急于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因。

人保部的如意算盘打的是不错,但矛盾的一面却出现了,就是我的第二篇文章所述:短短的几年间,中国人的劳动力价值就被严重高估了,于是大量的企业开始逃离,中国制造开始丧失竞争力。很悲惨,我们的工人工资才刚刚达到3000元,为什么就发生了这种状况呢?前面我们说过人类劳动力的价值该如何提升:提高劳动效率、产品升级获取高额利润。为什么我们直接给工人加工资就不行呢?

问题还在于市场:我们用一个杯子来比喻,假设一个10元钱的杯子,其中含有的人工成本是2元钱,当工人的劳动效率提高了,他付出同样的劳动可以生产出2个这样的杯子,那么这个工人的收入就达到了4元钱,而杯子的价格不变,那么就体现为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倍增了,同时社会购买力得到增长;如果我们改进产品工艺,使得这个杯子更符合购买者的需求,市场上接受了12元钱的价格,产品利润得到提升,每个杯子工人获得了3元钱的工资,那么意味着工人的劳动力价值提升50%,而杯子的价格只上涨20%,社会的购买力同时也能得到增长;但如果同样的产品硬性的加工资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而市场并不接受杯子的涨价,市场自然就会从其它地区购买更为廉价的产品进行替换,则显示为劳动力价格虚高,企业丧失竞争力,只能外逃或者倒闭。所以,企业的工资收入只能由市场来决定,强行提高工资标准,这是我请客你买单的做法,属于官场上的游戏规则,放入市场根本行不通。

国内的劳动力价值是如何被高估的

有人会说了,人社部只是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并没有强行要求企业提高工资,国内工资水平的上涨是市场的自然选择,是刘易斯拐点产生所带来的必然现象,真是这样的么?

我记得几年前,所在的城市附近建设高铁,建设高铁桥梁需要大量的电焊工,只一瞬间我们工厂乃至附近地区包括造船企业的电焊工几乎跑了个精光。道理很简单,人家时间就是金钱,不惜一切代价的赶工,开出一天的工资是300元,而我们当时的电焊工工资是3000元/月,造船厂的电焊工工资会略高些,可达到四五千元,但也无法和高铁竞争。企业工资是相对稳定长期的,不可能乱提价和突击性的工程争夺劳动力,以至于生产管理一度陷入混乱。

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不和工人说清道理,高铁用工是暂时的,只有几个月,动之以情,劝他们留下呢?或者依照劳动法告他们违约”。说这些话的人就不懂我们的国情了,我们农村来的工人之所以被称为农民工,那是因为他们确实不是产业工人,他们和企业之间没有共生的关系,只是暂时的合作关系。当工人掏自肺腑的告诉你“老板,我要去发财啊!”的时候,你还有什么理由阻挡人家去发财呢?说你的理想?告工人违约就更是天方夜谭了,你就算强行留下了人,电焊工要是心存不甘,在工作的时候给你动点手脚,焊接不牢,所产生的后果企业承担得起吗?

高铁过后,留给当地用工市场的是一片狼藉,企业只能慢慢消化其所带来的影响。大规模突击性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短时间内制造了大量的用工需求,是国内劳动力价格被严重高估的祸根。当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建设的潮水过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将出现大量的裸泳者。眼下正如篇头所述,大量的企业正在裁员减薪,并伴随着大量的企业倒闭,在当前的中国,谈刘易斯拐点为时实在是过早了。

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必须依靠福利社会的建设

我们既要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拉动内需,又不能让企业加工资,这对于当今国内的管理者来说等于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矛盾的漩涡之中,他们找不到一个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看了我的标题,其实已经知道了答案,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提高工资水平和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压根就不能划等号。我们只要将政府收入投入福利社会的建设,改变目前的社会分配结构,就可以做到在没有提高工资水平的情况下,实现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

当然,对于这点,很多人是存在疑问的,“做好社保、医保、养老、教育就相当于提高了收入水平?”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们的想象力无法想象福利社会是如何来拉动消费需求的,而把国内需求不振归罪于中国人喜欢储蓄。甚至有人提出:福利主义,就是把社会保障、各种公共服务搞的极好,干活不干活都是同等的国民待遇,这种情况下,企业成本就高了,最后无钱可赚,就选择逃走,而老百姓也会变得懒惰起来。认为福利社会的最终结果是整个社会收不抵支,最后政府债务是无穷的堆积。

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人想象力的障碍问题呢?记得我们读小学的时候都学过一篇课文《小马过河》。妈妈对小马说:“孩子,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不就知道了。”是啊,试试不就知道了吗,治疗想象力缺乏症的办法就这么简单。虽然福利社会有它的弊端,但是我们知道,发达国家通过建设福利社会提高内需已经获得了二战以来持续近百年的繁荣,只是目前受困于福利社会带来的弊端;而我们不是社会福利做太好占用了太多的资源,恰恰相反,是比较缺乏社会福利的国家,同时我们眼前明摆着非常需要提高民众的购买力,我们为何不愿意去试一试呢?

上一篇:厄尔尼诺猜想 下一篇:关于“4%办公室”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