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产性收入的提高

时间:2022-01-25 04:40:30

论财产性收入的提高

摘要:文章明确了财产性收入的定义,认为提高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是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正加速增长,并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提高财产性收入的举措主要有: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投资业务,拓宽投资渠道;抑制通货膨胀,构建稳定的投资市场环境。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初次分配;投资渠道;投资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创新性的提法需要我们正确地去理解财产性收入的定义及其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途径,这样才能正确地贯彻十七大的精神。

一、对财产性收入的解读

统计局的有关专家将财产性收入定义为:“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对财产性收入的定义可以结合财产权的法律属性去理解。财产性收入可以定义为利用财产权获取的经济利益。按《民法通则》,我国公民享有的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债权,还有知识产权。财产按其拥有主体可以分为:国家财产、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和公民个人的财产。国家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尽管增加国家的财产性收入与增加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性收入也会间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但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显然是指让更多的公民个人利用其财产获取经济利益。利用法律允许的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所获取的经济利益,构成这里所谓的财产性收入。包括公民个人利用其合法收入进行各种投资所获取的报酬,通过房屋出租获取的租金收入,通过储蓄获取的利息收入,通过文物收藏获取的价值增值,通过债权的执行取得的收益,利用知识产权获得的收益等。

二、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一)背景

贫富差距扩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最近几年来我国城乡之间、居民之间、行业之间、地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呈拉大态势,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把基尼系数为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而比较共同的看法是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5,属于“差距偏大”的情况。中国有必要防范像一些拉美国家一样出现因为贫富悬殊过大而导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在经济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遏制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重视的。政府已致力于通过分配关系的改善达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目的,在十七大提出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举措,与提出的其他举措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转移支付”等,笔者认为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财产性收入正加速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本要素相对于劳动要素的地位正逐步提高,其中的一方面表现即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快速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 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9.7%,2006年则比上年增长26.5%。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长,将是未来若干年的一个趋势。由于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权重快速增加,因此提高广大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随着资本要素地位的逐步提高,未来的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形成原因将来自于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广大中低收入者的财产性收入的话,我国的贫富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三)财产性收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按统计口径分成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项主要收入。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是工资性收入,约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左右,其他三项收入依次是转移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四项收入中的比重最低。

三、提高财产性收入的问题与对策

(一)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

拥有财产是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前提,如果没有财产,那么财产性收入便无从谈起。所以要提高群众的财产性收入,首先要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让群众拥有更多财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因为劳动报酬是目前广大群众获得财产的根源及最主要的途径。初次分配是各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按市场效益原则所得到的各自的报酬。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生存竞争激烈,导致劳动力价格低廉,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趋势。这可以用以下数据证明:我国从1998年到2005年,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为30.5%,城镇单位劳动报酬年均仅增长9.9%。另据统计,2000年至2006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4%,而职工的实际工资年均仅增长13%,这也能说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现出相对下降的趋势。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下降也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一方面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在劳动报酬增加的前提下,民众的财产将会随之增加,财产性收入才可能增加。

(二)投资渠道尚待拓宽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供广大民众投资的渠道还比较单一,主要的投资渠道包括银行存款、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获取财产性收入最普及的传统方式是将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但这种方式获取的财产性收入并不高,由于物价上涨较快的缘故,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存款利息甚至抵不上物价的上涨,直至现在,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还是负利率。除了银行存款和购买债券之外,还有一种日益普及的投资方式是在股票市场进行股票投资。2006年以来的牛市行情使我国的股票开户数大幅上升,股票投资成为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月报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包括A股、B股、基金账户在内,累计账户总数有7130.54万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月报则显示,截至2007年12月,包括A股、B股账户在内,累计账户总数有6840.08万户。虽然股市火爆的行情为股民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这种收益是不稳定的,当上证指数从2006年初的1180.96点翻了5倍涨到2007年10月的6124.04时,也还是有一定比例的股民是亏钱的。股指从2007年10月份达到最高点后,一路下探,目前跌幅已接近30%,广大散户非但未赚到财产性收入,反倒亏进去很多。由于我国股市长期以来形成的投机气氛比较浓,长线投资的意识比较淡,股价的涨跌幅度很大,风险很高。因此,目前想让广大民众通过股票投资来获得财产性收入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拓宽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投资渠道,除了需要大力发展金融证券业、保险业,发展企业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大力发展投资业务,通过委托投资机构进行投资,间接地拓宽普通群众的投资渠道。在民间资本雄厚的地区,民间投资行为频繁,但在程序上往往形式简单,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投资者出资容易回笼难。若委托投资机构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契约机制的合理设计,规范投资行为,则可以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具有法律保障。投资人在法源上是代表投资者利益的。

(三)需要构建稳定的投资市场环境

为了能让广大群众通过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基金投资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很重要的。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稳定股市,二是抑制通货膨胀。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有较大的正相关关系,为了使通过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获取财产性收入,股市的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广大群众是很难从一个大起大落的股市获取财产性收入的。

1、创建相对稳定的股票投资环境。(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稳定的财产性收入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作保障,通过股票投资获取财产性收入需要有规范化的股票投资市场,我国股票市场投机气氛比较浓,为了博取差价,不断有不良居心的人形形的虚假信息,以牟取利益。当股价出现异常,监管层出手干预时,股价往往应声下跌,而此时始作俑者却已抽身脱逃,套牢的大多是普通的散户。对于由于虚假信息而给投资者造成重大的损失事件,目前我国的法律还没有相应的赔偿条款,对法律责任的追究主要以行政处罚为主。虚假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远远超出了可能承担的成本,这给别有用心的人增添了在股市兴风作浪的动力。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使股票投资成为获取财产性收入的真正渠道,有必要在《证券法》中增加民事赔偿条款,建立能够有效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共同诉讼制度,使得凡是采取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等违法违规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民事责任。(2)基金的发行需要平衡资金的供求关系。基金由专家理财,实行专业化的管理,极大降低了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的专业门槛,能创造条件让普通投资者轻易进入证券投资市场。而且基金的资产分布多元化,有效分散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因此,基金投资不失为获取财产性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是,股票型基金的走势与股票价格的走势是正相关的,广大投资者通过基金投资获取财产性收入也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证券市场为前提。反过来,基金的发行为证券市场注入了资金,对股市有着比较强的影响。近一年来,我国基金规模先是盲目扩张,而后是停止发行,再到开闸救市,基金的发行缺乏稳定性和长远性的安排,整个过程给人忙乱应急的印象,市场的大幅波动一定程度上与基金发行缺乏预期性和科学性相关。(3)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行连续稳定的股利政策。除了市场价格整体波动水平比较平稳之外,稳定的股市另一个含义是要求上市公司有稳定的股利发放,这才是从股票投资中能获得的财产性收入的可靠来源。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现象严重,支付股利的公司普遍存在股利分配方式多变、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则普遍存在股利支付率偏低的现象。用每股现金股利与每股市价相比得到的股利收益率,反映股东通过现金股利形式所获得的投资回报率的高低。通过对1999年到2006年的数据统计计算后,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平均股利支付率仅为1.5%左右。低股利发放的事实助长了股市的投机气氛,人们将股票投资的重心放在获取价差上而不是放在获取股利上。若要创建稳定的市场,让广大投资者通过股利形式获取财产性收入,必须改变这种现状,使盈利的上市公司发放连续稳定的股利,从而在市场中形成良好的投资氛围。而要让上市公司发放连续稳定的较高的现金股利,提高其盈利能力是关键所在,因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对于在上市公司中推行连续稳定的股利政策,保障广大投资者获取股利形式的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2、抑制通货膨胀,创建良好的债券投资环境。债券投资流动性强,收益比较稳定,投资风险相对于股票投资较小,而其利息收入较银行存款又较高,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的普通群众而言,债券投资无疑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投资方式。因此,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是扩大群众财产性收入的一项可行措施。2007年全年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8432亿元,而同期只发行企业(公司)债券1821亿元,显然企业债券规模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当然,债券投资也有它的缺陷,其中影响财产性收入获取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债券投资有较大的购买力风险,如果投资期间的通货膨胀率比较高,则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购买力会受到较大的侵蚀。例如,2007年9月平价发行公司债2007长电债(证券代码:122000)票面利率为5.35%,而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2008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7.1%,如果物价上涨的势头不能控制的话,那么购买公司债券或企业债券的财产性收入将是负的。因此,在发展债券市场的时候,还需要尽力控制通货

膨胀。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郭松民.《证券法》的缺陷[J].记者观察,2007(7).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作者为该单位副教授)

上一篇:浅谈构建市场条件下的和谐社会 下一篇:浅析加息减税政策与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