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地图

时间:2022-10-14 05:36:00

中国财富地图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财富创造的速度如此之快。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财富的价值如此坚挺。

从1978年南中国撬开第一道财富之门到今天,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上千位亿万富翁。

财富从哪里来,财富有要从哪里去?

谁是财富的拥有者,谁成为财富的弃婴?

当今中国,财富风水是否已经开始轮流转?

当今中国,谁将成为下一代财富的拥有者?

今天的每个人都不会否认自己奔跑在拥有财富的康庄大道上,人人都竭力让自己不落在这场财富盛宴之后,努力通晓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名词,跑赢CPI,跑赢大盘,跑赢人民币升值也跑赢人民币贬值――中国人的财富意识,第一次如此清晰而坚决:富有,更富有,

30年财富光谱

1980年代,所有中国人关于财富的原始梦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生活。

30年后,一群有钱、有闲爱折腾的情趣人士,享受的是在巴黎过完2008年的第一个情人节之后,直接“打飞的”来到阿根廷海边,享受2008年的第二个情人节。

“情人节事件”貌似和30年财富流转无关。但值得关注的是,财富带来的理想已经从现代转向了后现代。

1980年代,“冒尖户”和“万元户”是财富人群的直接代表。政府鼓励人们成为万元户的手段颇有意思:奖状和大红花,还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正确的浓郁味道――没有人再信奉“越穷越光荣”的老调子了。

然后,“百万富翁”出现了。没人考证过,为什么汉语里“富翁”总须得是“百万”级的,不过这说法由来已久,深入人心。尽管在当时,“百万富翁”对国人来说几乎是个遥不可及、甚至还有些让人担惊受怕的梦想。到了90年代,这个人带着他金光闪闪的名号出现了――“杨百万”,再后来层出不穷的富翁、首富中,没有一个人拥有着比他更高的知名度和更鲜亮的时代色彩。财富年年增,首富轮流转。但再没有人被大众偶像化地称为“杨百亿”、“杨千亿”了。

然后,互联网来了,房地产飙升了,《福布斯》富豪榜引入中国了,财富英雄们开始层出不穷地出现、倒下,他们的故事在市井和媒体上被反复传说。“富豪”的门槛也节节攀升,一开始有富豪榜时,有1亿元身家的人都已经是大富豪了,而今天,这个数字恐怕连前2000名都进不了。依照2007年的胡润百富榜,第800名富豪的资产也有8亿元,而新科首富的个人资产则高达1300亿元。

短短30年,中国人从来没有拥有过像今天这样多的财富。除了现金、存款,还有住房、私家车,股票、基金、黄金、古玩,艺术品,都是看得见的财富。波士顿咨询公司在2007年10月底的全球财富报告中显示,中国内地拥有100万美元金融资产的家庭数量就达31万户,居全球第五。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底全国居民存款总额达到16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元,也就是说,仅存款一项,全国每个人平均下来就都成了万元户。

不管是身家千亿,还是房奴、车奴,今天的每个人都不会否认自己奔跑在财富路上,人人都竭力让自己不落在这场财富盛宴之后,努力通透一个个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名词,跑赢CPI,跑赢大盘,跑赢人民币升值也跑赢人民币贬值。中国人的财富意识,第一次如此清晰而坚决:富有,更富有,而每个人的这些奔跑,这些努力,共同绘制起了一张逐日膨胀的中国财富地图。

从牟其中开始,首富成为了媒体和大众一边艳羡一边愤怒的对像,年年上榜的名字不同,但大众对财富的渴望和对首富们道德的拷问却从未停止。处于快速发展期中的中国经济,注定了首富的快速催生和财富分配上的缺陷。十年来变迁的中国首富,成为了时代最好的注脚。

十年首富进化史

1999年1月,“新中国第一个亿万富翁”牟其中在北京被警察带走,随后锒铛入狱;10个月后,英国人胡润编制的《福布斯内地富豪50强》作为《福布斯》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张富豪榜,排名第一的是已故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上榜者中财富最少的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放到今天,连上一个省级富豪榜都困难。

牟其中的被捕,宣告了一个时代在慢慢结束;《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出炉,则宣告着新的时代在开启。十年来频繁变迁的首富名字和他们的财富总量,正是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缩影。

从牟其中开始,首富成为了媒体和大众一边艳羡一边愤怒的对像,年年上榜的名字不同,但大众对财富的渴望和对首富们道德的拷问却从未停止。处于快速发展期中的中国经济,注定了首富的快速催生和财富分配上的缺陷。十年来变迁的中国首富,成为了时代最好的注脚。

2000年的首富仍然是荣智健家族,此后荣氏家族几乎年年都位列排行榜的前几位,显示出这个红顶家族旺盛的生命力。荣智健尽管被称为大陆首富,但他的事业主要在香港,因此早在1995年末他就被列为香港十大财团的第八位。

下一个出现的首富是从事饲料行业的刘永好,新千年刚刚工始,这一时期首富的行业还没有出现后来那样垄断集中的特色。IT业的冬天还没有过去,从美国到中国,所有IT行业的人员都在喊冷,房地产业虽然已经在狂飙突进,可是比起后来房价一年上涨近百分之百的欣欣业绩,这时的房地产还只是处在首富的培养期。在这个时候,刘永好成为了新的首富,当然,他在首富的位置上只呆了一年,随后就再也没有登顶过,到了2007年,他的财富总量只有新科首富杨惠妍的六分之一,连前十都没有入围。而按照人们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常识判断,从事饲料行业的刘永好,至少在最近几年里都没有重新摘得首富桂冠的希望了。对于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多农民的国家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黑色幽默。

丁磊成为首富则标志着一个“快富”时代的到来,他们的创富方式与上一代财富人物已经截然不同了,荣智健、刘永好们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财富聚集过程,到丁磊们手里,已经只需要短短几年。从他靠50万元创立网易,然后登顶首富,不过用了短短6年时间,这个过程让当时的中国人都极为惊讶,并因此而相信,转型时期的中国在商业社会已经有了积极的变化。

中国互联网的春天从2003年开始到来,真金白银如流水一般地涌来,从丁磊、张朝阳,一直延续到后来的陈天桥、李彦宏、马云,他们从创业到完成上市,积累财富的时间大多不过短短几年,却迅速获取了前人需要几十年才能积累的财富。仅去年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后,以发行价12港元计,阿里巴巴4900名员工持有阿里巴巴4.435亿股,市值共计53.22亿港元,有将近1000名员工将成为拥有超过100万港元身家的富翁,媒体因此惊呼,“一个中国规模最大的富人帮由此诞生。”

然后,轮到了“三届首富”黄光裕,在十年首富榜上,他是连续登顶时间最长的一个:2004和2005年,他在胡润榜上排名第一,2006年,他成为《福布斯》富豪榜的新首富。两张榜虽然时间不同,但因此而肯定了黄光裕的首富货真价实。从1987年北京珠市口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小电器店起步,黄光裕用不到2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人人皆知的“国美”品牌,黄光裕创造的是一个内地版的“李超人式”神话。在农村捡过破烂、初中都没念完、17岁就出来闯天下,努力、勤奋,加上机遇,也可以集聚巨额财富。

与黄光裕相关的另一个首富,是他的哥哥黄俊钦,2007年的“隐形首富”。2007年7月9日,黄俊钦控制的地产公司新恒基借壳*ST金泰成功上市,之后连拉刷新中国股市新记录的42个涨停,其账上财富最高时曾达1488亿元,直逼辛苦劳作大半生的亚洲首富李嘉诚(身家约1734亿人民币),也超过了杨惠妍1300亿元的身家。

和黄俊钦一样,成为首富的杨惠妍,其家族企业“碧桂园”也是从事房地产行业。2007年的富豪榜上,排名前十位的富豪中有超过一半都是从事房地产业,杨惠妍更是首次以超过千亿的身家登顶――房地产首富的时代到来了。

有人说,杨家碧桂园不止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还像“种白菜一样种富豪”,在杨惠妍登顶成功后,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市的“龙湖地产”如果上市成功,内地新首富也许就是个重庆人了。

2007年的中国财富盛宴,一般是地产,一般是互联网。和杨惠妍相比,马云的个人财富似乎不足以在动辄千亿身家的首富们相提并论,但这丝毫都不影响马云成为2007年风头正劲的财富英雄――他至少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方向――也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方向的人们,才有可能扼住财富的咽喉,成为未来财富的主人。

30年来,在中国财富流转史上,至少有6个城市的6个高大的财富丰碑矗立在我们面前,足以让未来者们看清这样一个事实,财富最终会流转到什么样的人手中?

六座城,六个人

北京 柳传志

柳传志是一个传奇。柳传志40岁开始创业,用20年时间实现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跨国企业集团,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让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的梦想――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成功。

在联想的发展过程中,柳传志的烙印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像柳传志这样的人,不可能有联想的今天。 联想创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虽有很好的历史机遇,但社会的观念尚不如今天如此开放。柳传志在年进不惑开始自己的创业,把自己的命运跟联想捆在一起。联想的事业,伴随着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柳传志的商业成熟而成熟,几乎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上海 史玉柱

史玉柱,中国民营企业的活化石。在2007胡润百富榜中,史玉柱以280亿元的个人财富位居第15位,这是史玉柱卧薪尝胆数年后再度出现在超级富豪的行列,12年前,他曾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但仅仅一年之后,史玉柱在斥资修建的巨人大厦就资金告急,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巨人财务危机被媒体密集报道,负债2.5亿的史玉柱就此突然消失。

此后史玉柱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先靠脑白金站稳脚根,最后把保健品的运作模式克隆到网络游戏领域,从而一洗当年三大战役全军覆没的败迹,再次登上富豪榜。这期间,史玉柱还做了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事情,他在2001年2月6日的《解放日报》第4版上做了一个特别的广告,标题是两个20多厘米见方的大字“感谢”。广告的内容是:“十年前,巨人创造过辉煌;四年前,巨人跌入低谷;新世纪,巨人从上海复出;感谢上海优良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感谢上海人民的厚爱。史玉柱真的重新站起来了。”

深圳 王石

他被称为“深圳名片”,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王石的名字就几乎等同于万科这家全国最具知名度的房地产公司。在中国房地产界,王石和万科就像是一个榜样,一个神话。从2000年开始,他逐渐广泛地走进公共平台和频繁登陆大众媒体。随着入选中央电视台为纪念改革开放20年所拍摄的人物传记片《20年20人》和年度经济年度人物,王石的名声迅速超越房地产界,成为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甚至摩托罗拉也找上门来,请他为一款手机做形象广告。从那以后,五年过去了,这位“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人物”已经成为媒体上的魅力明星,每年都有新的广告代言。他有登山、滑翔、出书等等足够吸引人们眼球的事件,他是成功登顶过七大洲最高峰的四个华人之一。他的每一个动静,都不会被媒体遗漏,他一身名人风范,行走在聚光灯下,他有足够多的粉丝。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财富积累速度的越来越快,房地产企业家成为最闪亮的庞大星群,在他之后,你可以看到聪明的冯仑、狡黠的潘石屹,还有经常招来众怒的任志强。

呼和浩特 牛根生

牛根生从未上过富豪榜,却在2007年胡润慈善榜上名列第三,以价值约6.5亿元的股票捐赠紧追85岁的余彭年和捐资10亿元的朱孟依。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他是闪耀着异彩的另类人物,也是在其个人奋斗中最接近企业家终极精神和使命感的探索者。

1998年,牛根生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职务,遭遇了人到中年重新起步的大转折。从伊利集团离职后,牛根生曾经到呼和浩特人才市场去应聘,招聘单位的人一听他的年龄就告诉他,“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公司是属于安排下岗的。”1999年,牛根生卖掉他和妻子的伊利股票创立了蒙牛,立志“再造一个伊利”,到了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成功募集13.74亿港元,此后蒙牛的发展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仅仅8年时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二位。从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捐出自己与家人的全部股份(约占蒙牛股份的10%),创立“老牛专项基金”,如今,牛根生已完成过户手续的股份价值6.5亿元。

广州 杨国强

杨国强的财富传奇来自于中国房地产业的极速膨胀。17岁前,他没有穿过鞋,也没有新衣服,为省7分钱的饭钱,中午放学还要走一个小时回家里吃;多年以后,头顶微秃、刀眉稀疏的他依然保持着农民的生活习性,不爱穿西装,开会喜欢脱掉鞋袜,盘腿而坐。在碧桂园成功上市后,当日即报收7.27港元,大涨35%,以160亿股总股本计,碧桂园资产总市值达1163.2亿港元,成为内地第一大地产股。即使在当时,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几乎就从来没有听说过碧桂园这个名字。

杨国强曾这样给碧桂园定义:大规模、快速生产、价廉物美的房屋工厂。这一模式的经典之作,是2001年发展的碧桂园凤凰城。该项目圈地1万亩,从设计、规划、建筑施工到装饰、物业管理都是碧桂园自己负责,实施高度纵向一体化。当时70栋楼同时起建,几百台吊车同时操作,最终以每平方米3000多元的均价推出自带花园的洋房,甚至比同一地段的毛坯房还便宜。据称创下一分钟卖出一栋豪华别墅的惊人纪录,“像卖白菜一样卖别墅”。

大规模的思路,使碧桂园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地主”。2007年9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研究报告》认为,“2007年7月末,碧桂园总土地储备量已达到惊人的4500万平方米,超过土地储备量第二的房地产企业近一倍。”再度引发大众争议。

杭州 马云

2007年10月20日,香港联交所因为一家内地互联网公司的到来变得异常忙乱。在早间交易的前15分钟,由于买卖活跃,香港多家网上银行、券商、港交所的交易系统因用户堵塞而出现慢机现象,港交所随即宣布,未来将斥资4.5亿港元改造交易系统,以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当天下午,这家公司的承销商宣布行权超额配售1.137亿股――将融资额从15亿美元跃升到17亿美元,这一数字仅次于Google在2003年的19亿美元融资。

一夜之间,“阿里巴巴”公司就直接晋升到全球互联网企业前6名。而在8年前,它仅仅是一家由18个人用50万元创办于杭州的小公司。上市后,大学英文教师出身的马云和他的这个团队的身价彻底改变。以发行价12港元计,阿里巴巴4900名员工持有阿里巴巴4.435亿股,市值共计53.22亿港元,有将近1000名员工将成为拥有超过100万港元身家的富翁。一家财经媒体事后评论说,“一个中国规模最大的富人帮由此诞生”。

19世纪以前,53.2%的富豪是靠土地和船运致富;19~20世纪,53.7%的富豪是凭借采矿、铁路和石油产业的获得巨额财富;而20世纪,75.1%的富豪的财富则来自于电脑软件、通讯、金融和直销行业。所有事实都可以说明一点,到了21世纪,生物科技、通讯和网络产业已经无容置疑地成为财富的主要诞生源。

寻找一个新的财富起点

如果说,“富翁”是在财富追寻路上已经抵达终点、实现理想的人,富翁正需要新的定义。财富永远在不断流转,在这条河流中,总是随机出现不同的拐点。财富获取的方式在改变,成为富翁的指标在改变,富翁的角色也在改变。重新定义富翁,寻找财富下一个流向的新起点,才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财富的真相。

如果把人类财富史的跨度拉长到整个人类史的程度,重大的地理发现、科技发现、战争与瘟疫,背后都牵动着人类财富的创造与流失。无论是麦哲伦打开欧洲与远东的通路,或是“新大陆”的发现与占领,本质上都是为了追求致富的机会;而蒸汽机、棉纺机、电灯泡、电脑等科技的出现,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写了人类的财富分配。

缩短到近代,19世纪以前,53.2%的富豪是靠土地和船运致富;19~20世纪,53.7%的富豪是凭借采矿、铁路和石油产业的获得巨额财富;而20世纪,75.1%的富豪的财富则来自于电脑软件、通讯、金融和直销行业。所有事实都可以说明一点,到了21世纪,生物科技、通讯和网络产业已经无容置疑地成为财富的主要诞生源。

而中国十年以来的首富历也在更直观地演绎着这种“时势造英雄”的传奇。

同时,随着财富史越接近当代,财富的集中程度也越来越高。联合国调查现实,到2006年底,2%最富有的成年人拥有全球50%的财富,而50%最贫穷的人口仅拥有全球1%的财富。在媒体竞相报道新科技如何造就新富豪的同时,却有90个国家、高达16亿人口的经济出境比10年前还不如。

社会财富两极化现象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严重,社会舆论也一再对富翁大加鞭达。但同样和历史上任何时期不同的是,整个社会却并没有产生太多的仇富情绪,历史上因为此类问题产生的强烈阶级冲突更是难见端倪。重要的原因在于,整个人类的经济总量在急剧增加后,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冲淡或者模糊了人们的阶级感受。

今天,“富翁”最主要的相对阶级,不在只是“穷人”,而是非“富翁”。中产阶级的壮大在世界上任何角落都是普遍存在的现实。在美国,60%的人口被定义为中产阶级。2005中国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11.9%,但人数已经高达1.55亿人。如果说穷人是从仰角90度的位置看富翁,非富翁看富翁的角度,则分布在0~90度之间的所有位置。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心态的变化。

相较于传统意义的“穷人”,非富翁的财富观有许多特点:他们期待获得金钱财富,却不只满足于金钱财富,他们对“财富”内涵的理解更为宽泛,所有能产生美好感觉的爱情、友情、美丽、尊严、健康等都能让他们产生“富裕”感。

同时,经济的转型、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也让非富翁们对财富的思考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商业的发展让“富翁活动平民化”成为主流趋势,比如过去很多“富豪级”价格水平的商品和服务商纷纷推出“低价高级品”来争取非富翁们的市场,这在很大意义上模糊了阶级的差别。

此外,非富翁通常都拥有矛盾的财富观。一方面,他们可望能学会富翁致富的方法,通过取得庞大的财富来消除自身物质与金钱匮乏的不安;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付出在追求财富过程中和成为富翁后的种种代价(如安全、隐私等)。

这些综合特征让非富翁们比以往的任何人对财富都拥有更多元化的期待,他们的特性让他们不再盲目崇拜“富翁”,却会努力在新的环境里,基于新的财富观,在新的工具和方法中,寻找新的财富起点,学习成为“新富翁”。而那,便是财富这条永恒之河的下一个拐点。

新富翁的6条路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渴望变得富有。《赢在中国》、《波士堂》、《创智赢家》等宣扬创富的节目开始在电视荧屏上占据一席之地,富豪英雄们正成为媒体上金光闪闪的明星,在通向自我财富的路上,所有人都跃跃欲试。可是,就致富的方法而言,人类致富的路途虽然越来越多元,聚敛财富的速度虽然越来越快,但方式上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无论是公元3000千年前的古文明,而是今天的信息时代,成为新富翁的途径大多只有这6条路。

最古老也最为人熟知的一种,是经商。虽然已无法考证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行为是何时产生,但以物易物的方式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人类私有观念的产生而发展起来,司马迁记录吕不韦的发家手段,“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从上古时候起,商人们就懂得雇用一批员工,贩卖或生产某种产品或物品,以此赚取利润,然后将赚来的钱雇用更多的人,组建更大规模的公司,贩卖或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赚更多的钱。在今天的富豪榜上,上榜的富翁们大多数都是靠这种方式取得个人的庞大财富。除了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外,经商还包括一类“职业经理人”,他们是从创业者手中接下经营重担,成功后接由高薪、分红、股权激励等方式跻身富豪行列,唐俊、潘刚、阿里巴巴的卫哲,都是这类人的代表。

总之,在经商的世界中,集聚了世界上最多的富翁。

成为富翁的第二条路,不依靠经营实业,而是透过投资来完成。不用说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股神人物,中国股市上曾轰动一时的“杨百万”、林园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中国股市的1.3亿股民,也希望能透过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能够迅速地从投资工具上赚到足够多的钱,让自己成为富翁。基金、黄金、艺术品在最近两年的火热,就是这条路的最好写照。人们经常援引的经典案例是:如果你在1965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到了2000年,你将成为坐拥5100万、名副其实的大富翁。错过了那一年没有关系,假如你在1978年买了彼得•林奇操盘的“麦哲伦基金”,到1990年林奇退休时卖出,1万美元也会变成700万美元。

第三种致富的途径,不创业也不投资,而是凭恃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可能是富翁当中最有趣,也最能产生励志效果的一群人了。足以致富的技能几乎包罗万象,无论是运动、演艺、发明、写作,都有机会实现“知识就是金钱”的想象。在运动界,美国的NBA、欧洲的足球场、F1的赛车场,都是一个个百万亿万富翁们扎堆的地方,乔丹曾经就有次报怨说,每天早上80美元的餐费,让他都吃不饱;演艺界则不必说了,好莱坞一线演员都是“2000万俱乐部”的成员,一部影片的片酬高达2000万美元;写作这种以往被认为清寒的工作,如今也变得有钱起来,《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靠一支笔就生出了10亿美元的财富……此外,还有无数的律师、医生、工程师、财务顾问等专业人士,都是靠着自己的知识积累下了大笔的财富。

第四种成为富翁最轻松的方式,当然是靠着继承祖上的遗产。据统计,全球最有钱的400名亿万富翁中,有4成左右都是靠着继承遗产而来,例如全球著名的连锁超市“沃尔玛”的创办人山姆•沃尔顿去世后,留下的遗产就让他的遗孀和子女个个成为亿万富翁,即使是比尔•盖茨,其财富也少于沃尔顿一家人的总和。

在上述4种方法之外,还有两种发财的途径让人前仆后继地投入。

一种,是寄望于横财。尽管这种投机型的致富手段只存在极小的机率,但仍然可能为幸运儿带来巨额的财富。去年双色球就曾开出了上亿的大奖,中奖者在一夜间就跻身亿万富豪的行列,而因为出现的百万富翁,更是每周都有。

除了横财之外,“从政”也是成为富翁的一条可行之路。虽然从政的动机未必是求富,但财富经常伴随财富而来,例如封建时期的帝王将相,独裁国家的独裁者、腐败高层官员,以及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客,多是社会上的富翁一族。他们依靠政治地位取得经济资源,然后再用经济资源巩固自己的政治版图。在美国,合法的政治捐献和优厚的待遇,让议员们个个都跻身全美最富有的1%人口;在保留了皇室的君主国家,王族成员们一出生就享受着荣华富贵。

新富翁的两大定律

选对路途之外,新富翁们的成功还必须要遵循两大“致富定律”,才可能守住财富,累积财富。

定律之一是:富翁的收入必然大于支出。这句大白话可能会让人嗤之以鼻,但这却是富翁成为富翁,穷人成为穷人的最主要分野。很多人期待成为富翁的原因之一,无非是想一尝挥金如土的滋味,但如果真正进入富翁的世界,却能发现成功的富翁大多少有挥霍的习惯,相反还视土如金。有人曾经对美国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发现高收入的人并不必然成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却是低支出的人。他们很少换大屋,买新车,这也正是他们成功的原因:长时间内的收入大于支出,才能保住自己的财富。

这个结论看来如此简单,但却如此重要,任何人违背这一基本准则,就算家财再多,收入再高,也迟早变成一个穷光蛋。孟尝君门下曾经食客三千,但正是因为这三千食客的支出太大,才导致他坐吃山空。许多曾经名利双收的歌手演员,也正是因为挥霍无度,违背收入必须高于支出的铁律,最终不得不申请破产。

定律之二是:富翁的财富必然来自财富。很多人都知道“利滚利”的道理,却没有多少人体会到它的威力。举例来说,一个拥有千万存款的富翁,如果把钱存进银行,按年利5%计算,一年光是利息就是50万。而月薪一万的中高层白领,不吃不喝也要4年才能赚足这笔钱。这还是最不会赚钱的富翁,倘若他把钱投在年均回报率百分之十的投资工具上,几年就可使财富翻番,富者愈富,而普通人更是难以追赶。

延伸阅读

世界财富地图上的中国

“如果1975年到2002年间的经济增长率能够持续下去,2015年中国将生产世界财富的27%。在公元1年的时候,中国曾经生产了世界财富的26%,但是之后一直持续下降,到1960年,中国只生产了5%。在中国恢复她在世界财富地图中的位置时,如同公元1年少有人居住时的情形,美国将只占有世界财富的小部分。而非洲大陆仍然在世界财富中只占有很小的份额。东欧区域同样会继续下降。”

这是一组特别的地图。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社会与空间不均衡研究所”制作的《Word Mapper》六张地图,纵横于公元1年、1500年、1900年、1960年、1990年和2015年间,财富全球流转一目了然。中国在其中的位置起伏也同样清晰。

在这些地图上,国家和地区的领土大小并非真实地理面积,而是以购买力指数为基础,以美元来测定的各国的国内生产总额(GDP)规模的比例图示。按照这样的计算――2015年,中国将拥有世界财富的27%,在财富地图上,已经远远超过真实领土在全世界领土中所占比例。这样的胜景,甚至超过了公元1年的中国汉朝,那时的中国拥有全球财富的26%。

在公元1年财富地图中,中国和印度占有世界最主要财富份额。财富分配地图也和当时世界人口分布的地图非常相像。农耕时代,人几乎就是最主要的生产力,早已学会利用铁器和牛耕的华夏民族和人口众多、土地平坦的恒河流域,自然在地图上占据着最大面积。

此后公元1500年地图看来几乎是公元1年的翻版。此时正是中国明朝中叶,国富日盛,但这一年也是转折之年。历史学家阿诺斯将他的《全球通史》分为上下两卷,就是公元1500年之前,下卷是1500年之后,他把公元1500年做一个分水岭。公元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当中,而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8年达•迦马绕过好望角,找到通往印度的航路,1520年麦哲伦从大西洋来到了太平洋,环绕地球一周,1500年后,各个种族集团就是各大民族,各大洲开始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看似变化甚微的图景背后将是一场剧烈变革――在全球大额货物贸易迅猛增长同时,千年来东方积累的财富和美洲大陆未被开发的资源将流向西欧,并被看不见的“资本之手”所操纵。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化进程的他们成为世界霸主,而中国和印度则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开始了上百年的衰落和沉睡。

1900年的地图便是结果。中印地图已被蚕食,而美国和西欧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财富版图膨胀。时间到了1960年,财富地图像是1900年的翻版。这一年,封闭的中国,财富份额跌至历史谷底。1990年,世界财富增长经历了“黄金期”,人均GDP比30年前翻了一番,财富流转也开始折变。狭长的日本列岛在图中膨胀成“紫色气球”,以韩国为首的亚洲四小龙崛起和中国10余年的改革开放,令东亚开始丰满起而,欧美也依旧保持坚挺的原样。

而按照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2015年的地图,毫无疑问将会看到财富由西向东转移的流向,中国将膨胀成和日本相当的“气球”。

有关财富的5本哲学方法论书籍

《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The Evolution of Leisure

托马斯•古德尔(Thoms L.Goodale)、杰弗瑞•戈比(Geoffrey Godbey)/著 成素梅等/译(云南人民)

这本书和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不同,写作的时间在1980年代末,写作的角度与笔调也更加轻松,因此读来真是如原书书名所说,“休闲的演化史”,远较平易近人。

“工作是空闲时间的反义词,但却不能作为休闲的反义词……人人都会拥有空闲时间,但并非人人都能拥有休闲……休闲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更是一种理想。”作者的这段话,可以看作全书的精神所在。希望透过阅读来掌握财富的创造的人,不应该错过这一本书,有了财富而不懂休闲,那是多么煞风景的事。(傅凌)

《与成功有约》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著 顾淑馨/译(三联)

从小到大,你是“习惯”成功还是“习惯”失败?本书原文书名为“高效率者的七个习惯”,就是本教你培养成功“习惯”的书。1990年问世以来,至少在全球70个国家推出32种译本,销售超过1000万册,作者柯维也因此被《时代》杂志选为美国25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柯维说,“习惯”是知识、技巧与意愿三者的混合体,要培养成功者的习惯,这三者缺一不可。无论你追求的是个人生涯的成长,或是专业领域的成就,书中所提出的七大基本习惯都值得你仔细品读,正如作者所说,这些习惯是“放诸四海皆准”、“常保快乐成功的不变真理”。就算没时间看完全书,强烈建议你至少读读第一章《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很可能将带给你一种“新的思维”,帮助你“虚心踏出成功的第一步”。(沈云骢)

《思考致富圣经》Think and Grow Rich Action Pack

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著 可贞/译(陕西师大)

想致富,除了脑袋要充电,心灵也需要进补――本书即被公认为心灵进补最有效的鸡汤。虽然书末的“行动计划”,会让照着做的人看起来有点拜金(例如写下心中渴望的金钱数目,晨昏大声朗读),但是希尔所提出的致富方法十三步骤,倒是刺到许多人的痛处。例如,第一步的“必须有欲望”(desire,不是hope,也不是wish),其实点出许多人一方面想发财,另一方面却光说不练的惰性;第六步“转化欲望为具体行动”,道出了计划的重要,及一般人疏于规划的致命错误。作者分析超过2万5千名经历失败的人之后发现:缺乏决心,是一切失败主因之首。或许你还是不习惯书中从头到尾都带着强烈“有志者事竟成”的励志口吻,不过希尔这么做可能别有用心,因为,你很可能就是那种梦想致富,却没有决心采取行动的人。(沈云骢)

《下个富翁就是你》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

汤玛斯•史丹利(Thomas Stanley)、威廉•丹寇(William Danko)/著 张美惠/译(时报)

假如你以为穿戴名牌、上高级餐厅、开名车、住豪宅,可以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有钱人,这本书会重重拍在你脑袋上。作者针对美国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所完成的调查指出,出乎一般人(包括作者自己)意料,富翁们的真实生活远不如电影中所描述的那么华丽。衣,他们很少穿戴名牌;食,他们对鹅肝酱和昂贵葡萄酒没啥兴趣,反而钟爱啤酒与饼干;住,他们大多没有豪宅;行,他们大多只开美国国产车,其中有36%买的还是二手车。从受访的百万富翁身上,作者归纳出致富的七项重要因素,非常值得读者参考。“赚钱能力不等于致富能力,”作者说:“真正的富豪是那些能‘有效率地处理时间、精神和金钱’的人。”(沈云骢)

《永恒的价值》Of Permanent Value

安德鲁•基尔帕特里克(Andrew Kilpatrick)著/ 张建平/译(上海远东)

“如果你在1956年交给巴菲特一万美元,时至今日你可能赚回二亿五千万美元,而且是税后盈余!”本书第一章的第一句话,点出了华伦•巴菲特在投资史上的历史地位,但这不是本书值得一读的唯一理由。很多人或许知道巴菲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价值投资”大师,却少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是“价值投资”、巴菲特又是如何操作,《永恒的价值》记录了他“以价值为取向”,“低价购人股票”,然后“将股票束之高阁久握不放”的投资实况。从在股市崩盘中受孕,到波克夏传奇的开展,巴菲特的投资天分在书中一览无遗,随手拈来处处珠玑,例如“投资必须在能力范围内运作”,“赚钱的秘诀不是铤而走险,而是回避风险”等。这里推荐的是根据1998年原文修订版重新整编的中文版,虽然远较原书精简,但已足以让读者充分了解这位大师的一切。

上一篇:2007~2008商务精英最青睐品牌推荐榜 下一篇:好箱子的六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