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10-14 02:57:46

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及防保门诊儿童血锌、铁、钙、铜、镁、铅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1000例门诊防保儿童及住院患者的血锌、铁、钙、铜、镁、铅含量。结果 锌、铁、钙3种微量元素缺乏比较普遍,婴儿组缺铁和缺锌的比例最高,学龄组缺钙的比例最高,铅中毒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大部分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紊乱比较普遍,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平衡膳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检测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对及时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防保儿童;微量元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1 对象与方法

随机调查2011年11月1日~2012年4月30日在本医院防保科儿童900例和住院患者100例,年龄1个月~50岁;男650例,女350例。按年龄分为4组,1个月~1周岁为婴儿组,1~6周岁为幼儿组,6~18周岁为学龄组,18~50周岁为成人组。

标本采集:用40μl吸管吸取手指血40μl,放入装有1ml全血稀释剂的聚乙烯塑料管中,置于0~4℃冰箱内待测。

测定方法:采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生产的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铁、钙、镁、铜的含量;BH-2100原子吸收光谱仪,钨舟(电热)原子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的含量。参考值范围(儿童与成人不同):钙为1.55~2.10mmol/L,铜为11.8~39.6μmol/L,镁为1.12~2.06mmol/L,锌为76.5~170.0μmol/L,铁为7.52~11.8mmol/L,铅为0~100μg/L。

2 结果

男女儿童之间各微量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微量元素缺铁和缺锌的发病率婴儿组最高,其次依次为幼儿组、学龄组、成人组;缺钙的发病率学龄组最高,其次依次为幼儿组、成人组、婴儿组; 铅中毒的发病率成人组较高,其次依次为学龄组、婴儿组。

3 讨论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膳食结构不合理、进餐氛围差、家长溺爱及挑食和偏食,均可导致微量元素缺乏。

有研究资料表明[2],机体内微量元素铁、钙、锌缺乏均可减弱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助长细菌感染,而且感染后的死亡率亦较高,因此对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住院儿童微量元素锌、铁、钙缺乏检出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门诊健康查体及入托查体儿童[3],原因在于所查儿童大部分为体弱多病者,有的曾多次住院,提示微量元素的紊乱与儿童的免疫功能、抗病能力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本资料还显示,住院儿童锌、铁、钙3种微量元素缺乏比较普遍。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婴儿期喂养不足和食物过分单一化,大部分家长以蛋类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辅食,而锌和铁以动物内脏和肉类食品含量最高,随着牙齿的健全,食物的多样化,幼儿组、学龄组、学龄前组缺锌、缺铁率明显减少。缺钙的发病率学龄组最高,依次为学龄前组、幼儿组、婴儿组。其原因主要为:由于婴儿期生长发育比较快,钙量的不足可引起盗汗、夜啼、抽搐等症状,且此期去医院看医生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家长会注意钙及维生素D的补充。然而到了学龄期家长往往不注意补充钙剂,加上上学后户外活动少,体内的钙不能满足身体快速生长的需要,导致学龄期缺钙最为普遍,严重者可出现迟发性佝偻病及手足搐搦症。

儿童咬玩具、吮手指等不良习惯,以及饮食中进食含铅高的食物如皮蛋、罐头食品和膨化食品,本次调查幼儿组高铅比例最高,即与此有关。此年龄阶段儿童消化道排铅功能较差,另外,机体在缺锌缺钙的情况下,对铅的吸收明显增加,因此此年龄阶段儿童为我市的防铅重点对象。近年来儿童血铅整体水平较以前文献报道有明显升高,本次调查住院儿童铅中毒发病率(12.4%)明显低于全国儿童的平均值(29.91%)[4],控制较理想。而这些儿童全部为本市儿童,说明我市环境良好,环境中的有害元素铅未对儿童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锌、铁、钙的缺乏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时期应注意不同营养素的添加。

在饮食上提倡科学、合理的喂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全面均衡营养。

参考文献

[1] 曾淑萍,杨斌让,梁晓红.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4):272-273.

[2] 杨克敌,主编.微量元素与健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1-42.

[3] 孙海丽,刘亚玲,李佩玲.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138-1139.

[4] 沈晓明.儿童铅中毒研究10年回顾.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8(10):1-5.

上一篇:浅述中医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下一篇:甲硝唑、碘仿、Ca(OH)2糊剂一次性治疗乳牙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