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产业演进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态势分析

时间:2022-10-13 12:01:05

中国软件产业演进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态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以演进过程中的中国软件产业为背景和研究对象,重点围绕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专利这两种更具代表性的软件知识产权进行系统的态势分析,以期为软件产业演进与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软件产业 产业演进 知识产权 态势

软件产业演进是指软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结构、组织和布局不断演化,经济规模与经济效益逐步改善的过程。根据产业演进理论,每个演进中的产业都将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初创阶段、规模化阶段、集聚阶段、平衡和联盟阶段。这对于软件产业也不例外。

在软件产业演进的过程中,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对软件产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矫正软件产品的外部性、维持软件市场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软件产业发展与演进的内在要求。而软件知识产权,即软件的开发者或所有者依法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软件著作权、软件专利、软件商业秘密和软件商标权四种。对此,本文重点将对中国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专利在软件产业演进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中国软件产业演进过程中的著作权态势分析

(一)中国软件业著作权的数据来源

中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软件著作权自软件开发完成之日起产生”。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著作权由创作而自动产生不应附加其他条件”的原则。为此,该条例规定著作权登记采取自愿登记原则。尽管登记不是作为权利取得条件,但由于在实践中登记便于软件著作权人确定权利归属,所以2000年的国务院18号文件规定“对登记的软件依法给予重点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软件企业登记软件著作权的热潮。本文主要是通过国家版权局和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统计信息来获取有关软件业著作权的统计数据。

(二)中国软件业著作权的登记及增长情况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有关数据显示,自1992年以来,中国软件业著作权登记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并持续创下历史新高。从1992年的100件,到2003年突破10000件大关,然后达到2008年的47398件,平均增幅高达76.65%。具体有关1992年以来中国软件业著作权的各年度登记及增长情况可参见表1。由此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软件业著作权登记量在软件产业初创阶段和规模化阶段的态势,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1999年是一个增长拐点:1999年之前,中国软件业著作权登记量虽然年增长率很高,但始终是在1000件以下低位增长;而1999年以后,无论是登记量还是年增长率都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因此,中国软件业著作权在软件产业规模化阶段的增长情况远远高于初创阶段。究其原因:在初创阶段,1992年开始软件业著作权登记量的增长,主要源于国家出于当时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而于1990-1992年间先后颁布了《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和《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明确规定软件属于著作权法保护;在规模化阶段,1999年之后软件业著作权更加迅猛的增长,与1998年以后国家软件产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将软件产业兴衰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的举措密不可分。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各类法律政策,为软件产业营造了比较系统的支持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软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促进了软件R&D投入与创新,软件著作权的产出也随之大幅增加。

(三)中国软件业著作权的合同登记及收缴盗版品等情况

根据国家版权局的统计信息,中国软件业著作权合同登记量在2000-2007年期间即软件产业规模化阶段基本保持稳定,占全国著作权合同登记总量的比例自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5%左右,较2000年和2001年有所下降,如表2所示。中国软件业著作权与全领域著作权合同登记量分布可参见图2。对于软件盗版这一中国乃至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国家版权行政机关在规模化阶段收缴软件盗版品的数量起伏波动较大,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达到高峰,均超过700万件;但自2006年开始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如图3所示,这可能与近几年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及打击软件侵权的力度逐步加大有关。至于软件业著作权的引进数量,也比较稳定。但是软件业著作权的输出数量极低,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的基础软件与高端软件在软件产品中所占比例偏低,其水平与软件产业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

(四)中国软件业著作权的区域分布

通过对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软件著作权登记人所在地区进行统计,2008年全国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列前五位的省份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北京地区的登记量遥遥领先,占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的38.31%;辽宁的增幅最大,达142.8%。此外,通过对2000-2007年的中国软件业著作权合同登记省份分布进行统计发现,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安徽等十个省份登记的软件业著作权总量排在前列,占比97.86%;而近一半的省份8年来合同登记量不超过10个、甚至几乎没有,具体信息可参见表3。可见,关于中国软件业著作权登记及其合同登记的省份分析结果差别不大,国内各省份的分布极不平衡,从地区来看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数量极少,仅靠几个省份的带动。这些特点同中国软件产业收入分布情况和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特征非常相似。

中国软件产业演进过程中的专利态势分析

(一) 有关中国软件业专利的数据来源

在目前的专利分类体系中,包括国际专利分类(IPC)、基于IPC的欧洲专利局专利系统和日本专利局分类系统、以及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分类系统,都没有为软件正式划出一种特定的技术分类,所以软件专利往往是通过各种搜索途径来确定。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外专利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有关软件业专利的统计数据。

除提供美国、日本等国家不同时段的专利信息外,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外专利数据库的数据范围还涵盖了中国自1985年9月10日以来公布的全部专利信息。该数据库提供三种检索途径和类别,即IPC分类检索、行业分类导航和法律状态检索。笔者通过其中的行业分类导航对软件业专利进行检索,检索时点为2009年9月30日,选取专利申请日的时间段为1985年8月10日―2009年9月30日。由于1985-2006年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本文在针对软件业专利增长情况等进行分析时将主要选用1985-2006年间的数据。

(二)中国软件业专利的申请及增长情况

经检索,中国、美国、日本等部分国家的软件业专利申请情况如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日本等软件产业发达国家因产业起步早、产业发展更加成熟,在软件专利的数量方面更具国际优势。中国的软件产业虽然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但近年来,中国软件业专利无论是申请量还是授权量,增长态势都十分迅猛。在软件及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软件的专利保护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软件专利逐渐引起软件开发者的重视。1985年8月10日―2009年9月30日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软件业专利申请已达51120件,占全领域专利申请5504831件的0.93%。具体有关1985-2006年间中国软件业专利的各年度申请及增长情况可参见表5。

在表5的基础上,我们同样可以得出中国软件业专利申请量在软件产业演进各阶段的发展态势,如图4所示。不难发现,中国的软件产业在专利申请方面与其著作权登记情况一样,发展迅速。自1985年起,其申请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并且增长的重要拐点也是1999年。1999年之后的中国软件业专利申请量与之前相比显著增加,平均增速更是超过了全国专利申请总量20.28%的平均增速,甚至高于世界软件专利的同期增长速度。国际方面,McQueen在2005年的研究指出,国际软件专利在1987年到1999年期间的年均增速为19%,但美欧等国自2000年来增速趋缓,仅有日本能继续保持。可见,中国软件业专利在软件产业规模化阶段的增长情况也是大大超过了初创阶段。分析原因:在初创阶段,中国于1985年开始施行《专利法》之际,就在《专利审查指南》第12章制定了针对计算机程序发明申请的判断标准。1993年,中国又修改了《专利法》,同时也修改了《专利法实施细则》和《专利法审查指南》,此后的软件业专利申请量明显增加;在规模化阶段,1999年之后的中国软件业专利申请进一步大幅增长,这显然与近年来中国软件技术进步及可专利性加强的趋势密切相关。中国软件产业演进带来的软件技术突飞猛进,使得软件保护逐步与国际接轨,为软件专利申请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2000年,中国《专利法》为与TRIPS协议相一致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加大了对专利保护的力度,完善了司法和行政执法,简化了专利审批和维权程序;此后,国家又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进一步修改了《专利审查指南》,使其可专利性得到逐步加强。这不仅意味着中国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环境正逐步完善,而且使软件的专利保护力度加大,促使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强化,并竞相增加R&D投入,进行技术创新以抢先获取软件专利授权。

(三) 中国软件业专利申请的构成情况

软件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1985年8月10日―2009年9月30日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51120件软件业专利申请中,这三种类型在1985-2006年度间的分布见表6。其中,发明专利占绝大多数,累计达到48335件,占申请总数的94.55%,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分别为2770件和15件,各占5.42%和0.03%,如图5所示。从具体构成数据可知,发明专利是中国软件业专利的主要类型,这也是由软件产品及软件产业的技术特性和结构特征所决定。

(四) 中国软件业专利申请的区域分布

对中国软件业专利申请区域分布的考察可以从国内外申请人在软件业专利申请中的相对地位比较得出判断。以国家或者地区为软件业专利申请的来源,其分布如表7所示。可见,国内申请人所占比例过半,是中国软件业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外国申请人在中国的软件业专利申请以美国、日本为主,其次是韩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

国内各省份在软件业专利申请上的分布如表8所示。从表中可见,国内各省份在中国软件业专利申请上的分布同样极不均衡。其中广东、北京、台湾和上海等四省市申请的软件业专利数达到了全国总数的74.97%,近2/3省份申请软件业专利的数量甚至未达到全国总数的1%。而从地区来看,中国软件业专利申请的分布也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数量相对偏少,同中国软件产业收入分布情况和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特征也是如出一辙。

从上文关于中国软件产业演进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态势分析可知,无论是软件业著作权登记还是专利申请,都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其发展最为迅速和活跃的时期都是在软件产业演进的规模化阶段;但是其区域分布特点同中国软件产业收入分布情况和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特征非常相似。软件产业知识产权的发展态势反映了中国软件产业近几年的技术创新活跃程度和技术实力的增长,知识产权制度对软件产业的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和健康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激励作用。

上一篇:国外产业转移双向性实践及对中国的适应性研究 下一篇:香港旅游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其对内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