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时间:2022-10-13 08:12:52

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

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之后,在12月22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要想建设现代化农业,必须在稳定的基础上创新我国的土地经营模式。

一、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产业支撑

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和能力。一是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2005年,全国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到87.6%,非农业劳动就业份额达到53%,城市化水平达到43%。这些结构指标反映出,我国不但已到了可以不依赖农业积累来实现加快发展的阶段,而且还可以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形式,支持农业转变增长方式,进行现代农业建设。二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国家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三是我国已从“双缺口”进入到明显的“双过剩”时期,外汇储备超过10000亿美元,人民币存款超过340000亿美元,具备了利用金融和资本市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条件。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而要实现生产发展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首先是因为农业生产对农民的重要意义。农村不仅仅是农民的生活场所,更重要的是农民就业和获得收入的生产场所。没有产业发展的支撑,农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即使靠国家加大投入改善,最后也会因难以维系而凋敝。

近20年来,内地由于经济的快速成长,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农业生产结构必须随之做适当的调整,才能使因为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农业问题得到解决,并使内地的农业持续发展。过去的农业经营主要是以劳动的集约及资本的粗放进行的,农业的生产大部分是为农家的自给自足,随着经济的增长,农村的劳动逐渐外移到工商业,造成农村劳动的缺乏,工资的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资本的累计也加速了,劳动成本变得相对昂贵,过去使用劳动较多的经营方式,必须改用较便宜的资本来代替,因此农业的经营方式逐渐以资本的集约与劳动的粗放进行,而资本的集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农业机械的使用,但是农业机械的使用必须拥有相当耕地面积的农场才会产生机械的效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必须创新,只有扩充其经营规模,才能使其经营走向企业化与现代化,提高农民所得,平衡农工间所得。

二、创新土地经营模式

现行的农村土地政策无疑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它调动了千家万户的积极性,对当时温饱问题的解决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家庭联产承包制包括联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组、包干到户等形式,其本质仍属小农家庭经营方式。随着市场经济、农业的发展,必须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才能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及其深层次的矛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大特点是每个农户拥有的土地面积少,采用劳动集约的方式,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动,诸多因素都发生了变化。第一,农村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第二,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成倍增长;第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不断上涨。这些因素是不利于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小农家庭经营方式以及过于分散狭小的耕地面积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只有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改变农业经营方式,实行农业机械化,才能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脱贫致富,从而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带来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刻变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深层次的矛盾和缺陷日渐突出,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因而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小生产与规模效益之间的矛盾。家庭经营是以土地的小块分割为基础的,尽管它能充分挖掘每块土地的生产潜力,但还是以落后的农业生产力为前提的,小块土地经营难以容纳较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妨碍了土地规模效益的发挥。这种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不利于现代农业的专业化分工,也不利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生产,也就不可能给农产带来大量的经济收入。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和农业首先开始的,农业也是最先引入市场经济机制的,但是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并没有很好地解决统与分的结合问题,农村中统的层次依然薄弱,从事分散生产的农产受信息、资金、技术、运销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冲破小打小闹的小农经济圈,其经济活动大都还是沿着原有的轨迹周而复始地进行。所以说,目前的生产经营制度必须得到改善。

2、当前农村土地经营的集中模式

其一,家庭为主的小型农户。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农户,他们既不种别人的地,也不让别人种自己的地,家庭生活的经济来源完全依靠自给自足,没有非农业的收入,农民生活一般都较拮据。

其二,亦工亦农的农户。这部分农民既在城郊务工经商,又回乡耕田种地,来往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他们只耕种自己的责任田,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工贤性收入。有个别的进城经商办企业的农民,尽管他们的非农业收入很高,但也不放弃自家的土地,致使部分土地出现撂荒和资源浪费的现象。

其三,土地托管的农户。这些农户闲时在外打短工,播种和收获季节时又返乡从事农业,平时一般的农活交给亲朋或别人托管,主要播种一些简单易管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粮食自己食用。

其四,务工经商、放弃农业的小农户。土地实行联产承包经营后出生的一代,虽然生长在农村,农民户口,但大多是学生出身,不会种地,主要在外务工经商。

其五,承租土地耕种的农业大户。他们大多是种田能手,由于自家劳力多而土地少,便租种别人的一部分土地。他们主要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一般的农作物,因为没有投资经营农业机械的能力和技术,只是在农忙和主要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短期雇佣农机户的机械进行主要的田间作业。

从以上土地经营的几种形式不难看出,现在的土地经营模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为创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提供了条件。

3、创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现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但随着农村市场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必须赋予它新的含义和新的解释。现在的统,应该更多的是社会化服务,表现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的合作。现在的分,应该更多的是土地流转和经营规模扩大以后的家庭经营。

当今中国农户的构成是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户与少数专业农产并存。从变动趋势看,纯农户不断减少,兼业农产大量增加,专业户正在兴起。人多地少是中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如何创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呢?

委托经营方式。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日渐脱离以农业为主的形态而步入工商业的领地,转变为以工商业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对劳力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农业劳力向这些部门转移,而农业劳力则呈现不足现象。另一方面农业劳力不足,促使农业工资昂贵,生产成本增加,净利减少,农业所得比起工商业所得偏低,且其差异日益扩大,农业所得愈低,农民愈无法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活,因此理论上只好放弃农业或走上兼业化道路。其结果导致了农地利用率的降低和农业经营的粗放化。

如何有效利用农地?目前提高生产力的最主要的方法是:一方面将无意或粗放经营的农地聚集于实际上对农业极为关心的人的手中,使其能集约经营;另一方面将小规模经营转变为大规模经营,使其能专业化、机械化、企业化,而这一点就是籍农地流转化以达成。

委托代耕制这种农业的经营方式是因为兼业农户由于劳力缺乏,或因其兼业收入更加重要,农业方面的收入在其总收入所占的比例有限,因此将耕地委托其亲戚或邻里代为耕作,这样可以很容易达成经营规模扩大的目的。为了使这种制度能公开正式的进行,有能力的农民就会正式开展耕作的服务业,待其受委托的面积增大,就可以采取机械化耕作,而且因为产量增多,运销较为方便,利润就会增加,更易促成农业现代化,不过应该鼓励或规定受委托的土地以相互毗邻者为限。如果受委托的农民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他甚至可以雇佣许多劳力来从事代耕工作,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农耕服务业,这样生产成本就会降低,政府如能给予适当奖励,鼓励有能力的青年留在农村,则有利于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委托经营”的成效在于,通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简单协作和服务等方式,促进土地所有者与生产者的分离,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生产、机械化耕作和企业化管理。经营方式的转变使小自耕农逐渐变成小商品生产者,农场、农地规模逐渐扩大,耕作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

本栏目责编 安 心

上一篇:卖军车牌制假贩子落网 下一篇:巨贪霸占女大学生7年逼其几欲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