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时间:2022-10-12 01:25:29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一、研究内容

城镇绿化率是衡量城镇化率的一项指标,城镇绿化主要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绿化,而这就包括了公园绿地、庭园绿地、防护绿地、农地等等。城市公园绿地包括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以及小游园。它是指地块集中、对公众开放而且具有游憩功能的绿地,同时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庭园绿地是指附属于居住区、私人住宅或某栋建筑的绿地空间,通常为私人或半私人空间,能起到改善周边环境的作用。庭园绿地与公园绿地相结合,显著地反映了这一类绿地的作用。本文主要把城市公园绿地以及庭园绿地作为讨论和研究的对象,因为这些绿地空间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与民众生活联系密切。国际上也将人均公园绿地占有率作为评价城市绿地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国内也有相类似的观点。

二、国内外关于城市公园绿地的发展模式研究

目前,国内公共空间景观普遍强调观赏、美化的功能,景观参与性较弱。此外,由于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局限,中国人普遍性格含蓄,习惯呆在自己的空间圈子里,注重私密性,不想被外界打扰,这也成为影响景观设计形成的原因。我国城市公园历经了一定发展后,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在不断完善,从以前强调美化和观赏效果的层面,发展到开始重视和考虑人和环境的关系,从景观缺乏参与性发展到增强互动。并且,实施公园免费开放的政策也表明国内的公共空间景观也朝着越来越开放的方向发展。国外城市公园景观发展模式是为满足城市居民的各种活动需求,这些绿地不仅可以观赏,还极大地鼓励人们进入绿地空间,参与和互动,景观设计手法也多采用自然原生态的处理方式。城市人住宅附近就有大面积的宅旁绿地,步行10到20分钟即可到达面积稍大的社区公园。这主要是由于国外生活水平较高,且国外人民长期以来就有着爱好亲近户外的文化传统,所以住宅周边绿道、户外运动场也就成为了西方社区的标准配置。

三、武汉城市公园绿地发展模式

武汉城镇化主要围绕老城区周围辐射,其2011~2020年的规划目标为“在主城主城区范围内建立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建成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的绿色景观环境,形成城郊结合、城乡一体的大绿地系统;把武汉市建成为“山环水抱、城林辉映”的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绿色江城。”为了加快新城区的建设速度,传统模式往往是在城区中心规划建设集中绿地,然后发展商业配套,有时忽略了区域的资源禀赋。这样一来,中心城区会越来越繁华,绿地也总是集中在某一区域,居民往返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还是很长,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随着武汉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园的建设应以城市设计为中心,以城市空间发展和生态为目标,真正发挥公园绿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随着工资的上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的武汉城镇,一部分人群对住宅的要求将不再满足于基本居住功能,景观配套将是重要的条件。笔者认为在住宅开发的同时开发城市公园,再结合商业配套是一条适合武汉城镇发展的模式。例如,万科的房地产开发路线已随着城镇化的大形势在发生变革,即开发房地产的同时,建设配套公园、学校、会所等设施,这种变革将有助于景观统筹的实现。景观的打造也要依据人们的生活习惯,随着武汉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火热外向性格的武汉人也将进一步转变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地进行户外活动。

四、结语

城市绿地以改善城市自然生态和居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武汉城镇化进程中,还将具有更加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的后续研究内容还包括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对城市空间景观设计的影响。

作者:陈娟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上一篇:景观设计人性化思考 下一篇:园林景观设计及铺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