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探究

时间:2022-10-12 06:32:11

高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探究

【摘 要】从教育创新的内涵出发,阐述高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 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71-03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应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创新教育,以此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使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成为创新型的教师,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了高职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及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本文所说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人的创造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应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过硬的、优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真正在基层第一线“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受欢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明确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教育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施教活动,课程是基本框架,教材是基本依托,课堂是主渠道。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因此,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有:其一,激趣。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进入“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兴趣、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它能引导学生走进探索的大门。其二,求异。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观察、认识、思考问题。其三,探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其四,迁移。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

二、高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供创新空间

近年来,高校在教育改革中日益重视创新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是,很多学生对创新教育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认识其意义和作用。要彻底改变这种认识,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创新来自个人的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课堂上不能把学生捆死,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时间。例如,在每一课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练习完后自己讨论、讲评、补充,充分展示学生各自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让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探索,敢于创新。

(二)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会问,解放学生的嘴,充分进行讨论,使课堂教学民主和谐。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会问,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问,在提问中思考,养成提问的习惯,实施全员参与的合作学习策略。例如在“乙醛”的教学中,采用“导、读、议、练”教学法,讲到化学性质时,设计这样的标题:在乙烯中含有“C=C”双键,而在乙醛中含有“C=O”双键,比较二者在化学性质上有何异同? 让学生带着发现目标自学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使学生从“CH=CH”性质入手,分析比较得出其相同点是:都有不饱和性、能加成和能氧化;其差异是:反应的活动性不同,表现在“C=O”加成反应没有“C=C”容易,而“-C=O”上的氢原子比“-C=C-”上的氢原子活泼,容易被氧化。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去证实推论的合理性。同样,在讲乙醛制备时,引导学生思考:乙烯和乙醛化学性质有些相似,那么它们的制备途径是否有相似之处呢? 学生讨论热烈,踊跃发言,教师积极引导,最后总结其来源途径。其间可适时提问,这些反应多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应?这些方法,哪些适合实验中应用?哪些应用在工业制备上?哪些方法没有实用价值?又引导学生:以上方法中,哪些反应更适合于工业制备乙醛?让学生通过网上途径查找资料,互相讨论,然后撰写成小论文,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这样既学会了有关知识,使问题得以延伸和强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创新都源于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所学知识的发现趣味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苯分子结构的教学中引入August kekule在研究苯分子的结构过程中写的一段话:“有一次,我在书房中打瞌睡,梦见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在我的眼前,嘲弄般地旋转不已。”在梦的启发下他提出了苯分子环状结构这一设想,讲完这个故事后,学生的情绪异常高涨,然后老师因势利导,为什么kekule能梦到呢?而我们为什么就梦不到呢?这样能较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提醒他们这与长期的科学研究是分不开的。

(四)提高授课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者、承担者和指导者,应该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和纯理论群体教学模式,缩小学术知识型教师与技能技术型教师的差别,要围绕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实践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实践,善于实践,勇于创新。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和解决问题;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改变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所产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落后的教学方法,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切实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要位置上来,让学生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深层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笔者根据以往的研究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总结,采取了以下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播知识的过程,又是学习发现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并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景,选择设计具有典型性、启发性、规律性、针对性问题,组织学生推理、类推、迁移、创造。

2.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发明创造,而许多发明创造却都是在科学实验中产生的。实验不仅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以其生动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如在甲烷制取实验的教学中,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进行三组实验。实验一:用无水 CH3COONa和干燥碱石灰制备;实验二:用无水CH3COONa和已潮解的碱石灰制备;实验三:用CH3COONa·3H2O和干燥碱石灰制备甲烷。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得出:实验室制备甲烷必须用无水醋酸钠和干燥碱石灰来制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安排学生自设探索性实验:一是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二是分离乙醇与乙酸的混合物;三是检验乙醇与浓硫酸混合在不同温度下(140℃、170℃、200℃)的反应产物;四是从水果中提取酯等。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强化化学实验的教学。

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创新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就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将视觉、听觉、触觉有机结合,协调工作,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活动,因此,教学中,可以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愉快求知的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新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将分子结构、化学反应机理等这些抽象的问题,石油的炼制、合成橡胶、制造塑料等无法在课堂上直接进行的实验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理解,动画模拟展示在学生眼前,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便于轻松学习、积极探索。

4.采用引趣法。富有趣味的东西,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思维。例如,讲到醇的检验,可以联系到社会上假酒事件,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检验假酒,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兴趣盎然,这种兴趣往往能促使学生思考,力图从有趣的实验中发现其中的奥妙。

5.利用激活法,激绪,启发学生思维。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又一教学方法,一堂课上学生始终带着旺盛的精力学习,效果不言而喻。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生活实例及化学实验现象,出其不意提出几个启发性的、新颖有趣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思维会很快进入最佳状态。例如,学习酯化反应会立即被激活时,提出问题:厨师做鱼时常加入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香醇,特别鲜美,为什么?学生听了这些问题后,情绪激昂,此时,介绍酯的性质,往往效果会再引导他们去探求酯化反应的实质更好。

6.合理运用动情法。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以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艺术性,首先是教师在教态上要给学生以亲切感和行为美,创造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引起共鸣,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泼。

(六)改革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高职院校考评工作经过了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规范的办法,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为此,应把对学生考评体系的改革立足点定位在综合型、实用型和创新型上来。考评分数应更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具体体现在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可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验内容结合在一起,作为综合考评内容,由老师制备出标准样品作为考核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样品分析方案的设计、样品的处理、定性分析、可能存在的物质的判断及其定量测定等项目,整个过程可放在模式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将分析方案与测定结果报给教师。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打出具体分数,对于有创新的分析方案和较准确的分析结果应给高分。这种方式,不仅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同时对他们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较为客观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实验考核过程中,会不断促使学生去思考、发现、判断、总结,更加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综合实验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实验考核中题目局限性大,缺乏综合性;抽题随机性因素大,缺乏客观性;评价标准单一,难以体现创新精神等诸多弊端,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以及创造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创新课堂教学,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改革和实践型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创新教学思想为主导,认真钻研新大纲的教学精神,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习和思维共同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吉鸿.高职创新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保障[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2]芦娜.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J].成人教育,2011(1)

[3]宋晨晖.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理工高教究,2006(6)

[4]高晗,付素芳.高校创新教育简论[J].考试周刊,2011(5)

[5]王祥瑞.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教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

[6]肖先波,胡勇.高职创新教育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10)

【作者简介】梁伟夏(1980- ),女,广西桂平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化学、教育教学改革。

(责编 黎 原)

上一篇:谈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 下一篇:关于高职林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