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

时间:2022-09-15 10:18:41

谈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

【摘 要】阐述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目标,并讨论其训练方法。

【关键词】设计色彩课程 空间色彩训练 色彩归纳训练 抽象色彩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74-02

设计色彩是以设计概念为先导的色彩造型形式,是以艺术设计为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各种色彩写生、色彩研究和色彩实践活动。就设计专业教学而言,如何在教学中使色彩训练成为设计的基础训练,而不是感性艺术的基础训练,改善设计色彩教学,适应当前设计专业发展的要求,成为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探索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

一、色彩是感觉和欲望的开端

汉斯·霍夫曼曾经说过:色彩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表现力量。色彩是视觉语言中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它的性质直接影响和作用于我们的感情。研究表明,人们观察外界的各种物体,首先引起反映的是色彩,色彩是人体视觉诸多元素中,对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最快的信息符号。人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色彩感觉占80%,而形体感觉占20%,两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可见色彩给人的印象是迅速、持久的。瑞士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曾说过:色彩是一种力量,无论我们对它觉察与否。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应该在心理上得到体会和理解。这说了人的视觉在大脑的支配下感受到色彩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心理反应,从而影响人的情绪,在人的心里激发出某种感情。

二、设计色彩是设计艺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设计色彩是设计者必备的基础知识,在艺术设计中,色彩关系到设计作品整体的色调感觉及给人的心理感受,因而在设计中色彩的重要性往往是第一位的。设计色彩是设计师自由地应用色彩语言设计表现其设计意念的基本能力。当今艺术设计教学中,设计色彩地位越来越重要,是设计艺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色彩理论和色彩训练。色彩理论是以科学理性的方法系统介绍色彩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色彩规律,并能将其运用到设计工作中;色彩训练则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运用颜色表现对象的技巧,培养学生对色彩感觉的敏锐度,掌握色彩整合技巧的能力;这两部分在教学中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三、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训练方法

要开展好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色彩是广泛地针对学习设计者的造型基础训练,它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通过系统的色彩理论学习,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色彩语言自由地表达其设计构想,并通过色彩的相关训练将设计提升到艺术层面。设计色彩教学要求学生应用色彩规律,从相对限定对象的光色关系,从色彩认识和写实的描绘能力研究入手,逐步进入较大空间、相对整体的空间色彩的研究,再进入对色彩的调式处理和色彩整合能力的训练,最后进入对色彩具象、意象到抽象的研究与训练。通过观察理解与动手实践,结合色彩理论系统地学习和研究色彩的成因、现象及色彩的符号意义,为对色彩付诸设计实践奠定基础。

设计色彩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视觉思维、色彩整合和色彩符号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色彩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究自然光色关系,在动手调色与色彩写生实践过程中认识光色关系与物象色彩的成因,了解色彩三原色以及调色与色彩塑造的科学依据与方法,从感性的绘画色彩的研究角度出发,用绘画色彩方法来认识、感触色彩,并利用色彩知识与能力准确地描绘对象,在实践中验证并掌握色彩规律,逐步从绘画的感性色彩研究的基础进入与设计活动相适应的实践。通过设计色彩的教学,学生深入理解色彩符号,认识到色彩符号不仅具有审美功能,同时也具有辨识、呈诉与驱动的实用功能。

设计色彩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训练方法。一是空间色彩训练。空间色彩训练是针对学生的写生习惯开设的训练,目的是改变以往学生习惯于小组景物,常规视角的构图练习。在写生对象的布置上组织较复杂的空间环境,扩大学生写生的空间范围。写生的视角要求有特点。空间色彩写生训练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色彩理论中色彩的组织与秩序,强化学生以空间的心态重新审视色彩的基本规律,主要解决以下五个问题:色相的空间变化特征;明度的空间变化特征;纯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同时对比的运用;冷暖变化的空间体验。前三个问题是对色彩理论中色彩三属性的深入理解,而后两个问题是色彩理论中人的生理及心理的体验,即同时对比是观察色彩时生理的必然反应,冷暖变化是人心理感觉的体验,不同的个体由于生活经历、个性特质的不同会有一些差别。这就要求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色彩理论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大空间中的色彩区域,对色彩变化与成因结合理论进行解析性的理解,充分理解空间位置的特点,在空间组织上将层与深度把握好,将空间的节奏控制好。

二是归纳色彩训练。归纳色彩训练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色彩理论中的调式的理解,以及对色彩的调和与对比的理解,即在实践中要做好色调的提炼、色彩的归类、色彩面积的控制工作,以及对色相、明度、纯度进一步巩固,继续提高对色彩的心理及生理反应的敏锐程度,使学生的色彩视觉思维进一步提高。归纳色彩写生是由我国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水粉画家李有行先生倡导的。最早是结合染织专业图案设计的需要,对花卉素材加工变化而创建的一种带有装饰效果的色彩写生方式。几十年来,这种色彩写生方式为国内愈来愈多的艺术设计专业所采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表现对象由原来的花卉发展到静物、人物、风景,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课程。归纳色彩写生的重要作用是使造型基础训练与专业设计接轨,为学生通向艺术设计架桥铺路,为学生学习专业设计夯实基础。

归纳色彩写生要求学生面对客观物象写生时,在注重主观感受的同时,强调理性分析和发散思维,在写生中强调主观性、装饰性,重视画面的设计因素。色彩归纳写生要求学生捕捉主要色彩,强调固有色,合并同类色,用相对较少的色彩数目表达主观感受,一般要求学生掌握“明暗归纳”、“结构归纳”、“平面归纳”、“创意归纳”四种表现方法。归纳色彩写生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对客观物象的综合概括能力,同时突出设计意识,对学生学习专业设计起到衔接作用。

要学好归纳色彩写生,应注意作画计划问题。学生刚接触归纳色彩写生训练,往往缺乏作画计划,只凭一时的感觉绘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认真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从客观物象中发掘形式美,剖析形式美的构成要素,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是抽象色彩训练。抽象色彩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写实的色彩表现到抽象色彩的认知及表现能力,是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升华到更高感性的教学手段。它的前提是学生较好地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及在实践中具备了一定的运用色彩的能力。它冲破了以往色彩学教学过程中具象、刻板、艰苦的图案作业方式,代之以开放、自由、愉悦的能动作业的方式。视觉创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兼有多种思维形式一体化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对色彩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由于设计色彩功能指向性极强,抽象色彩训练必须有主题,学生必须始终围绕主题,对未来出现的效果进行理性的预期和准备。创作主题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个人自由选择。主题可以根据色彩的心理、历史及文化等因素,通过“具象联想”、“抽象联想”及“共感联想”等方式来设定。就抽象色彩训练而言,通过对物理空间色彩相貌及形态的间隔、重叠、透叠、并列、交错等,来匹配多种性质的心理空间联想,以此寻求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抽象的形(点、线、面)与色(明度、纯度、色相)来表现对色彩的领悟,拓展色彩语汇“质与量”的认知范围,使学生具备使用色彩符号的能力,具有设计色彩思维模式。

总而言之,教师应从基础切入,以色彩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主线,以引导式教学为手段,使学生逐步掌握设计色彩语言。除上述训练外,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利用冷暖色区、点、线、面,不同工具、材料、绘画肌理等进行带有一定联想和主题的分类、综合,构成设计色彩练习。并有意识地使学生运用设计色彩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感受色彩语言构成的训练,使学生在感性与理性相统一中,得到设计语言的积累,从而提高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M].杜定宇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2]李广元.色彩艺术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3]赵云川,安佳.色彩归纳写生教程[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4]周刚.体验设计·色彩[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5]钟茂兰.装饰色彩写生[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黄 雄(1970- ),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美术教师。

(责编 苏 洋)

上一篇:基于Web方式的路由与交换课程教学改革 下一篇:高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