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情景中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2 03:37:23

课堂情景中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策略研究

摘要:对课堂情景中调动学生的情感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出激感的策略与深化情感的策略两个方面。主体参与、生动、认知调动、激发成功欲望、目标等,都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而层层深入、韧性探索、兴趣迁移、强化巩固等,是深化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策略。以往对学习情感的研究,多停留在激发、唤起层面,对学习情感的深化亦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学习情感;课堂情景;策略;激发;深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325-03

学生学习时的情感状态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情景中,如何通过适当的外部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动学生内因的变化,达成教学的目标,显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听课、查阅文献资料,研究了各种教学案例,从中总结出以下调动情感的策略:

一、激感的策略

(一)主体参与

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动手、自己表演等,充分体验作为主人翁的自豪感与自主活动的乐趣,从而兴趣倍增,富有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操作。如;实验、摆弄积木、画图、测量等;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找寻答案;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如:角色表演、组织小组讨论等。

近来,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推进,教师的民主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常常退到学生的后面,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助者,常用的策略是请学生当老师,常用的语言是:谁能帮老师的忙?谁把算式告诉我?这道题老师都觉得困难,哪一位聪明的小朋友能把它解答出来?等。

(二)鼓励

就是教师通过积极的、令人愉快的语言或其他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振奋的、充满信心的正面心态中,从而能充分发挥其内心的潜能。表扬。主要是言语形式的表扬,如“今天朱××表现真好!”“你真聪明!”“你的声音越说越响亮了!”近来常用的方式是发动学生一起表扬,如老师夸奖学生说:“说得好,表扬!”然后大家一起鼓掌,增强了力度。非言语形式的表扬也是常用的,有鼓励的眼神、拍肩膀以示爱意,发小红花、授予小红旗等。从表扬的主体来说,主要还是教师表扬学生,但现在也发展出一种学生自我表扬的方式,如当学生答题正确时,让他们自己打上“√”或敲上红苹果印章或给自己几颗星等。表扬的最高境界是当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教师还能看到闪光处,坚持表扬,这将给学生以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有时甚至能奇迹般地使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期待也是一种鼓励。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达对学生的深切期望,能对学生起到微妙的鼓励作用。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生动

将抽象转化为形象,将静止转换为活动变化,将深奥变换为通俗,从单调平凡中挖掘出闪光的东西,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右脑功能,深刻牢固地领会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唱歌、听音乐等,有位美术教师在手工课上,播放优雅的广东音乐,令人心旷神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好奇的语气,抑扬顿挫的声调、富有磁性的声音等。形象有趣的内容。如数学教师用小牛、小熊、蜻蜓等小动物来引出所教的内容,学生充满了好奇,学习气氛浓厚。

幽默风趣的言行。能使人在严肃中发出会意的一笑,在尴尬中得到自我解脱,在看似不经意之中获得对世事的洞察,往往能使人心情放松、愉快,取得极佳的效果。

以美激趣。美是人类的普遍向往,简洁流畅的板书、富有美感的动作、别出心裁的构思、严谨缜密的推理、人格魅力等,都能给人带来莫大的享受或引发学生的无限向往与激情。

变化。课堂教学有张有弛、动静交替、方法与手段经常变化,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是激发学生情感、保持课堂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激发成功欲望

对成功的追求是深植于人们心底的基本需求,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意味着创设各种机会与条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生发出继续学习的源源动力。

言语激发。如,某教师很有鼓动性地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做的题目从一星题到五星题,同学们怕不怕呀?”学生们响亮地回答:“不怕!”在做某道较难的题目时,又说:“这道题可没那么简单!”这些话,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班上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

参加展示。将学生中好的作品,拿出来加以展览,这是一种很大的荣耀,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成就动机。

竞争:让个体之间或小组之间比一比,看谁做得更快更好!这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着,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们会有高水平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有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为了一个字和同学争得面红耳赤,老师便及时点他上台,不想他竟出语惊人,一时掌声雷动,就说明了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将目标分解,设置一定的坡度,从而降低难度,循序渐进,能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畏惧感,体验到成功的愉快,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五)认知调动

即通过有一定高度的认知活动,使学生处于一种“跳一跳摘桃子”的认知兴奋状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设置悬念。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提供一种充满新异性的、出人意料的、不确定的情景,使学生处于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探究心理状态中。

留出空白、余地。在出示表格、题目时,故意留下一些“缺口”,让学生填充完成,这充分利用了人们追求“完形”的心理,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联想,调动起学习热情。

提供想象的空间。想象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使学生的心灵自由自在地“翱翔”,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提供具有一定深度与难度的问题,形成适度的紧张状态,学生会体验到一种认知上的兴奋感。

创造。创造是产生新颖、独特的产品的过程,是人类心理机能的最高表现,因此,以创造来激发学习情感,一般总是富有成效的。

(六)榜样

主要有三种榜样: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中的优秀人物。教师自己在课堂上首先要做到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表情生动,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充满了热爱,这对学生是一种良好的示范;一个生气勃勃的教师,如温暖的阳光、清新的春风,会给课堂带来活力。积极学习的学生,会感染与带动周围的同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常常会说这样的话:“今天,我们班的×××发言很积极,同学们要向他学习!”这也会给同学们带来良好的示范作用。教材中的优秀人物,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常常能深深地吸引学生。

(七)共鸣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所谓共鸣,就是指教师的教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使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保持着学习的热情。

与生活相结合。生活是丰富多彩、具体亲切的,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找到了一种激发的媒介。某教师在教较复杂的应用题时,问学生:“如果有人让你到车站去接李叔叔,你能接到吗?”学生回答:“不行。因为不知道李叔叔的年纪、相貌,也不知道接站的时间及车站的地点。”教师顺着回答:“也就是缺乏条件。”然后介绍做较复杂的应用题时需用哪些条件,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学习时都很投入。

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相联系。摸清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也是激发学习情感的有效方法。教师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不同的教学方式,也是引起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八)目标

目标与动机密不可分,它拉动学生向前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设立目标,就好比为教学树立了一块“靶子”,它使学生学有方向,有所期待,因而能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说理。阐明所学内容的意义,如有益于社会、有助于生活等,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志向。让学生确立一定的抱负水准,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某教师在自然课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家发明家推动人类进步的故事,鼓励学生将来为社会多作贡献,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反馈,将有关学习结果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与效果建立清醒的认识,从而树立适宜的目标,有效地激发学习的热情。

无论树立什么样的目标,都需要长远与短近相结合,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九)创设氛围

一种是宽松、安全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充分的安全感,勇于探索、大胆猜测,即使出现了错误也不会受到指责,师生关系十分和谐,由于心理处于放松状态,学生内心的潜能能充分地释放出来,学习自然也就有了乐趣。一种是愉悦、激奋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学高潮迭起,学生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充满好奇、信心十足、跃跃欲试,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还有一种是深沉、博大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可以是负向的,如悲痛、愤怒、惆怅等,但由于这样的情感具有一种感化人的力量,所以,学生非但不厌学,反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在介绍都德的《最后一课》、《,你在哪里》这样的课文时,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营造一种氛围,往往具有很好的效果。

二、深化情感的策略

在以往有关学习情感调动的研究中,对情感的激发、唤起研究较多,但事实上,学习情感的调动是一个完整的流程,仅仅唤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个深化和巩固的过程,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效能,并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起到应有的调控作用。对此,笔者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层层深入

就是在学生已有认识、情感的基础上,逐渐深入,步步推进,不断拓展,使学生的学习有质的飞跃,在情感上更上一个台阶。

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如,当优秀生成功地解答某个问题后,老师在表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使之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处于一种充满挑战的状态中。

设置认知梯度,加大难度,层层推进。如,有的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按基本题、变式题、发展性练习层层深入,学生对此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又有的教师所提问题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某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圆形时,先出示丰富多彩的圆形实物投影,引起学生的初步兴趣,再减去各种实物的无关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圆的本质,思维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情感体验的拓展与升华:例如,李吉林老师在教《荷花》一课时,让学生想象课文中的“我”怎样看着荷花,然后使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再和满池的荷花一起舞蹈,情感体验层层深入,学生由此深深感受到了白荷花的淡雅,庄重和轻柔,由看荷花带来的愉悦感生发出对荷花之美的爱惜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二)韧性探索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当学习情感激发起来以后,如果没有深入的探究精神、坚强的意志等作保障,学习情感便如同泡沫般转瞬即逝,是无法持续下去的。韧性探索,就是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基础上,使之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常用的策略有:

在不感兴趣处突破。特级教师袁浩发现在一次次参观动物园的活动中,孩子们感兴趣的总是猴子、老虎、孔雀、海豹这样的动物,而对骆驼、蟒蛇、土獾等一些色彩灰暗、形态一般的动物,则不感兴趣,作文中也很少写,于是,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骆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功用――“沙漠之舟”,孩子们觉得很惊奇,带着很多问题去参观动物园,有20多个孩子在日记中写了这位自己原来不感兴趣的朋友。这种对兴趣的拓展,使兴趣不停留在表面的好奇、有趣的层次上,而是向理性化方向发展,它促使学生透过事物现象,深究事物本质,不为事物的绚烂表面所动,而对事物的价值有更深的体会,这样的兴趣更为深刻、更为牢固,能产生更为持久的探索动力。

用意志鼓励探索。宋代的张载认为,“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逦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峻峭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引导学生发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在遇到困难、阻碍时不退缩,坚持前进,是学习情感从表层的快乐到深层的苦乐统一的有效途径。

(三)兴趣迁移

兴趣由一种事物或一种活动向另一(几)种事物或另一(几)种活动转化,就是兴趣的迁移。兴趣迁移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

寻找共同因素。迁移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因此,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学习态度与新的学习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因素,其程度如何,显然影响着迁移的进行。如果我们将希望学生发生的兴趣称为目标兴趣,而将学生现有的兴趣称作现实兴趣的话,那么,可以从孩子的现实兴趣中去寻找其“激活点”,这个“激活点”是能够引起孩子浓厚兴趣的,并且与目标兴趣有相当的关联,这样,在被激活的现实兴趣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接触、了解、认识、体验了目标兴趣,从而使兴趣产生迁移。如:某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但对唱歌有较浓厚的兴趣,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兴趣迁移程序:唱中国歌曲(现实兴趣)――唱英语歌曲――阅读英语文章――接触英语的各种材料(目标兴趣)。每一步都与前面的一步有较多的共同之处,联系紧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有两个效应。一是“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对老师抱有积极的情感,则该老师所说的话、所作的引导,易于被学生所接受。这样,一个原先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很可能就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逐步发生转变。二是“爱屋及乌”。一个喜爱甚至崇拜老师的学生,会由衷地喜欢与老师所关联的一切,对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由不喜欢变成逐步喜欢,这也是一种兴趣的迁移。

其他如提升自我概念水平、培养成就动机与学习意志等,也都有助于兴趣的迁移。

(四)强化、巩固

学生已被激发和发展的学习情感还只是一种状态性的东西,要使这些情感长期发挥效能,还需加以强化巩固。B.巴卡拉说:“不管任何人都会拥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的热情只能维持30分钟,有的人的热情能够保持30天,但是一个成功的人,却能让热情保持三十年。”

这就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这些情感得以维持巩固,并长期深入下去。一是要培养深层的学习情感。浅层的学习情感是外在的、不稳定的,这种情感是状态性的,容易随着情境而转移、消失,深层的学习情感则是内在的稳定的,这些情感与一定的理性自觉相结合,并且经历了意志的考验,因此对学习能产生一种强大而持久的作用。二是培养学习意志,遇到困难时不加畏惧、勇于克服,对各种诱惑善于抵制,能下苦功、花心血、坚持到底,决不半途而废。三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动力定型,保证学习活动能顺利地自动化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103-138.

[2]徐蕴.英语学习中情感迁移现象的个案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6,(6).

[3]司有和.早期诱发方法谈(二):迁移兴趣[J].家庭教育,1996,(2) .

[4]刘玉兰.浅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0) .

[5]彭杰.优化数学教学情感策略的实验研究[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邓瑜.浅论情感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09,(18) .[责任编辑 魏杰]

上一篇: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模式研究 下一篇: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内蒙古主导产业结构调整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