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教学应关注的四个要点

时间:2022-10-11 11:38:25

品德课堂教学应关注的四个要点

品德课程呼唤智慧型教师。在教学中,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思想和道德需求,要有灵敏的感觉,能敏锐地捕捉课堂中动态生成的信息,将之充分利用,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关注学生认识偏差

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侧重于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重理、重情、重实践。在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偏差往往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契机,捕捉偏差,发现偏差背后的价值所在,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关注学生的认识偏差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诚信真可贵》(浙教版五年级上册)时,让学生相互交流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实给大家带来什么好处?这时,一个男同学的声音引起了众多听课者的注意:“太诚实也不好的。” 这个回答肯定不是课堂的主题,也是上课教师所未曾始料的,也说明“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一观点尚没有得到全体同学的认可。想想,在现实当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引导好这个问题,那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将是无法达到的。庆幸的是,教师追问了这位同学:“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能告诉大家吗?”“有一次,我和表弟一起拿了妈妈的20元钱,后来我老实交代了,结果被妈妈骂了一顿,表弟不敢说,没说,没挨批。”这时,马上引起了几个学生的共鸣。教师接着问大家:“同学们是不是都这么想呢?”底下传来“是”“当然不是”的声音。教师趁机把“正方、反方”的观点写在黑板上,组织了一场辩论会。接下来教室里非常热闹,在激烈的争论中,大家终于都认可了“诚实的可贵”。正是教师的这种审时度势,灵活的教学机智,将问题变成了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了教学的亮点,让学生在辩论中统一了认识,提升了课堂活力。

二、关注课堂意外情况

传统的公开课往往要缜密安排,力求完美,实际上课堂中往往会有偶发事件。教师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十分重要,须灵活处理好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过程中,以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从实际情况考虑,积极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捕捉品德教育的契机。

如一次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一位教师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浙教版四年级上册)这节课时,采用看图激情法导入。

师:让我们一起走入父母的一天,看看他们辛劳的身影。接着播放四幅成人工作画面。(有神圣的白衣天使、敬爱的园丁、烈日下的交警、商场售货员)

师:同学们,在这里,你是不是看到了你亲爱的爸爸妈妈的身影?他们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家,付出自己的汗水,让我们在这里对他们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您!”这样的情景创设无疑非常感人,使学生充满了对父母的理解和爱,自然引入了本文课题。

可是,学生们却突然议论起来:“我的爸爸是卖菜的……”“我爸爸、妈妈是在建筑工地上的。”“我妈妈如果是医生多好啊!”……

这是教师课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在哪儿呢?教师立刻意识到,这班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工人家庭,自己在设置这组场景时,用上的是众所周知的职业形象,却忽略了孩子最真实的家庭感受。于是教师借机采用孩子与听课家长对话的交流形式,让家长们对孩子讲述各自的工作故事,让学生们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课堂上竟到处可见真情的泪水、意浓的微笑。

三、关注学生情感共鸣

品德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世界和生活的空间。学生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与情感是密切相连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如何把品德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变成学生的快乐场所,使教和学的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动向和课堂状态,同时作出适当的反应和引导。

如一教师执教《56个民族是一家》(浙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时,在课前让学生欣赏音乐《爱我中华》,学生在既激昂又柔美的音乐中,充分感受到56个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体会到欢乐和热烈的气氛。听完后,有一学生提出希望听听各民族的特色音乐,他的提议马上得到很多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们纷纷要求,气氛很活跃。这时,教师顺应了学生的要求,及时调整了教学流程,给学生播放了傣族的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维吾尔族的《阿拉木汗》,蒙古族的《我是草原的牧民》,朝鲜族的《桔梗谣》,并适时讲述各地的人物风情。这节课自始至终以音乐为主线,而学生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形象地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懂得了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四、关注学生个体需求

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要及时捕捉课堂教学的契机,教师首先需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听众,与每个学生的思考或情感呼应,倾听他们的烦恼、渴求,并在倾听中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困惑的焦点,然后因势利导,把学生的问题及时转化,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能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能直击学生的心灵。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浙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时,在讲述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后,让学生讨论从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有的说,狐狸真狡猾,骗了乌鸦嘴里的肥肉;有的说,乌鸦没有自知之明,狐狸一说好话就上当了。这时坐在角落里的一位男同学发言了,他结结巴巴地说,乌鸦太可怜了,平时大家都讨厌它,嫌它太难看,嘲笑它声音难听,也许狐狸的话是它听到的最美的称赞的话,就算失去一块肉也值得的。这位同学的回答出乎教师的意料,但这位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位经常挨批的学生,这位学生的内心也像那只乌鸦一样希望被肯定、被表扬。这节课下来,教师借机表扬了该同学两次,这位同学内心的愉悦不言而喻。

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品德课堂中,教学要不拘泥于原有的设计,要艺术地捕捉住各种信息,融生命气息于课堂教学中。一位富有教学智慧的教师,总是善于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使品德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小学英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下一篇:校本教研需凸显“研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