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与审计契约安排

时间:2022-10-11 05:00:34

产权与审计契约安排

审计本身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是企业一系列契约中的一种,其目的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鉴证来减少交易效率低下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审计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了监督企业契约的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审计这一特定的契约安排是随着产权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存在于特定的制度环境的,因此,分析不同制度环境、产权关系下的审计契约安排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产权与审计契约安排

根据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如果合同是完备的,并能够被有效执行的话,那么谁拥有产权是不重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完备契约并不存在,契约也并不是总能被有效地执行。而如果完备的合同不存在或不可能被有效执行时,具有不同目标的不同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将存在巨大的差异;即在契约的成文和执行都是无成本的完善的资本市场里,所有权者的界定对资源配置的结果是没有任何影响。而在一个权利不断变化又不断产生的世界里,即存在信息成本又存在交易成本,因此,所有者身份的确定,所有权各项权力内涵的界定以及所有权的具体结构,都会影响到资源的配置情况。

Coase(1960)、Alchian(1965)、Demsetz(1964)及后来的产权经济学文献都强调制度和产权在影响经济行为中的相互作用。产权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其与企业的审计契约安排一样,是企业契约安排的组成部分。但产权这种制度安排又与企业的其他显性契约安排存在着差别,产权是一种隐性的契约安排。产权性质不同导致企业其自身存在的产权约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有权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产权性质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影响因素,会对股东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反过来,企业的行为也是对不同的产权安排的反应。

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契约的签订与实施是需要成本的,从而导致了契约的非完备性。在不完备的合同下,不同的产权所有者具备不同的目标,从而对企业的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产权性质不同,影响着企业相关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审计契约作为企业契约安排的组成之一,也会受到产权性质的影响。审计契约的功能在于减轻冲突,为潜在的投资得提供可靠的信息,降低企业内部与潜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以及审计的保险功能。正如Watts and Zimmerman 1986年写道:“那些有关产权和契约理论的文献认为,会计在制定契约的条款以及在监督这些条款的实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会计数据经常被用于各种契约,这些契约常常包括对各方行为采取的各种限制,而这些限制是以会计数据为条件的。因此,产生了计算和报告这些数据的需要。”而这些数据的计算与报告都是人操作的,因此就产生了对独立的第三方的需求,独立的第三方对这些数据进行鉴证、监督与评价。

产权经济学强调公共治理和公司治理对契约结构的替代影响。其中,声誉机制是一种重要的私人履约机制。当司法体系无法保证会计契约得到有效的执行时,那么,人(公有经济的人为国家)的声誉会对会计及审计契约的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些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投资者和债务人相信其有动力最终履行契约;因此,其履约成本较低。那些拥有较好声誉机制的企业其审计契约安排的成本同样较低。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其的高质量需求较弱。公有产权性质的企业,其由于拥有较好的声誉机制,这种声誉机制是国家的公有性质而产生的,公有性质的企业由于国家信用的介入,从而具有良好的声誉机制,这减小了审计的契约成本,拥有这一声誉机制将会降低企业的审计契约成本。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环境与产权安排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证券市场的产生植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新兴加转轨的双重特征导致中国证券市场的另一个特征:政府行为对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影响;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由国家控股,投资者保护水平低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转型中的主要制度特征之一。在这种制度环境下,政府具有双重角色,其既是监管者又是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即以国有企业控股股东的身份出现)。因此,政府的干预会影响股权融资及信贷资金的配置。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控股股东身份,会使股权融资更多的流向国有企业,同时,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使得资源稀缺的资金配置于受政府庇护的企业,可能损害了那些经济上更有效率但缺乏必要关系的企业。政府的控股股东身份可能会给国有企业带来一种隐性的担保。这种担保主要是指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而这些优惠政策为公司的贷款和股票融资提供了一种隐性担保,债权人和外部投资者相信,由于优惠政策的存在,国有企业产生破产的可能性比较小,即使产生了破产,国有企业的最终控制人――政府也不会不管。

三、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产权安排与制度环境的审计契约安排分析

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的公司,在受政府行为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审计契约安排。

(一)从审计需求角度分析产权安排对审计契约安排的影响

控股股东性质作为所有权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层面上最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其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对高质量审计契约的自发需求直接受到股权结构的影响,因而,企业对高质量审计契约的自发需求也直接受到控股股东性质的影响。从公众期望的角度来看,公众期望一直是监督和促进审计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以及企业雇用高质量审计师的重要因素。但公众期望可能会随着控股股东的性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对于政府控股的企业来说,由于其产权的公有性质为公众提供了一种隐性的担保机制。从而对审计质量的期望会相对降低;但是对于私人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其他的保证公众利益的声誉机制,公众对其的审计质量需求的期望会较高。

公有性质的产权意味着国家信用的介入。在转轨时期社会信用缺乏的情况下,公有产权的介入提供的隐性担保机制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相对缺乏社会信任度的国家,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对企业缺乏信心,同时,也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不力,即使是存在一些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但其实施力度不佳等问题使投资者的信心不足。虽然我国的社会信任度比较差,但是我国并不缺乏社会个人对国家的信任。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信任结构中,社会的个体相互之间信任度缺乏,但是大体上来说,每个社会个体对国家都是信任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时,由于社会信任的缺乏,其在股票市场中融资会比较困难,但当国家介入时,就会缓和这种融资的困难,因为国家信任的存在增强了公众投资的信心。当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企业不信任也就是说社会信任缺乏时,国家作为上市公司的控制者即国家信用的介入,投资者的信心就会增加,因为外部投资者相信,国家不会让公众的投资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因

此,在中国存在着国家信任对企业信用的替代。在社会信用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国家信用介入,为投资者增强了信心。这国家信用的介入这一隐性的契约安排会影响企业的审计契约安排。审计契约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冲突,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而国家信用自身就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替代了高质量审计的减少逆向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国有控股的公司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会比较小。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审计契约与产权的公有性质这一隐性契约是一种替代性的作用。当存在公有的隐性担保契约时,公众对审计质量的需求相对会减弱。上述理论分析是从企业的公有性质和私有性质角度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隐性契约角度来分析不同性质企业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约束而导致不同的契约安排。这些契约安排在债务融资与股票融资中的表现都非常明显。在债务融资中,因为公有企业拥有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为公司的贷款提供了隐性担保,所以,其在债务契约中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不如在私有企业中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此,对于拥有债务融资需求的公司来说,因为公有契约的会计信息在债务契约中的有用性不如私有企业,那么它也就没有激励来花费很多的成本来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作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审计师,其花费的成本更多,但其提高信息质量的作用最为直接,因此,在存在债务融资需求时,相比于私有企业,公有企业雇用高质量审计师减轻冲突的激励要小些。民营企业在我国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来自国有银行的歧视。民营企业需要开拓直接融资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两者都需要更加规范可信的财务报表,从而加大了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民营企业有动机雇用高质量的审计师来进行审计。这就说明了所有权性质在影响契约安排中的作用。

(二)从审计供给角度分析产权安排对审计契约的影响

上述的分析主要是从投资者对审计需求的角度来考虑的,对于国有控股的企业,考虑到其存在一定的隐性担保机制从而投资者对其审计质量的需求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要低些;但是Williamson(1985)指出,如果政府总是能够遵守社会财富最大化的原则,那么国家拥有所有权或许是一种更优的选择,但问题是,政府总是能够遵守上述原则的假定并不合理,因为政府官员作为“自私者”有着不同于“社会大众”的私人利益,从而他们选择行动时就有可能违背社会财富最大化的原则。从这一角度来看,国有控股的企业其除了隐性担保的身份外,实质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与社会公众是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的,因此,由国有控股的企业其在审计契约的安排上,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最终控制人,作为契约中具有优势的一方,其有动机谋求更多的私人利益,而且由于其控股地位,其行为很难受到其他股东的监督,因此,在审计契约的安排上,也就是审计师的选择问题上,国有控股的企业没有动机雇用高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信息披露已成为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一种战略选择。因而,国有控股股东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审计安排也成为一种战略选择。

四、结语

传统的审计契约主要是关于成本、信息需求及保险需求与审计选择之间关系的研究范式。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环境下,存在不同的因素影响审计契约安排。因此,在研究审计的契约安排时,除了要借鉴国外的影响因素外,还要考虑我国特殊的法律、制度背景;在我国,最为特殊的制度背景就是我国的产权安排的特殊性。不同的产权性质本身即为一种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本身会改变企业的整个契约安排。因此,除了考虑传统的审计需求理论假设外,还应该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与产权安排来安排审计契约。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

上一篇: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模式选择 下一篇:电子银行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