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实践

时间:2022-10-11 01:31:59

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实践

[摘 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求异,求变,表现为创遗陆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造挂思维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的。就化学教学而言,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精心设置课堂实验方法,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扩散性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小结精简,注重逻辑性、科学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造思维 创造能力

1,设计开放性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思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可以先用一些日用品做几个有关的演示实验,然后提问:①什么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否能相互转化?⑧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你们想出了几种方法?④反过来,从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⑤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我们可以加溶剂,从不饱和到饱和能否通过改变溶剂的量来达到呢?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1,2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很突出的地位。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决不等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让学生首先总结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并讨论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次是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让每组学生各取5支干净试管,同时进行5个方案的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最后通过实验方案探究,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宜采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的结论,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1,3 注重启发,精讲点拨。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基本上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一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括。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

2,精心设置课堂实验方法,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善于通过化学实验优化课堂教学,变演示实验为探索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地参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看“热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门道”。在讲“蜡烛的燃烧”时,让学生观察蜡烛和蜡烛燃烧现象后,要求每个学生用一支小玻璃导管通入到火焰中将可燃性气体导出,点燃又产生个小火焰,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有这种可燃性气体,蜡烛才能够燃烧并产生火焰。接着要求学生用一空纸筒罩在燃着的蜡烛外面,观察到有大量黑烟产生,从而说明了其不完全燃烧。另外,用干燥小烧杯和澄清石灰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探索知识的奥秘上来。又如在《钠的性质》一节中,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做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引人入胜的奇妙现象立即将学生的情绪刺激到高潮,然后因势利导,提出如下问题:①金属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且熔成闪亮的小球?②小球为何会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并发出咝咝声响?③水溶液为何变红?这样学生急于弄懂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激发了求知欲。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钠为什么活泼?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工业上采用什么方法制各金属钠?经过讨论最后总结出:物质结构决定着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着用途、制备和存在,从而达到诱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3,提出扩散性问题,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发散性问题来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提出的发散性问题,不能限于记忆型的,也不是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而要有创造性的变动型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具有独创性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创造学认为学生的创造思维一般属于初级层次,但随着知识面的拓宽及知识的深化,会由量变到质变,将会朝着中、高层次飞跃。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求索、好胜、独创、发散性思维等学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更要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性。

4,小结精简,注重逻辑性、科学性。化学课的小结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梳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上一篇:试析手机广告的特点及需解决的问题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