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与体会

时间:2022-10-09 07:28:36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与体会

【摘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语文视野,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孕育出高尚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素养;培养习惯;拓展视野;形成与提高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与语文知识的传授同等重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兴趣是求知的开始,是开启学生的智慧的金钥匙,只有使学生乐中求学,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上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并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图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课才会精彩纷呈。此外,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等。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督促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设境激趣,创设适宜的环境,适宜的场合,适宜的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与作者和书中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形式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从而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意境。如教学朱自清的《绿》,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陶醉于课文描写的场景中。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认知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第二,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3.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不失时机的创办一些有趣的活动,如用多媒体演示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积累字、词的兴趣;运用录音进行朗读背诵,阅读理解训练;创建诗词协会,举办读书节,开展阅读能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快乐,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4.利用生活体验的强烈反差,刺激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除了对新鲜的,未曾见过的事物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生活体验反差强烈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可以抓住教材中内容冲突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让他们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

5.养成多读书的习惯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语文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知识相当丰富。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除上好阅读课外,还要把图书馆的好书推荐给大家,敞开图书馆的大门,延长开放时间,拓宽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开阔视野,自由的遨游,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提高语文素养要从多读书,读好书开始,也只有多读书,读透书,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下笔如有神”。

6.养成练笔的习惯

学生语文素养,特别是习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外的一些练笔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只注重平时的读写积累还远远不够,要加强课外积累,鼓励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有创意的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二、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三、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激感,增强感知能力

情感在文学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

2.加强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感知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理性分析、口头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口头语描绘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结构、美的语言,分析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得到的思想启迪。通过口头表达,使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模糊的、不大鲜明的文学形象,经过梳理后变得更清晰、更鲜明。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推荐有关评论文章让学上阅读,让学生了解别人对作品的评价,参考别人的见解,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此外,教学中要让学生沐浴在课文情感的海洋中,充分享受高尚情感的愉悦和熏陶,并在学生的心底里形成一种潜意识,凝聚成一种灵性,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拥抱,对科学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孕育出高尚的人格。这样的人格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未来公民所具有的人格,它能极大地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进行创造活动。

参考文献:

[1]何方所.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学语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语文研究,2009,10.

[2]叶国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河北教育,2008,9.

[3]王明和.如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J].山西教育,2007,11.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下一篇:基于WEB的干部教育研究性学习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