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产出评价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09 02:00:10

区域土地产出评价比较研究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媒体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整理,简单笼统地用一个区域的行政区面积计算出单位面积产出率,进行省市区间土地产出率排位,以评价一个区域的土地产出水平。对此,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通过相关资料研究表明,简单地用行政区面积计算出来的区域单位面积产出率,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区域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情况和水平。比较评价一个区域的单位面积产出,应根据区域之间的地形、地貌、地质等自然资源的客观可比性,扣除区域面积中对GDP贡献很小的水域、沙漠及高山山地等一些未利用土地面积后,在基本相同条件下,以有效土地面积计量其单位面积上的产出率,这样才能比较客观科学地评价一个区域的有效土地实际产出水平和土地实际开发利用状况,引领一个区域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之路。因此,我们认为,采用有效土地产出率这一评价指标来研究评价区域单位面积的产出状况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区域土地产出评价方法

及其优缺点比较

目前评价区域土地产出的计算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一)政区面积计算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的依据是区域单位面积产出率,其计算方法是以区域的GDP直接除以其政区总面积。根据政区面积产出率评价,2011年上海政区面积产出率为3?郾1703亿元/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第二至第十位的省(市、区)依次为天津1?郾1398亿元/平方公里,北京1?郾0591亿元/平方公里,江苏0?郾5269亿元/平方公里,浙江0?郾3399亿元/平方公里,山东0?郾3184亿元/平方公里,广东0?郾3174亿元/平方公里,河南0?郾1785亿元/平方公里,辽宁0?郾1702亿元/平方公里,福建0?郾1623亿元/平方公里,河北0?郾1399亿元/平方公里,重庆0?郾1391亿元/平方公里。浙江列江苏后,居全国第5位。

按照这种方法,江苏省每平方公里产出为0?郾5269亿元,浙江省每平方公里产出为0?郾3399亿元,江苏省要比浙江省每平方公里产出高出0?郾187亿元。但是这种直接按政区面积计算的区域单位面积产出存在明显的缺陷。因为没有考虑各区域间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方面的差异,不能全面反映一个省市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实际水平。比如江苏省是一个“一山二水七分田”的平原省份,全省面积10?郾26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95?郾1%,丘陵占1?郾5%,山地占3?郾4%。浙江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全省面积10?郾18万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占70?郾4%,平原占23?郾2%。两个省在地形、地貌、地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这一评价存在不可比性。

(二)产业计算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的依据是区域相应面积上的产业,其计算方法是以区域二三产业增加值除以建设用地面积。根据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出率评价,2011年上海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出率为7?郾5082亿元/平方公里,仍为全国第一。排在第二至第十位的省(区、市)依次为:北京4?郾7679亿元/平方公里,天津3?郾0292亿元/平方公里,浙江2?郾930亿元/平方公里,广东2?郾8237亿元/平方公里,福建2?郾4649亿元/平方公里,江苏2?郾3822亿元/平方公里,山东1?郾6483亿元/平方公里,重庆1?郾5458亿元/平方公里,辽宁1?郾4518亿元/平方公里,陕西1?郾3821亿元/平方公里。浙江居第4位,列第5位的广东、第7位的江苏之前。

按我国目前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用地既包括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城镇住宅用地,也包括农村宅基地。各省(市、区)的建设用地事实上承载了一省(市、区)几乎全部二三产业增加值。因此,人们常用建设用地二三产业的产出率来评价一个区域的发展状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突出衡量一个区域建设用地的产出率,能反映区域二三产业用地集约和节约的水平,就区域二三产业这一块的产出评价比前一种方法更加精确科学,但缺点是由于第一产业的生产周期跨年度,当年增加值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因而这种方法没有包括第一产业的产出,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区域的产出情况。

(三)有效土地产出计算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的依据是区域有效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其计算方法是以区域有效面积上的产出除以其相应的有效土地面积。区域有效土地产出率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一个区域国土面积中有效土地上的单位面积产出。由于区域面积主要由相应的陆域和水域面积组成,陆域面积中可能有平原土地面积、沙漠面积或高山山地面积等。水域、沙漠或高山山地等面积不是区域的主要产出面积,对区域产出贡献很小,相比之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比较区域单位面积产出实际上主要还是比较区域内的有效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即比较区域有效土地产出率。也就是说,区域有效土地产出率,就是一个区域面积中扣除对GDP贡献很小的水域、沙漠和高山山地等未利用土地面积后的有效土地面积与其生产的GDP的比值。它是一个区域内的有效土地平均产出率。这一比率数值越大,说明区域土地平均产出率越高,区域的土地利用效果就越好;反之,比率数值越小,说明区域土地平均产出率越低,区域土地利用效果也就越差。

根据有效土地面积产出率评价,2011年上海有效土地产出率为3?郾1798亿元/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排在第二至第十位的省(区、市)依次是:北京2?郾1054亿元/平方公里,天津1?郾2513亿元/平方公里,广东0?郾8498亿元/平方公里,浙江0?郾8302亿元/平方公里,福建0?郾6861亿元/平方公里,江苏0?郾5444亿元/平方公里,山东0?郾3882亿元/平方公里,辽宁0?郾3263亿元/平方公里,重庆0?郾304亿元/平方公里,湖南0?郾2923亿元/平方公里,湖北0?郾2475亿元/平方公里。浙江居第5位,列第4位的广东之后、第7位江苏之前。

按照有效土地面积产出率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比较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这种方法计算的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在区域之间具有可比性,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土地利用水平,比较符合和接近实际。缺点是有效土地面积比较难确定,计算比较麻烦。以江、浙两省为例,浙江行政区域面积为10?郾18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约为5?郾54万平方公里,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约为0?郾65万平方公里,有效土地面积约为4万平方公里;江苏行政区域面积为10?郾26万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约为1?郾2万平方公里,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约为1?郾73万平方公里,有效土地面积约为7?郾3万平方公里。有效土地面积是一个地方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及服务业的主要载体,它的GDP产出总量占到整个区域GDP总量的95%以上。因此,以区域国土总面积中扣除对GDP贡献很小的高山林地、水域面积以及沼泽湿地、苇地滩涂、沙漠戈壁、永久积雪冰川等未利用土地面积后的有效土地面积计量比较其产出,相对比较客观科学。按照这种方法计算的单位面积产出率在省市区域之间具有可比性,它考虑到各区域间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方面的差异,统一扣除了各区域中对GDP贡献很少的未利用土地面积,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土地实际开发利用状况和水平。因此,我们认为,采用这一评价指标研究评价区域单位面积的产出状况比较合理。

区域有效土地产出率动态比较

按有效土地面积产出率评价,与2004年跟踪研究比较,全国各省区市有效土地利用率的总体状况还是不错的,但也有少数省区市在下降,有的省区市纵向比,比2004年有了很大提高,但与横向比,在全国省区市的排位反而在后移,说明有的省区市区域有效土地产出率提高速度之快。

按有效土地面积计量的产出率比较,2004年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上海2?郾54198亿元/平方公里,北京0?郾634319,亿元/平方公里,天津0?郾403769亿元/平方公里,浙江0?郾389512亿元/平方公里,广东0?郾258591亿元/平方公里,福建0?郾222121亿元/平方公里,江苏0?郾199807亿元/平方公里,山东0?郾137623亿元/平方公里,辽宁0?郾098285亿元/平方公里,河南0?郾076167亿元/平方公里。

2011年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上海3?郾1798亿元/平方公里,北京2?郾1054亿元/平方公里,天津1?郾2513亿元/平方公里,广东0?郾8498亿元/平方公里,浙江0?郾8301亿元/平方公里,福建0?郾6861亿元/平方公里,江苏0?郾5444亿元/平方公里,山东0?郾3882亿元/平方公里,辽宁0?郾3264亿元/平方公里,重庆0?郾3040亿元/平方公里。

从数量看,2011年排在前10位的省区市均比2004提高一倍以上,最高的省区市提高了近4倍,最低的省区市提高了近一倍。浙江省有效土地产出率2004年为0?郾39亿元/平方公里,2011年为0?郾83亿元/平方公里,比2004年提高了0?郾44亿元/平方公里,提高了4倍多。

从排位看,2011年与2004年相比,上海、北京、福建、江苏、山东、辽宁6个省区市的有效土地产出率在全国的排位没有变,重庆从2004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10位,河南省从2004年的第10位退到2011年的第13位,浙江从2004年的第4位退到2011年的第5位,后移了1位,广东从2004年的第5位上升到第4位,前进了1位次。

利用有效土地产出率这一指标进行动态评价时,关键是要正确理解其内涵,准确计算其相应的有效土地面积,客观分析其有效产出。如农业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都可以进行土地利用效果的评价,但在评价时,其内涵是不一样的。因为土地有三种主要功能,即具有空间承载功能、生物养育功能和资源蕴含功能。农业用地人们主要利用的是土地生物养育功能,也就是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这种能力通过具体的农产品产量、产值、土地纯收益等形式直接表现出来。由于土地要素在农产品产量、产值等的产出中占多大比重很难分离出来,因此,实际中农业用地的产出率往往是各种形式的农产品产量或产值与其相应土地面积之比,以反映单位面积的产出情况,衡量土地生产能力的高低。

非农业建设用地或城市土地,人们主要利用的是土地的空间承载功能,其投入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投入是增强土地承载功能的投入,如基础设施建设等,这种投入不是土地的产出量,而是使土地具有更大的承载力。第二类投入是生产建设性投入,如建厂房、建商品房等,这种投入只要是经营性的,就会产生投资收益。但这种投入收益严格来说也不是土地的产出,而只是在土地上投资的回报。如果说可以算得上来自土地的“产出”的话,则只能是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超过经营投资回报的利润剩余──地租,即土地收益。可见,城市非农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土地产出在内涵上有所不同,它不是某块土地的农业生产总收益中扣除生产费用后的余额,而是指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因此,城市非农建设用地的产出率,实际上是地租与相应土地面积的比值。这一比值直接反映了土地所有者的土地收益状况和土地的利用效果。另外,在评价此类用地产出率时,还要考虑特殊性,因为城市土地所有者是国家,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仅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等因素,以评价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所有者的规划意愿和政策要求等等,因此,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区域有效土地产出率

评价客观合理性分析

从全国31个省(区、市)的有效土地产出率排序看,基本上与其人均产出GDP排名相吻合(见表1),全国31个省(区、市)的有效土地产出率比较系数要比其国土单位面积产出率比较系数更接近其人均产出率比较系数。这充分说明区域有效土地产出率能更准确地反映该区域的单位面积产出实际状况,以此作为分析评价区域产出水平,比使用国土面积产出率和二三产业建设用地产出率更具有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结论也更加客观科学。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政研室)

上一篇:全面打造永康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下一篇:坚持铁腕治水 建设“美丽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