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计艺术与设计文化对大众美术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2-10-08 07:15:22

我国设计艺术与设计文化对大众美术教育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大众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设计的教育功能出发,论述了设计活动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对大众美术教育产生的影响,指出中国设计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撑,建立良好的文化形象,并加强艺术和文化上的统一,从而达到宣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形成影响中国大众美术教育的主要力量的目的。

关键词:设计艺术;设计文化;大众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使美术教育更多的进入公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近年来美术相关展览的增加,艺术品投资的火热,报考各大美院考生的急剧上升等,都昭示着美术教育正进入一个繁盛的时期。然而,在美术教育大众化呼声渐高的时代背景下,相对于精英教育,我国大众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影响我国大众美术教育的主要力量是什么?怎样才能不断提升和加强我国大众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本人认为,我国各种设计活动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对大众美术教育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我们从实现大众美术教育的目的来看,中国的设计在许多方面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设计作为一项面对大众的艺术活动,具有刺激和引导消费的作用,当然也具有教育的作用。几乎每个人每天都接触着各种各样的设计结果,或产品,或媒体,或建筑等等。随着设计活动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设计几乎覆盖了整个社会活动。它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和传播力远胜过精英教育,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左右大众审美倾向的强大力量。而在设计的教育功能的体现上,设计的艺术与设计的文化无疑是直接影响着大众美术教育的主要力量,成功的设计结果传达出来的艺术思想和文化信息,不仅能与接受该设计的大众产生美与文化上的共鸣,同时还能使其接受对美与文化的再认识。所以,如何利用好设计所具备的教育功能,更好地提升和引导我国大众美术教育的水平和走向,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设计艺术对大众美术教育的影响

大众美术教育是以大众为受用者的美术教育,是大众树立正确审美理想,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满足人类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Jones在《设计方法纵览》一书中提到“设计是表达一种精粹信念的活动”,是一种直接面对大众的艺术活动,设计艺术与一切艺术形式相同,必将向大众反映的是设计者的艺术思想、情感和技艺水平。各种各样的设计结果都向大众传达着设计者对美的理解,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情感,即设计艺术对大众美术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工业设计的艺术性是工业设计的生命。它与纯艺术不同的是,工业设计不‘炫耀’艺术,工业设计的艺术是完全属于‘大众’的。”[1]以苹果公司iMac产品为例,从1998年诞生,它与前一代电脑的唯一不同就在于产品外观极具艺术性的设计。这款拥有半透明的、圆润的蓝色机身的电脑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的外观,并迅速成为一种时尚象征。之后3年内,它一共售出了500万台,与前一代实用功能相同的电脑相比,iMac产品巨大的销量说明大众接受的不仅仅是该电脑的实用性,更重要的还接受了其电脑外观设计的艺术性,所以至今iMac依然是设计师和大众公认的优秀设计。

同样,建筑设计的艺术性也对大众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建筑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雅典卫城那些雄伟的建筑物早已失去了建筑本身的功能,但其具有的艺术性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帕特农神庙完美的柱式就来自数个世纪建筑师对其艺术美感的反复打磨而形成的。正是因为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的完美结合,其具有的巍峨不失秀美,坚强不失柔和的艺术形象使其成为建筑师的圣地,成为后来大众对建筑审美的衡量标准,虽然其形式不断演进,但其艺术性一直影响到了近现代建筑,成为古典美的象征符号。

无论是工业设计还是建筑设计或是广告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在其设计史上,设计师们对设计作品的艺术追求与对大众文化的诠释从未停止过。反过来对大众而言,设计作品所传达的艺术思想是以他们为目标的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这样的形式在符合大众现有审美眼光的前提下,逐步引导大众审美情趣的发展和大众审美观的形成。设计艺术对大众美术教育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设计文化对大众美术教育的影响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设计通过人为的创造活动来实现价值,其创造的结果都有着自身的意识形态从而形成了设计文化。设计传播的人文文化,设计本身的主流文化,传统设计形成的经典文化及设计语意形成的行为文化等等对大众美术教育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设计不仅传播美的文化,也传播着人文社会的文化。德克霍夫认为“设计是文化的肌肤”,而文化是设计活动中艺术表达的基本观念,是艺术最核心的内容。例如设计艺术在色彩运用中,红色产生的美感来源于中国大众对民族文化的共识或国外在接受中国民族文化中产生的认同感。2008年奥运会标的设计就是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强烈的传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这就是说设计结果体现的文化或创造出的文化能产生人们对美的共鸣或引导,设计传播着文化观念,改善着人们的审美观。

在室内设计发展中,不管是文艺复兴后古典式的繁复的装饰还是当今流行直线为主的极简主义设计,都在特定的时代,留下了当时主流文化的痕迹,让大众在接受设计文化的同时普及了当时的大众美术教育。在30年代的产品设计中出现的流线型到现在还影响着人们对美的理解。例如,汽车的设计自流线型设计诞生起,它的设计主流至今始终没有脱离以流线型设计为主线。这是流线型的设计文化带来的结果,这种主流文化深刻的影响了人们对产品设计尤其是汽车外观设计的审美意识。

在社会大环境下整体的设计活动形成的文化现象改变着大众审美的整体走向,由于设计文化的历史积淀,设计的经典文化同时还能对大众在具体某个设计结果的审美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也就是说,不同历史形成的设计文化影响着大众对不同设计结果的美感认知,如具有东方特色的门环和现代L型不锈钢门把手的设计分别具有不同时代文化积淀所带来的不同的美感。门环的设计虽然不是当代设计的主流,但因为其历史积淀下的文化,同样能唤起大众的审美认同感。又如1938年推出甲壳虫汽车后,大众品牌在1998年再次推出了新甲壳虫汽车,时隔60年甲壳虫复古的外型在当代主流设计风格面前独树一帜,新甲壳虫汽车的外观再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一实例说明了虽然延续至今的主流的设计文化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意识,但过去形成的经典的文化积淀依然能引起大众对美的共鸣。

不同的设计语意引导不同的行为方式,设计语意的改变产生了新的行为方式。设计语意形成的行为文化必然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观和行为方式的兴趣转变。大众对新的行为方式达成共识以后也就是形成了新的设计文化。这不仅冲击了大众对原有行为方式的审美态度,同时形成了对新的行为方式的审美观。例如从圆环状门环到L型门把手用不同语意形成了人们对直接推拉开门到旋转把手推拉开门两种行为方式的转变。又如,八十年代的电视机等电器产品上布满各种复杂的按钮,以显示其产品的科技美感,复杂的按钮设计传达的语意是一种复杂的操作行为,在当时大众的审美意识对这种复杂的操作行为认为是科技的美,是时尚的,是美的。而现在电视机等电器产品上按钮越来越少,甚至只有一个按钮。一个按钮的设计传达出的语意是使用时一键式的操作,这改变了大众原来的审美态度,开始逐步认为这种一键式操作行为才是时尚的,美的行为。

以上几点说明了设计文化较大的影响着大众美术教育。

三、我国设计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

设计艺术和设计文化对大众美术教育有着教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设计艺术和设计文化必须摈弃对大众美术教育的不良因素才能正确引导大众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向。从大众美术教育来看我国的设计艺术和设计文化,中国设计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方面。

1、中国设计需要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

大众美术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这甚至出现在中小学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不同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并以此形成独特的生存方式,也就是会形成特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依托,被一些学者称为‘精神植被’,它使得一个民族的所有成员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得一个民族拥有自尊的资本,使得一个民族获得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因此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在经济全球化、文化接触日益广泛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其重要。”[2]当下中国设计对民族化设计的呼声很高,但始终还没有达成民族设计的共识。由于民族化设计的有无并不影响单独设计结果所带来的商业利益,民族设计并没受到足够的重视。借鉴日本的设计发展来看,它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强国之一。它的设计以民族化的、具有历史传统的设计和国际化的、发展中的现代设计并驾齐驱,在从模仿西方设计到成为自主设计强国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在设计中并没有削弱反而增强。模仿学习西方设计,对于中国设计的初级阶段来说同样是必须经过的过程。但在设计业快速发展了数十年的当今中国,设计已经不应当只从商业利益出发,更应该兼顾在设计作品中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体现。只有在注重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使中国设计在吸收国外设计的精华的同时不至于盲目模仿而造成设计文化松散的局面。美国动画《花木兰》取材于中国,但纵观影片却是美国文化的基调。丹麦的家具设计世界闻名,但不管是中国餐椅,还是埃及凳,这些来自他国文化的元素,最终都成为丹麦设计具有平民化、田园化的设计文化的代表。设计强国正是因为形成了各自的民族化设计以各自的独特性格才能影响着国际设计的走向和环境。国外设计在很多时候也运用中国元素,但这并不影响其自身的民族化设计,这在于他们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独立的设计语言,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支撑。中国设计只有在不脱离国际设计大语境的基础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中国设计的独立语言,才能更好的利用自身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形成对大众美术教育的力量。否则,“民族的就是国际的”这句话只能成为空谈。

2、中国设计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形象

设计因其创造的结果形成了文化现象,而同时设计因为是人为的创造活动,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迪尔若特在《超越科学和反科学的设计哲理》一书也指出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依附于科技,也提升科技产品的附加值,是对科技产品的再创造。一方面,设计是具有独创性的艺术活动,另一方面,它是有条理的科学活动。正因为它的创造活动源于人对更好的设计的追求,包含了人的社会行为与文化思想。在整个创造过程中,设计行业的活动本身就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价值不直接作用于大众,但却会间接影响大众对设计者的观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设计需求变得十分紧缺,由于发展中企业和厂商对短期利益的追求,设计管理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设计周期缩短。设计流程和设计结果都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厂商对产品的最低要求为目标。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仅是使中国设计的设计结果缺乏独立的艺术与文化而失去竞争力,我国设计的文化形象也就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以国产手机的设计为例,大量的模仿国外的成功案例的外观,以期从中获得利益,其结果就造成了国产手机品牌在大众心目中低人一等的现状,大众对中国设计的文化观感和信任度也不断下降,不少自主开发的设计成果也得不到认可。难以形成象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设计的良好口碑。近年来我国产品对品牌意识已经觉醒,不少品牌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开始提升。例如,联想手机作为国内品牌,以其自主开发的外观设计,多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机型,已经开始开拓自己的市场并逐步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中国设计应该赶上建立自我形象的好时期,作为附着于设计结果的文化活动,各种产品形象应该互相依托提升,祛除抄袭模仿等留下的不良影响,建立起我国自己良好的设计文化形象。

3、中国设计需要加强艺术与文化的统一

当下中国设计气氛活跃,设计从业人员增长迅速,也不乏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中国设计正处在摸索中崛起的阶段。除了上述两点需要改善之外,在设计活动中,艺术与文化的整合是完善以上两点后急需解决的问题。艺术脱离文化就没有了内容,文化脱离了艺术就没有了形式。目前艺术与文化的相互脱离已造成了中国设计力量的松散。一方面,民族文化和审美价值需要通过设计艺术的再创造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设计艺术缺乏文化的支撑,尤其缺乏中华文化的体现。1988年曾经轰动酒业的“酒鬼酒”的酒瓶设计可以说是个很好的例证,正是因为黄永玉设计出的“酒鬼”酒瓶独特的,极富民族风味的艺术造型的成功,才使中国酒文化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使“酒鬼”打入了国际市场,创造了极高的商业利润。湘泉酒业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但之前湘泉酒的包装设计十分平常,直到湘泉酒推出“酒鬼”酒瓶独特的艺术形式湘泉酒业才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同。同时,“酒鬼”酒瓶的艺术性来自于酒文化的支撑,其造型来自中国文化的普遍认同。若失去了文化的支撑,也就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土罐。从上可以看出,中国设计只有加强艺术与文化的统一,才能产生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总之,从实现大众美术教育的目的出发,大众美术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好设计这一直接面对大众的艺术活动,同时设计艺术和设计文化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撑,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并在艺术和文化的统一上加强。这样才能真正使中国设计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影响中国大众美术教育的一股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29.

[2]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M].四川:西南师范大学,2006.23.

上一篇:论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书法 下一篇: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