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时间:2022-10-08 03:13:03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的价值;借助文字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的价值;借助文字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提高人文素养。即: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确定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阅读;加强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指导,成为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1.确定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应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是发展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在确定每节课的阅读教学目标前,老师应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全面的认识,以确保目标实施的有效性。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分解,阅读能力大致可归为以下十个方面:①认读分析能力。对词、句、段的认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理解句、段之间的关系,能分析层次、结构、思路;②整体把握能力。整体理解全文,领会情感倾向,理解寓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写法、表达技巧、人物特点等;③提炼概括能力。对文段、篇的要点、写法、思路、人物等进行提炼概括;④阐释解说能力。能根据题目要求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说明、解说、阐释,对图表、细节、文段(篇)含义以及答题理由等进行阐释;⑤问体辨识能力。辨识文体和表达方式,文学作品的描写方法,艺术手法等;⑥语言品味能力。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词、句、段、篇的品析揣摩,在具体语境中品析体会表达作用。包括各种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的辨析、理解、分析、鉴赏,如正面侧面、对比烘托、伏笔照应、悬念等;⑦感受评价能力。如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情感倾向,评价文中人物,提出看法建议等;⑧探究质疑能力。探究文中难点,提出自己疑问,设计思考题目等;⑨联想迁移能力。由文中内容联想到相关的内容,运用自己掌握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或语文的积累拓展、补充、解释文章的有关内容或空缺;⑩综合理解能力。即综合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能力,运用发散聚敛,求同求异思维(不要做知识的解说),能对同一文章的各部分或不同文体(相同题材文体)作比较的阅读。

针对以上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备课中,确定三维教学目标还必须细化、具体化,才便于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对象;学生的行为;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如《沁园春・雪》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知识与能力:①积累、理解“妖娆、、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②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2)过程与方法:①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点;② 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多种形式的阅读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读”是训练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在有效的语文课堂里,朗读应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教师们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新课标还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如果说朗读、默读和诵读是指阅读方式的话,那么,精读、默读和诵读是指阅读的方式的话,那么,精读、略读和浏览则是指阅读的方法了。

首先,应当把朗读教学提到应有的高度来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是朗朗上口地读,是有节奏的读,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实现感情的升华。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方面,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判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其次,还应重视默读和速读。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阅读速读。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字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阅读速读快而正确,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识记,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最后,应当以精读训练为主,略读、浏览则为精读的重要补充。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揣摩研究,有时甚至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略读和浏览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到大量的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获得对阅读材料的认识,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要综合运用,通过浏览迅速选择阅读材料,通过略读速度抓住阅读材料中主要内容,通过精读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例如:文言文教学主体设计基本环节《木兰诗》:一读,读准字音,疏通文意;二读,读出语气,培养语感;三读,读出情感,理解文意;四读,品读文句,体会内涵;五读,背读课文,积累词句。再如:文学记叙类教学的环节(《背影》):一、美读――基础环节;二、悟读――理解环节;三、赏读――深层理解;四、写读――进层体验。诗歌教学主体设计基本环节(《乡愁》):一、自由诵读,初步体会;二、指导诵读,把握节奏;三、想象诵读,进入意境;四、理解诵读,领悟内涵;五、品味诵读,体会韵味;六、汇报诵读,表达情感。此外,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整体性阅读”、“寻找性阅读”、“浏览性阅读”、“鉴别性阅读”、“筛选性阅读”等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不断地探索和运用。

3.加强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指导

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用感动激发感动,有感悟唤醒感悟,用思考启迪思考。那些经典的文字就那样静静的沉睡,它的丰富与厚重等待我们去发现。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实时且有效的指导。以免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泛泛而读,成为无效或低效的阅读。

3.1 指导学生亲近文字,走进文本。“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来”。王荣生先生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变“鉴赏者取向”为“解读者取向”,也就是像正常状态下阅读文章时的阅读方式。例:《风筝》一文可采用了评注式阅读教学法,旨在让学生带着发现、探索的眼光解读文本,通过交流探讨加深对文本理解和认识。(1)自由诵读,把握全文大意。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问题二: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2)用点划评注的方式把握作者情感。请学生阅读下列两则评注的示例,在文中另找一处或者两处加以评点,揣摩作者情感。示例: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评注: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是一副色彩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冬之美,但“灰黑色的秃树枝”却使得这幅画的色彩陡然变得暗淡,这个词语在一开头就为文章添上灰色沉重的一笔,使得晴朗的有积雪的冬季变得寒气四射,作者感受的不是“冬日暖洋洋”的舒适而是冬季的肃杀和寒威。这种情感作者在后面一句直接点出了,即“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正所谓景为情生,一句景语蕴含着作者沉重悲哀的情感。

3.2 以“真阅读”替换“假阅读”。阅读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真阅读首先是真实体验,体验首先是感知,没有感知就没有感悟,当然就没有体验;“真阅读”呼唤“共鸣”,体现“有我阅读”。真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真阅读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真阅读能够从容教师教学;不是为了教案,不是为了预设,而是在生成的精彩中提升课堂的魅力。有学生的参与才有调控;有生成才能有调控。没有真阅读的课堂是最不“人道”的课堂!“真阅读”才有生命的参与,才有生命的感动,才有课堂的生机与鲜活。

上一篇:国企需要新一轮改革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改革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