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措施分析

时间:2022-10-08 12:56:33

提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措施分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要求是:“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可见课标对高中生的运算能力要求比较高。高中生的运算能力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基本能力之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高中生的计算能力却逐渐在减弱,具体表现在学生对根式类题、三角函数类题、对数类题等不熟练;对稍复杂的含有字母式子的运算题型有畏惧心理,无法迅速地进行化简变形、正确地算出结果;特别是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中,用“设而不求”“韦达定理替换”等解题过程中经常思路清晰,但因为运算过程复杂,所以不想算或算不出来结果,导致考试中失分较多。

针对此问题,我校数学组的教师经过多次商讨,决定以此作为研究课题,通过问卷调查与走访,找出了学生运算能力差的原因:(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学习目的不明确,做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在遇到繁杂的计算时有一种恐惧和排斥心理。(2)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大部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学生没有对解题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检查,也没有收集错题的习惯,大量存在反复出现同类错误。(3)做题少,由于高中教学科目多、任务繁重,大部分学生只是上课听,课后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少量作业外,没时间也没有形成习惯去做大量的练习。(4)大部分学生对定义、定理、公理等重要知识的理解不够,对学过的知识不会正确运用。

针对这些原因,学校课题组成员通过多次开会商讨、走访初高中教师、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尝试,逐步总结出一些提高高中生运算能力的措施与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般平时计算出错多的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比较差,无明确的学习目标,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或有厌学情绪。作为教师应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经常找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学生的一些困难;在平时教学中实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给他们一些自由空间,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经常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踏实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活动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过程中,多讲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介绍数学家的趣味故事,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也集中了,自然在解题运算中出错率就减少了。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做事的基石。现在的学生都怕吃苦,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做事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对运算量大的、复杂的式子,都不愿多想、多算,怕麻烦没有耐心。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多向学生提问题,多让学生独立计算与思考,及时鼓励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多让学生涉猎一些未知领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与成功欲望。时间一长,学生慢慢就有了研判力、自制力和执行力,敢于挑战困难了。

三 加强学生的运算速度与正确率的训练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运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多样性的过程”;“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平时教学中,在复习旧知识或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中,多安排些有关计算的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演示解题过程;加强学生口算、心算与笔算的能力,使三算经常化、长期化,把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尽量少使用计算器,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如(n5)2=n(n+1)25,752=(7×8)25=5625;ab×11=a(a+b)b,32×11=3(3+2)2=352;1a×1b=1(a+b)(a×b),15×13=1(5+3)(5×3)=195。重视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估值计算。记住常用数近似值,如≈1.414,≈1.732,≈2.236,lg2≈0.3010,lg3≈0.4470,π≈3.14,e≈2.718;记住常用数的值,如勾股数3、4、5或5、12、13,它们的倍数也是勾股数;平方数:132=169,142=196,…;多次方数:25=32,26=64,27=128,34=81,35=243,36=729,…。经常测试学生的做题速度与正确率。布置的课内外作业都要及时检查批改,不给学生偷懒的机会。解题过程中,能让学生计算的尽量让学生完成,切不要包办代替。增补一些初中未加强而高中用得多的公式与法则,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立方和差公式、韦达定理、换元法与待定系数法等内容。通过定性定量的训练,优化运算过程与方法,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熟能生巧,真正让学生运算的速度与正确率得到提高。

四 加强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运算性质的教学

学生的基础知识混淆、模糊、不扎实,往往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概念、公式、法则教学时应讲清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让每个学生理解掌握定义、法则的适用条件,做到咬文嚼字,如学习函数奇偶性、单调性时要理解“任意”两字。反复运用公式、法则进行计算,真正理解法则与公式。注意公式的正用、活用与逆用,如lg(MN)=lgM+lgN,sin2a=2sinacosa等。对三角函数类题与对数类题,适当多安排课时进行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化简、变形。在做运算题时,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运算”,更应明确“为什么这样运算”,做到步步有据,理由充分。老师讲过的题更要让学生做到真懂,即将题适当变换后还会做,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及时检查的良好习惯

学生做错题有时是由于粗心、不注意审题、计算过快造成的,没有养成检查解题过程的好习惯。好的行为习惯,靠平时积累,平时教学中要随时强调与要求。学生审题应做到:(1)看清题中的数字与符号;(2)理清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特别是隐含关系;(3)明确题目中所要求的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演算的习惯,碰到不易算、步骤多的计算题,要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做完题后要耐心细致检查,检查运算符号与运算过程,克服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

六 完善纠错本中错题的收集

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记录在纠错本中,以免今后再出现同类错误。学生经常翻阅纠错本,加深印象,减少类似错误重复出现,避免一错再错。在纠错本上一般要有“正解”“原因分析”“注意事项”“解题思路”和“举一反三”等栏目。具体做到三原则:坚持标注错题所属知识点的原则、坚持根源性原因分析的原则、坚持多角度解决问题的原则。

上一篇: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管理的挑战与变革 下一篇: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感染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