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6例诊治分析

时间:2022-10-08 05:06:4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6例诊治分析

摘 要 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采用非手术疗法36例病人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3.6±7.4天,最长28天。结论:非手术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效、可行的办法,手术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 炎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66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6~72岁,平均43.5±25.3岁。原手术方式:胃手术6例;小肠手术8例;结直肠手术12例;肝胆手术3例;阑尾手术4例;妇产科手术3例。术后至肠梗阻发生时间:5~13天。术后2~4天均有排气或排便,并开始进食,进食数天后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部分病人有呕吐。查体:腹部轻度膨隆,切口部位压痛,肠鸣音弱。X线检查:小肠有不同程度积气和气液平面;CT示:小肠广泛水肿增厚,界限消失,肠腔积液。

治疗方法:①禁食、持续胃肠减压;②全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醋酸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2mg/日,或持续泵入;④地塞米松5 mg,静滴1次/8小时,连续5~7天;⑤肠功能恢复后,已有排气时,给予生大黄50g胃管注入;⑥应用抗生素,预防菌群异位。

结 果

本组36例全部治愈,无中转手术病人,排气、排便时间5~28天,平均13.6±7.4天。恢复正常饮食后出院。

讨 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黎介寿于1998年提出的一个诊断名词,含义指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发生的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一般均有近期腹部手术史,手术过程对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影响较大,术中分离范围广、炎性重、肠管暴露时间长,异物或积血、积液残留。其病理改变是肠壁水肿,炎性渗出,肠襻间相互粘着,致肠蠕动障碍,肠腔有机械性的不畅[1]。临床表现:术后均有排气、排便,开始进食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轻度腹痛。体征:无高热,腹部膨隆,对称,腹胀程度不如机械性肠梗阻严重,无肠型及蠕动波;触诊有柔韧感,压痛一般位于切口部位,触不到明显包块;叩诊为实音;听诊肠鸣音减弱、稀少或消失,无金属音或气过水声。CT检查最具诊断价值,多显示肠壁水肿、增厚,肠襻间隙消失,肠腔内积液为主,积气为辅。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非手术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惟一可行的治疗方法。醋酸奥曲肽在肠梗阻的治疗中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醋酸奥曲肽可减少胃肠道分泌,减轻梗阻近端肠腔内消化液的淤积,从而减轻肠腔的扩张,有利于肠壁水肿的消退。在全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使用醋酸奥曲肽可使消化液减少90%[2]。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可减轻肠壁的水肿。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在肠功能开始恢复、开始排气后,给予生大黄50g胃管内注入,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和肠内容物的排泄。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周期一般较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因是肠壁炎性反应、水肿所致的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中既有机械性因素,亦有动力性因素。因此不适于手术治疗。如果误行手术,则如任建安[3]所述:肠管豪无间隙,浑然一块,如冰冻状,如用尽蛮力分下去,就是破裂的肠管,手术只能造成肠瘘。因此,正确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一文发表10年感悟.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4):283-284.

2 李宁.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9):689-690.

3 任建安,李宁.深入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4):285-286.

上一篇:两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75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坏死性龈炎患者口腔卫生习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