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复习从习题的开放性着手

时间:2022-10-07 10:46:25

高效复习从习题的开放性着手

【关键词】复习课 习题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35-02

【教学案例】

在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阶段,教师出示下面的一道综合复习题:

甲、乙两车从A地开往B地,甲车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离B地45千米处与乙车相遇,乙车速度是甲车的■。相遇时甲车行了多少千米?

师:请你们认真审题、深入思考,并说一说看到题目后想到了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同学们顿时纷纷议论开了,个个跃跃欲试,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想法都倾诉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众多信息整理如下:

生1:我能根据题意画出如下所示的线段图:

生2:这道题实际是一道相遇问题,我是这样画线段图的:

生3:相遇时,甲车比乙车一共多行了45×2=90(千米),两车行的路程和是AB′=2AB。

生4:由题意可知,两车相遇时所行时间一定,所以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因此可知:乙车路程:甲车路程=乙车速度∶甲车速度=2∶3。也可以把甲车所行路程看作“1”,乙车所行路程是甲车的■。

生5:相遇时,甲车行了2AB(AB′)的■,乙车行了2AB(AB′)的■。它们与■的差对应着45千米,而(■-■)相应的是(45×2)千米。

生6:把2AB(AB′)的距离平均分成5份,甲车所行路程是3份,乙车所行路程是2份,甲车比乙车多行的1份,相当于(45×2)千米,则0.5份就相当于45千米。

生7:题中只给出“乙车速度是甲车的■”,而两车速度都未知,说明了这道题的解题结果与两车速度具体是多少无关。

……

师:同学们根据题意列举出许多信息,真不错!这些信息就等于给解决问题增添了已知条件,能拓宽我们的解题思路,帮助我们寻求多种不同的解题办法。下面就请大家根据题目的要求,挑选有用的信息,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平时很少发言的吕红说: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45×2)千米,它的对应分率是(■-■),单位“1”是AB′,所以,可先求AB′,再求甲车行的路程,即45×2÷(■-■)×■=270(千米)。

师:吕红,那你说一说(■-■)从何而来?

孙敏抢着说:由条件(4)可知,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所以乙车路程∶甲车路程=2∶3,那么甲车行了AB′的■,乙车行了AB′的■,所以两车行的路程差对应的分率就是(■-■)。

吕红伸出大拇指赞扬孙敏说得好。

冯琳接着说:运用分数知识解题还可能通过图(1)及条件(5),得出另外两种解法:一种是45÷(■-■)×■,另一种是45÷(■-■)×■。

“根据线段图及条件(6)也可以得几种解法:①AB′的距离相当于5份,甲车所行路程是3份,乙车是2份,(45×2)千米相当于(3-2)份,所以甲车所行路程是(45×2)÷(3-2)×3=270(千米);②45×[(3+2)÷2-2]×3=270(千米);③45×[3-(3+2)÷2]×3=270(千米)。”金潇不甘示弱马上补充道。

“我们还可以用比例法来解。”丁彤说,“条件(4)已确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例,可设相遇时甲车行了x千米,则列比例式为x:(45×2)=3∶(3-2),解得x=270。当然还可以列出别的比例式求解……”

“还有别的解法吗?大家再想想。”师追问道。

沈毅发现条件(4)中:“乙车速度是甲车的■”,甲车所行路程是单位‘1’,则可设甲车所行路程为x千米,列方程x-■x=45×2或45×2÷(1-■)都能很快得解。当他把想法说出来时,同学们都认为这种解法简便。

一向积极思考永不满足的秦新看到条件(7)还未用上,突然眼前一亮,兴奋地说:“条件(7)告诉我们这道题的解题结果与两车速度具体是多少无关,那么就可以用设值法来解。设甲车每分钟行3千米,乙车每分钟行2千米,而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45×2)千米,则可求相遇时间为(45×2)÷(3-2)=90(分钟),这样不难求出甲车所行路程为:3×90=270(千米)。”

最后,教师总结说:“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出许多解法,真不简单!这些解法中有分数法、归一法、比例法、方程法、设数法等。为什么能找出这么多解法呢?这是由于大家能从题目中捕获到众多信息,用不同形式表示两车所行路程的关系,并能找准‘量、率’对应关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得出多种解法。”边说边出示如下简要的板书(挂上事先写好的小黑板)。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教学,要遵循新课标的新精神,打破“题海战术”“逐题过关”的思维,舍弃为做题而做题的旧的复习模式,在“开放”上下工夫,让总复习成为沟通知识纵横联系、完善知识结构的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研究探索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场景,享受学会数学、会学数学,获取成功的喜悦。本节课教学注意做到了如下几个“开放”:

1.复习题材“开放”。复习题的选择不能随意从课本或资料中挑选,就题论题,再让学生一题一题地做;教师要精心挑选内涵丰富、开放程度较大的题材作为复习的内容。如本课的例题知识覆盖面广、解题策略多,渗透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运用这样的题材进行复习,能做到练一题、连一串、带一片,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之良效。

2.复习方法“开放”。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者能留给学生探究、求异、创新的余地,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如上面复习一开始,就让学生由题中条件推出众多解题的新信息,接着又让学生挑选信息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索出各种不同的解法,整个过程教师没有包办代替、全盘托出,都是在学生探索过程中不断补充和完善的。学生的独立思维方式和独创精神得到了尊重,教师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引导,复习的指导思想做到真正开放。

3.探究过程“开放”。开放性复习应是全方位的,要通过适当地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角度、思考方法等都得以开放。如本节课首先是将问题的条件开放,接着是解题策略开放,涉及的知识点多,探寻出分数法、归一法、比例法、方程法、设数法等众多解题方法,并通过总结着重渗透转化、对应等数学思想,将所学知识及解题方法沟通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整个探究过程都展示在全体学生面前,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复习中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不仅能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学会学习,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将“知识”转化成“智能”。

(责编 林 剑)

上一篇:体育课应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下一篇:利用美术教材促进学生想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