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着手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29 07:09:05

从“细节”着手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教学中,细节直接决定着效率。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是关乎学生命运和前途的大事。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细节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要使课堂高效,就应把握好预习内容、目标设置、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检测等几方面的具体细节问题,以细节规范设计,以细节突破转型,以细节构建高效。

关键词:细节 学本课堂 梯度 高效课堂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43

现在的课堂教学,正经历一个由“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的关键转型期,为了进一步规范 “教”与“学”的行为,真正实现转型跨越,构建高效课堂,就其细节方面,笔者认为还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好预习内容的问题性和具体性

我们深知:如果高效课堂需要有突破口的话,那么,预习毫无疑问能够当此重任,因预习是合理的“抢跑”,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奠基工程。但在一些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预习内容的设置不是很精心,对预习的方法也未交代,只是让学生忙忙碌碌去预习,只规定了大的范围,经常会见到“把下一课预习一下”“把下节课的重点短语划出来”“把下节课的课文读三遍”“把下节课的新单词记会”等等,而对文本的意义、文本内容的逻辑结构、重点句型的思维拓展等没有具体而深入的要求。这样的预而泛,学生要么茫然无措,要么漠然置之,胡乱翻阅而已。因这样的预习激不起学生丝毫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该突破那些难点,学生心中无数,从而使预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认为,预习一定要把握好所要预习内容的问题性和具体性,以探究性思维拓展为主,把握好“数量”和“方法”。

二、把握好目标设置的明确性和可及性

目标是学生探究和前进的动力,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有了明确的课堂目标,教师就清楚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最终让学生具有何种能力能解决那些问题。同时,目标定向后,学生心中有目标,重点是学生会思考这节课自己要学什么,从而努力有方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油然而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可以有效克服课堂上教师的随意性和学生的漫无目的性。比如赛跑,只有让运动员明确是100米赛跑还是1000米赛跑,运动员才会尽力想方设法去完成,否则跑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学习目标是给学生看的,所以要尽量做到复杂目标简单化,简单目标明了化,通俗易懂,明确且能检测。

同时要注意目标的可及性,要让优等生有拔高,中等生有突破,更要让学困生有发展。在同一班级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让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达到;中层目标,让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成绩中等的学生达到;发展目标,让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成绩优秀的学生达到,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给学生一棵果树,让他们自己去摘果子,而不是一盘果子,同时要保证人人都能摘到,这就需这颗果树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矮,期待学困生摘到底层果子的同时,更要鼓励优等生摘到树梢的果子。

三、把握好合作探究的必要性和效能性

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知识更是多元的,教师要组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探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进而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但合作探究有个前提,那就是要保证足够的独立学习,只有保证学生在大量的自学前提下,针对个人无法解决、似是而非、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借助集体的智慧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因此,独学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没有足够时间保证下的独学,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要搞清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在鼓励个体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对个体独立完不成,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合作求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切忌学生能够独自解决又花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或为了合作而合作学习的形式主义,导致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同时,更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效能性,合作学习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由于问题的探究性和设计的艺术性不强,任务分配的不明确及学生参与的欠平衡,导致合作学习的效能不高,成了优等生打发时间,学困生无所事事的自由乐园,致使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各自为阵,造成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实为完形式、走过场。

四、把握好当堂检测的精选性和梯度性

当堂检测是课堂得以高效的最得力的措施,是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检测,对学情的把握就难以掌握;没有检测,评价就跟不上,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难以调动,学习动力不足。可多数课程由于时间的制约和教师的不重视,这个环节就成了“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放”的无奈,更重要的是即使有这一环节,但对检测题的设置也是随心所欲,全班学生都一个尺度,凸显不出题型的梯度性和精选性,导致效率不高。所以,我们在设置检测题时,首先要把握好题型的精选性。检测题一定要量小而精,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设置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等,切忌设置一些一题一解和只用“是”“否”来回答的题型,要顾及教材和学情,不要一味“碗外边找饭吃”,要有比较,有研究。一位特级教师曾说:“我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先做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有归纳性、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题,让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其次,要把握好题型的梯度性。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分层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分先后,成序列,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1、2号学生完成哪几道较难一点的题,让3、4号学生完成哪几道较容易一点的题都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顾及全班所有的学生,让优等生有勇往直前的奔头,让学困生有自我满足的兴头,让中等生有比他人还行的念头。这样,学生通过一定精选性和梯度性题型的训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驾驭,增强课堂的高效。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课堂教学理念转型和高效课堂构建的今天,只有把握好了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从小处着手,教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责编 张亚欣)

上一篇:初中数学复习课学习过程的优化策略 下一篇:提高数学差生学习质量的点滴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