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考评工作利弊探究

时间:2022-10-07 12:56:40

新闻考评工作利弊探究

改革和创新的洪流势不可挡地助推着纸媒的发展步伐,要生存就必须创新,要发展也必须创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传统观念势必影响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甚至危及其生存。纸媒在一系列改革中,首先是对新闻考评制度的创新,因为它关系着纸媒的整体士气、采编人员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整个纸媒的改革脉动。

实行新闻考评制度迫在眉睫

纸媒广泛实行新闻考评机制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和必然。当下信息市场再也不是只有少数几家纸媒平分秋色的格局,多种体制、多种风格的纸媒风起云涌,加之网络媒体、广电等电子信息媒体也在市场中争夺着相对有限的市场份额。纸媒因出品周期长、时效性逊于网络等因素,如今已经在市场中显现出一定弱势,当然,纸媒也有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如可反复阅读、长期保存等。但不论如何,迅速提高纸媒质量、增强其时效性、新鲜性和可读性,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党报,在多种形式、多种管理模式的都市纸媒群雄逐鹿的态势下,更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大气力和狠功夫,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强、信誉度高和市场评价好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立潮头。

同样一个新闻事实,哪家的报道写得程式化,新闻视角陈旧,采法呆板,哪家的报纸就难以守住读者群。要提升报纸质量,先进的激励机制要先行。一切都要以人为本,只有把采编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多在写好稿、作好版上下工夫,才是第一要务。也就是说,对于一些历史较久的纸媒,由于缺乏竞争机制,采编人员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自恋情结和惰性,都会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痼疾。一些纸媒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备受诟病,整个机体缺乏生机和活力。要打破以往的沉闷气氛,必须脱胎换骨,彻底改头换面,引入新闻考评新机制,制订考核评比、分配创新措施,对当天出版的新闻作品评等定级,使其结果与采编人员经济利益挂钩,并且将评定结果公开,增强其透明度,使采编人员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被激活,形成人人争写好稿、制作好版的新局面。

2010年,长春日报社制订了一套新的新闻考评制度,即《长春日报采编考评办法》。这个新制度施行后,全体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正是由于采编质量与采编人员的收入挂起了钩,才出现如此不一样的效果。长春日报社全新的绩效考核制度,由考评部门依照完成稿件和版面的数量和质量,评等定级,核算出应得收入。报道质量好得分高,月收入自然高;反之亦然,甚至有的人会拿不回工资。“大锅饭”是没得吃了,只有想办法写好稿、制作好版得高分,才能多拿钱。一时间,报纸大为改观,“特色”日渐明显,报道的新闻题材更加广泛,新闻采写视角更加独特,采法更加灵活,新闻语言更加通俗活泼。报道摆脱了空洞、呆板的尴尬境地,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可读性大大增强了。过去版面常常是“素面朝天”而缺少活力,现如今,从标题到版面图文并茂,颇有视觉冲击力。

新闻考评虽行之有效,却也利弊兼有

新闻考评工作,不仅包括报纸质量考核,也包括“评议”,也就是对质优的新闻作品进行(书面)点评,褒扬优点,指出不足。如此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及时指出报道改进的方向,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

新闻考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有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采取由报社评审委员会(成员均由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等相关人员组成)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相应的质量(一般是指较高等级)评定,最后由报社新闻考评部门汇总,定出最后结果。这种方法看上去比较合理,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而无记名投票,又使评委们没有任何负担地评报,增强了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但这种评定方式也有一些弊端。其一,评委人数少时,评定结果就会产生偏颇。其二,有时评委们因工作繁忙无暇阅读同城其他报纸,疏于比较,难免会陷于“一叶障目”的窘境,这样势必影响评定结果,容易出现误定。其三,这种无记名投票方式客观上有时会影响评委们的“用心度”,得出的评定结果很可能有失公允。

对改进新闻考评工作的建议

一是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考评体系,也就是制订一个完善的考评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自下而上的运作方法,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公正。

二是新闻考评人员应本着对采编人员、报纸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依照新闻规律,力求公平公正地评定每一件作品,避免敷衍塞责,尽可能不漏评或误评。

三是新闻考评人员应具备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新闻考评人员也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观念,用极为负责的工作态度评定新闻作品。

四是要将“考核”和“评议”结合起来,及时褒扬优点,指出不足,给采编人员以前进方向,使其举一反三,增强报道的竞争力。

五是从加强管理角度上讲,应当建立起对考评人员的监督机制,以更好地执行新闻考评制度,这种监督机制也可以解除日久“懈怠”之忧。

六是扩大考评人员范围,不要仅局限于报社的上层领导,也可以让中层干部参与评定,因为他们奋战在采编第一线,更了解报道采写的实际情况,更有“话语权”,同时,也会避免隔帘问诊、隔靴搔痒之弊。

(作者为长春日报社新闻考评中心考评员)

上一篇:西安地区屋顶花园设计分析 下一篇:动漫服装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