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型企业应对碳关税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07 08:45:29

中国出口型企业应对碳关税的策略分析

摘 要:尽管气候变化是一个关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但是围绕它所制定的各类规则将会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文章从“碳关税”的征收动因、合法性和合理性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解析,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视角提出中国出口型企业应通过主动承担生态责任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利用科技创新带动低碳技术的研发、通过价值链创新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变革落后生产方式实施生态管理的策略来应对“碳关税”。

关键词:碳关税;SWOT分析;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07

“碳关税”全称是碳边境调节税,是承担碳减排责任国家对来自不承担碳减排责任国家的进口商品征税,或者承担碳减排责任国家对不承担碳减排责任国家的出口商品返还相应税款的一种关税。

1 解析“碳关税”

1.1 关于“碳关税”的征收动因分析

征收“碳关税”主要源于2个动因:竞争力损失和碳泄漏。从竞争力损失角度看,美国认为高排放产业会因本国单方面实施减排而与无减排任务国家的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失去竞争优势。事实上,美国本土的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多数已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在低碳技术领域,美国等发达国家具有领先优势,在碳减排过程中已经获得了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因此,竞争力损失难以成为征收“碳关税”的主因。

从碳泄漏角度看,其存在与否及其产生的效果如何,目前国际上尚无定论,现有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严格假设条件下的。同时,征收“碳关税”是建立在交易产品的内涵排放基础上的,而商品的内涵排放受生产国的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以及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每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又不尽相同,实践中很难针对每个国家的每一种出口产品计算其具体的内涵排放量,因此,“碳关税”并不一定是纠正碳泄漏的有效方法。

1.2 关于“碳关税”的合法性分析

判断美国单方面征收“碳关税”是否符合WTO的相关规定,首先要明确“相同产品”的概念。只有在“相同产品”的前提下,WTO的缔约方才有义务给予来自其他缔约国相应产品以最惠国的待遇。但是,目前对“相同产品”的界定国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从WTO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实践来看,主要倾向于以产品的“特征和功能”来界定是否是“相同产品”,对其他国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情况是不能进行限制的。而“碳关税”的征收是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数量、排放的CO2为基础的,等于否定了之前对“相同产品”的界定。

1.3 关于“碳关税”的合理性分析

理论上讲,征收“碳关税”所得税款应在国际范围内用于补贴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补贴低收入人群的能源消费等等。而从目前来看,征收“碳关税”在国家之间的财富调节机制并不健全,税收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并没有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相应技术的意愿,反而将其视为本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加以保护。

2 中国出口型企业应对“碳关税”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第1个积极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从“十一五”时期就开始提出要稳步推进“节能减排”,而且碳减排的力度在逐年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对竞争力,从而抵消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劣势。

2.2 劣势分析

中国商品的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国的竞争优势相较于墨西哥、巴西等国将被削弱。同时,美国“碳关税”的计征对象主要是钢铁、水泥等高能耗产品,而美国这些商品的进口来源主要是中国,因此,“碳关税”的计征势必会极大地打击中国的相关产业。

2.3 机遇分析

尽管中国出口贸易总量多年来在国际贸易中稳居第一,但是中国仅仅能够称之为“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出口结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产品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借助征收“碳关税”的契机,可以加速中国出口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国内企业的产业升级,从长远来看,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外贸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2.4 威胁分析

尽管中国已经在循序渐进地推进“节能减排”,而在低碳技术方面,由于没有关键性突破,节能减排的压力仍就很大,因此,短期内中国的碳排放仍将居高不下。同时,“碳关税”的课税对象中,“中国制造”占据了较大份额,直接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出口量的下降,间接导致中国失业人口的增加,中国的出口型企业面临着生存挑战。

3 中国出口型企业应对“碳关税”的策略分析

3.1 顺应发展趋势,主动承担生态责任

3.1.1 要转变观念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价格等低层面的竞争,而是生态、道德等高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面对“碳关税”,企业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需要主动承担生态伦理责任,树立良好的生态责任,是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3.1.2 在企业内部,出口企业应规范制度化管理

对企业内部的生态行为实行明确的奖惩制度规范,通过激励与惩罚使企业内部养成一个良好的具有生态责任氛围的企业文化。制度化的企业文化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加强本企业的对外宣传,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绿色形象,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3.1.3 企业要切实将生态责任落实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在生产阶段通过降低资源与能源的单位消耗量贯彻对环境保护的基本责任,在生产末端通过对三废的标准化处理贯彻对环境保护的积极责任,在生产设计阶段通过开发绿色产品、实施生态管理贯彻对环境保护的生态责任。

3.2 通过科技创新,尽快研发低碳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关键需要科技创新作支撑。以煤炭为资源优势的中国企业首先应加快节能技术的创新,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低碳技术的使用。当低碳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效益逐渐显露之后,会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也会带动同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快速跟进,这反过来,又会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速度,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出口企业在与国外发达国家拓宽贸易渠道时,通过技术合作,先行了解掌握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通过消化吸收、模仿跟进,逐渐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与结构调整。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既是企业实施生态管理的关键,也是出口企业形成合力共同面对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3.3 通过价值链创新,转变传统商业模式

3.3.1 出口企业从自身价值链整合入手,通过海外收购的形式减少运输环节的“碳排放”,从而降低“中国制造”的碳排放

美国作为中国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征收“碳关税”影响到中国产品从设计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其中,生产和运输环节影响最大。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通过海外收购的形式在消费国或其周边国家组织生产,即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又可以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 ,并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3.3.2 出口企业应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价值网络联盟,共同应对“碳关税”

出口企业应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价值网络联盟的形式,细化分工,将弱势环节转移给其他优秀企业,集中本企业的全部资源用于发展本企业的优势环节,从而形成具有合力的价值网络联盟共同应对“碳关税”。

3.3.3 出口企业应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

将竞争对手忽略的环节作为本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切入点。

3.4 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实施生态管理

在环境问题最突出的生产管理方面,在产品设计、工艺选择、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就应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物排放,运用成本管理将各环节的环境费用分配到单位产品成本中,通过定价机制强化生态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影响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

在绿色营销方面,要真正树立起绿色营销理念,根据收集整理的绿色信息,制定绿色营销计划,落实绿色营销组合,内化产品环境成本,制定合理价格,构建绿色营销网络,并适时导入绿色标志认证。

在组织结构方面,出口企业应当设置专业的环保职能部门,在各职能部门中要有良好的协调的沟通能力,不能依附某个职能部门而形同虚设。该组织应及时向企业传递国内外相关的绿色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发展趋势;积极申请绿色标志,帮助企业获得绿色标志认证。

参考文献

[1]魏文轩.碳关税壁垒对我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1(8).

[2]蓝庆新.国际碳关税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潜在影响分析[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11).

[3] 叶莉,翟静霞.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经济效应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12(3).

作者简介:彭诗言(1974-),女,汉族,北华大学副教授,吉林大学商学院在站博士后,研究领域:企业管理。

上一篇:气质联用仪在气体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上位机的智能小区系统优化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