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谐波成像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7 05:16:17

组织谐波成像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谐波成像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常规基波成像(FI)及组织谐波成像(THI)对13例肝血管瘤对比分析,判断两种成像方法的诊断价值,并且与CT增强扫描对比,其结果一致,追踪观察随访。结果:用组织谐波显像观察肝血管瘤时图像显示清晰,分辨力优于基波显像,尤其对混合性肝血管瘤的二维显示更加清晰。结论:组织谐波显像能明显改善二维图像质量,显示病灶的清晰度,对提高诊断率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组织谐波成像;基波成像;肝血管瘤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2(b)-082-0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超声检查技术也日新月异,其图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应用谐波成像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噪比,更清晰地显示被检脏器的图像及血流状态,为f临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信息[”。2006―2008年以来,笔者用组织谐波成像技术对13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超声对比观察,旨在探讨组织谐波成像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资料均来源于976名警察连续3年健康体检,其中13例诊断为肝血管瘤,男11例,女2例,年龄24~47岁。平均年32.8岁。分别进行常规基波显像(FI)及组织谐波成像(THI)检查,结果与CT增强诊断一致。

1.2 仪器

采用Aloka 3500超声诊断仪,配合组织谐波成像技术。腹部变频探头,频率为2~6MHz。

1.3 方法

患者空腹8 h以上,取肝脏超声常规检查。首先常规用基波显像观察肝脏,然后切换到组织谐波状态下观察。切面、均保持一致,适当调大增益。对于直径小于0.5 cm的采用局部放大观察,然后对比分析,诊断结果与CT增强结果一致,追踪随访。

2 结果

根据曹海根,王金锐编的《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肝血管瘤按声像图可分为5型。13例常规基波成像显示:高回声型6例,低回声型2例,混合型3例,等回声型2例。其大小1.0~5.6 cm的12例,小于1.0 cm的1例。均为单发:左叶5例,右叶8例,其中伴有轻度脂肪肝的8例。患者因肠气干扰,轻度脂肪肝声像图显示不满意。5例血管瘤边界及内部结果显示不清晰,改用谐波成像后同部位同切面,适当调节增益,小于0.5 cm的采用局部放大观察,血管瘤边界内部及结构。二维图像显示清晰。10例声像图可见“筛状结构、周缘裂隙征”表现,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到病灶周边或内部的低速静脉血流信号,其中2例检测到低速动脉血流信号,阻力指数在0.52-0.57。符合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3例混合型血管瘤,基波图像显示混合型团块的边缘及内部结构欠清晰,在谐波成像状态下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可清晰显示混合型团块内部的网状结构或有带状分隔的类液性回声。有立体感嵌入肝组织中,与肝组织界限明确,呈“浮雕征”,显示清晰。该3例血管瘤超声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肝癌,但使用谐波成像技术组织谐波显像时,图像显示好,深部结构和层次、界面显示清晰,可以排除肝脏其他肿瘤。建议患者追踪观察3个月。该3例患者要求行CT增强检查,其结果与超声诊断一致。

3 讨论

组织谐波成像是采用滤波技术,去除基波而利用组织谐波进行成像的一种方法,是近年来在超声检查中的一项新的超声诊断技术。其原理是应用超宽频探头,发射低频基波,选择性接收并放大组织通过非线性作用产生的2倍于基波的谐波成像。利用组织谐波成像可以消除基波的噪声和干扰,以及旁瓣产生的混响,这样可以消除近场伪像干扰和近场混响,明显改善信噪比,提高图像的质量和病灶。组织谐波成像对心内膜和心肌的显示,腹部深血管的病变边界的显示,腹部实性占位病变、含液性脏器内病变及囊性病变的内部回声有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常规基波成像对过度肥胖者、年老肠气干扰过多者,采用组织谐波成像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率。应用组织谐波成像清晰显示血管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周边组织的关系,结合彩色多谱勒技术很容易与肝癌、肝囊肿等鉴别。据13例观察分析:典型的肝血管瘤在基波状态下可以基本明确超声诊断,本组10例,占76.9%。另3例过度肥胖者、年老肠气干扰过多者在基波状态下显示欠清晰,而用组织谐波成像观察图像显示清晰。有助于鉴别诊断。组织谐波成像技术方便实用,对基波显示不清晰的病变,能明显改善二维图像质量,提高分辨率及诊断的准确率,只要超声诊断仪配备此功能,就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相信组织谐波成像会广泛用于超声检查。

上一篇: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原因分析与对... 下一篇:47例青年脑梗死临床诊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