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压力研究

时间:2022-10-07 12:43:24

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压力研究

摘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保障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用以支持国家经济高速有效地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将结合现实国情,对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压力进行评价和分析,为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案。

关键词: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压力;可持续发展

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中国,近20年来,战略性矿产资源支撑了占我国GDP 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保障了300多个矿业城市的发展,形成了10 300个大型国有矿山企业,解决了2 100万人口就业。但是,根据相关机构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分析和预测,对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中到2020年将有9种出现严重短缺。

如何缓解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面临的诸多压力,从而保障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用以支持我国的经济高速有效地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战略性矿产资源供需压力分析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每个国家都在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矿业经济,并通过国家间的交换,更好地促进矿产资源全球配置。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快了矿产资源的消耗,近年来,我国的石油、铁、锰、铜、钾盐等大宗支柱型矿产已经出现国内供给不足,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较低,矿产品消费依赖大量进口的现象。

1. 战略性能源矿产供需形势。我国的人均能源量呈现出生产与消费齐头并进的增长态势,1978年人均能源资源生产量约为0.65吨标准煤、消费量约为0.59吨标准煤,略有富余,自1992年起出现缺口,2008年人均能源资源生产量约为1.96吨标准煤、消费量约为2.14吨标准煤(为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2.4吨标准煤的89.17%),缺口日益扩大。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石油消费量会进一步增长,对外依存度也会随着提高,石油的消费趋势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国对于石油的需求持续增大,但是产量增速相对滞后,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将很快面临资源枯竭的局面。

我国的煤炭供需状况较为稳定,生产与消费基本保持平衡。我国自从1986年起成为世界最大煤炭消费国、1990年起成为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2009年,我国煤炭生产、消费量占世界煤炭生产及消费总量比例分别涨至43.9%与46.9%,为美国同期生产和消费量的296%及289%。中国煤炭的消费量在持续攀升,尽管我国的煤炭储量较为丰富,但是长期无节制的粗放式开采必将导致我国煤炭资源的紧缺,且我国煤炭清洁使用技术仍然不高,导致了煤炭使用过程中浪费量较大。

综上,我国的原油、煤炭消费总量正在快速攀升,而这两种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速高于其生产增速,供需缺口日益扩大。

2. 战略性金属矿产供需形势。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战略性金属产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的战略性金属矿产的资源保障程度比较低,消费量却持续攀升,使得部分战略金属产量的增长不得不依靠原料进口,使得这些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08年,我国精炼铜的产量达到378万吨,但是国内矿产铜产量为93万吨,国内回收供精炼铜生产用其他铜材也估计在50万吨左右,2008年我国精炼铜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约为62%。2008年,我国进口铝土矿达到2 500万吨以上,同时进口氧化铝在450万吨以上,铝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当年的电解铝产量是1 138万吨,但当年国内铝土矿产量仅能够满足650万吨电解铝生产的需要。同年,我国精铅产量是321万吨,国内矿产铅产量仅为140万吨,国内回收供精铅生产用的废杂铅估计也只在50万吨左右,因此,2008年我国进口矿产铅原料超过85万吨,铅原料的对外依存度超过30%;2008年我国锌产量是391万吨,国内的矿产锌产量约在315万吨左右,进口矿产锌约为120万吨,锌原料的对外依存度也超过了30%。2008年,我国镍产量是12.9万吨,而矿产镍产量仅占了7万吨,国内镍产品消费量高达34万吨左右,国内镍需求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80%。

二、 战略性矿产资源国际贸易及进出口压力分析

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非常不均衡,40个主要矿种中,13种矿产全球储量的3/4以上集中在3个国家,有23种矿产3/4以上的储量集中在5个国家,在40种主要矿产中,储量排在前3位的国家,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最低的为30.7%,最高是99.5%,前5个国家的储量所占比例最低为45.8%,最高约为100%。这一资源特征决定了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是能够自给自足的。并且,世界资源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垄断趋势加剧;供需重心相分离,境外资源供应缺乏安全保障;中国成为资源高成本的最大受害者,资源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全球矿业领域围绕大宗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在加紧对全球矿产资源的争夺。全球矿业资本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被世界前八家跨国矿业公司所拥有。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三个国家铁矿石占世界产量的60%,占世界贸易量的90%。智利、秘鲁、印尼占世界铜产量52%,贸易量90%,同时,世界重要战略矿产资源市场总体上出现了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的局面。以铁矿石为例,铁矿石的市场以高度垄断为特征,在价格决定问题上生产者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目前,世界铁矿石的贸易主要决定者是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业的力拓公司和必和必拓公司,2003年~2010年8年间,这三家公司铁矿石产能一直占全球产能的70%以上(图3),虽然从2006年起,所占比例有小幅下降,但是对于三家公司在全球铁矿石交易问题上的决定权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除了上述国家和企业外,印度现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和澳大利亚的第三铁矿石出口国,印度也一直是我国的主要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额比例一直保持在20%以上。

中国是矿产品消费大国,其上升的消费趋势将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供给一直受制于人,很可能会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以铁矿石资源来看,中国和铁矿资源寡头的博弈已经成为左右全球铁矿市场的主要力量,但中国在这一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可以说,全球矿产资源和矿产品市场的垄断格局已经形成,而如何有利的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是目前我国矿业应思考的问题。

我国的境外重要矿产资源高度集中,2002年~2008年七年间,煤炭、原油、铁矿砂、铜矿砂、铝矿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进口集中度都约在50%以上,排在前五位的进口来源国较为固定。针对高集中度的进口趋势,我国矿业企业也开始了向海外发展的计划。对外开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中央提出的“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相关企业开始勘查开发利用国外的矿产资源,但是,我国矿业“走出去”面临许多问题,国家缺乏法律、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相关人才和技术力量不足,对外资源开发常常具有盲目性;矿产品进口贸易方式单一,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国内企业没有形成合力,对外谈判常处于被动,矿产品进口价格受制于人;在矿产品出口中,也存在着相互压价、利益受损的现象。

三、 优势矿产资源保护利用形势压力分析

我国的优势矿土长期在国际市场中处于被贱卖的境地,其中稀土资源的保护利用尤为重要。近年来无保护开采,使我国稀土等优势矿产资源储备大幅下滑,也对主产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而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一直对稀土采取限制性开采。目前世界90%的稀土资源都来自于中国,从1990年~2009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储量从十几年前的占世界88%,降到了2008年的52%,廉价出口使得中国稀土企业从中获得的利润仅在1%~5%之间。“无序竞争、产能过剩”被视为中国稀土被长期贱卖的“病根”,在过去,相关政策法律的缺失,加之监管不力,导致了小矿主的私采滥挖现象比比皆是,使得这种优势矿土通过非法途径大量流失。2002年,相关部门曾筹划组建北方和南方的两大稀土集团,以包头和江西为中心整合我国的稀土资源,在稀土整合过程中,如何分配利益、控制生产、是需要重点筹划的问题,但是,稀土产业呼吁了多年的统筹整合始终未能实现。

同时为挽救稀土国际话语权,2010年5月,国土资源部已经正试选定包头作为首批稀土储备试点地,这只是夺回中国话语权的一个开始。在我国对稀土严控资源、收紧配额的背景下,外资在中国稀土行业的行动都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外资之所以进入中国稀土行业,目的就是绕开配额,获得原料。

实际上,自2010年5月20日国土资源部开展稀土矿区整顿活动后,国际舆论认为中国会进一步收紧稀土资源。国际社会之所以紧张我国的稀土资源,是因为随着科技发展,稀土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工业味精”的地位。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稀土资源战略看出,一方面,各国都在加强稀土储备,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开发国内外稀土资源,以保证本国的供应,相比之下,我国的稀土资源的保护与行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四、 结语

本文对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压力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1. 从供需形势上分析,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速高于其生产增速,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同时,国内的战略性金属矿产的资源保障程度比较低,消费量却持续攀升,使得部分战略金属产量的增长不得不依靠进口原料,这些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未来,我国除煤炭和锌矿之外,主要战略矿产性矿产资源都将告急。2020年~2050年前,煤炭尚能够自给自足,石油供需缺口持续扩大,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恶化,石油安全处于高危态势;铜矿与铝矿基本能够自足,铁矿供应安全将成为中国矿产供需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铁矿供需安全呈现高危态势。

2. 我国境外重要矿产资源高度集中,一旦出现问题,涉及经济安全的资源安全供应面临严峻挑战。其中,主要的矿产进口集中度保持在较高水平,2002年~2008年七年间,煤炭、原油、铁矿砂、铜矿砂、铝矿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进口集中度都约在50%以上,排在前五位的进口来源国较为固定,境外重要矿产来源地高度集中,并不利于风险的分散。

3. 稀土作为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近年来“无序竞争、产能过剩”被视为中国稀土被长期贱卖的“病根”。优势矿土通过非法途径大量的流失,这不仅仅造成了稀土矿产资源以低价舶入其他国家,还造成了国内稀土矿区环境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从1988年至今,中国始终在低价进行稀土原料出口,而在稀土应用技术方面,则长期被限制在西方国家设置的专利壁垒之外。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压力状态,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来确保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利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储备及综合利用,只有多方入手。加强管理和调控,才能够最终实现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 2006,(6):75-85.

2. 孟庆瑜.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检视与反思.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56-60.

3. 李泽红,薛梅,郭文杰.论新的安全观.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4-107.

4. 中国稀土贱卖海外.资源博弈空前激烈.资源再生2009,(7).

5. 王安建,王高尚.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6. 谷树忠,姚予龙,沈镭等.资源安全及其基本属性与研究框架.自然资源学报2002,(3).

作者简介:鞠美庭,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洋,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讲师。

收稿日期:2013-03-28。

上一篇:家庭高等教育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研究 下一篇:全面部署企业业务 联想|EMC进军企业级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