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生医德调查情况述评

时间:2022-10-06 01:51:28

高职护理生医德调查情况述评

1社会和家庭对医德教育作用有限

目前社会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医德教育起到的正面作用还很有限。从社会对医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看,虽然社会把医德教育很重视,但对在校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对他们医德的熏陶,需要对医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而家庭环境在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的养成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在这个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可以说医德教育制度的家庭环境完全处于一种空白状态。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不断碰撞、各种观点良莠不齐。在这样的环境下,势必影响整个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的思想状态,人们的医德观念不断变化。在这样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导致行业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促使目前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这一现象也与学生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

2.1社会消极因素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医务工作者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把患者的生命健康变成了可以被随意交换的商品。受经济利益驱使容易产生“唯技术论”,片面强调精湛的医疗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崇高的医德所产生的精神奖励和正面的社会效应和良性的医患环境。这些都对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不利的。在医德信念和自身利益的取舍之间,绝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也就产生了困惑和动摇的心理,都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2.2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影响

护士这个职业是个高风险的职业,不仅是因为护理技术本身的不确定因素,还有护理过程和结果受护理对象的人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高风险。不和谐的医疗环境导致护理专业学生迷失了自己在职业选择,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认同感大幅度降低。对立和僵持的情绪挟制了护理专业医德教育,使它显得很苍白无力。对于还没走出校园的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还未产生要加强医德教育的观念,再加上尚未被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所沾染,如果这一时期将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与医德理论联系实际联系起来,教育效果最佳。

2.3学生自身素质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考制度的改革和高等院校录取比例不断提高,大学生入学年龄随之下降,独生子女在学生中的比例上升。她们有着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但是在心理承受能力上还不成熟。他们独立思维,但沟通交流的能力并不十分完善。二是他们自我发展的愿望强烈,而相应的自制能力还有待发展。三思维中带有主观片面性,容易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产生误解和悲观情绪,容易产生狭隘的功利思想。四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社会阅历都较少,全面真确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还有待提高。五是他们对护理专业理解的不全面,在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塔里的时候他们动力不足,失去目标。六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工作挣钱的念头强烈,也影响着他们的医德教育水平。

3.加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医德教育的建议

医德培养在护理专业学习中的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医德素质,培养救死扶伤精神,使学生的医德观念逐渐稳定,树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信念。医德教育要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思想实际相结合,还有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匹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优化医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强化医德教育的校园环境,浓厚医德教育的家庭环境,促使三者之间的和谐健康发展;(2)改革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医德教育的层次性,发挥其专业特点;促进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情感,通过实践将医德情感内化成医德习惯;在医德教育内容上创新,不断创新医德教育方式;(3)开拓立体教育渠道、全方位的交流和融通,将医德教育贯穿一个医学专业课程过程里、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各个环节中、发挥实习环节在医德教育中的实践作用;(4)较强师德建设,优化医德教育队伍,不但要一如既往的加强医德教育理论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医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专业教师队伍对学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也不能忽视党政工勤人员对学生的服务育人的引导作用;(5)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实现自我医德修养的提升。护理专业的学生是我们白衣天使的后备军,是人民卫生事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医德素质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关注他们的医德水平,提高他们的医德素质,提升他们的医德品格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杨颖 段丽 单位:河南卫生职工学院

上一篇:老年骨科病患护理效果分析 下一篇:村镇开放突破年活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