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06 09:22:57

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

摘 要:随着自然灾害与城市化经济建设力度的加大,国内交通道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目睹路桥建设带来收益的同时,政府对路桥工程也提出了更多的发展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看到影响公路建设的质量问题,并且做好预警工作,尤其是高速公路路基排水与施工。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考虑到施工环境对高速公路很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降水对高速公路的影响。因此,在高速公路修建中,必须努力为其营造出科学的排水系统。设计人员除了要正视排水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还必须从路面与地下水两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只有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确保施工技术与质量安全。

1 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的概述

1.1 路基排水的作用。高速公路路面、路基质量与使用寿命,和路基施工排水技术的好坏有着极大关联。为了保障高速公路使用安全和后续效益,必须从设计中把好排水施工关,将排水设计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山区,因为排水设计不科学已经造成多起路面堵塞,严重时还会出现交通事故,所以必须深入排水设计,在确保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的同时,掌握高速公路可能水毁的因素,这对确保居民出行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为了做好高速公路的路基排水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理背景的不同路基区域,选择适合公路路基排水的条件;其次,对施工进行细致的考察,明确可能对施工构成影响的要素,合理、科学的设计路基排水;最后,整合路基排水的要求,协调整个工程实施流程,并且处理好其他项目与排水施工之间的关系。

1.2 路基排水分类。水对路基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地表水对路基的渗透与冲刷,一旦出现冲刷,很可能影响地基整体性能,最后出现水毁;渗入土体的水份,让土体过湿,最后影响路基强度。(2)地下水对高速公路路基,重则造成翻浆、滑塌、冻胀,甚至整个工程的路基都沿着基底滑动、倾斜;轻则让路基湿润绵软,路基强度减小。对此,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必须不断完善路基排水施工,注重应用效果与排水质量。整合不同的水源,我们可以将路基水流具体分成地下水与地表水两种。

地表水的来源主要是:雨雪降落到路基与路面区域,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自上方路基汇流进入工作区域的径流;自水道从远到近流入贯穿路基的溪水与河水。

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地表向地下渗透,但是又没有到达透水层与局部隔水层的流水;地面之下首个隔水层之上的潜水;沿着基岩上部区域活动的缝隙水;已经发育破碎的中间层裂隙水;在可溶性区域的岩溶水和裂隙水。

2 高速公路路基地面排水的施工技术

2.1 边沟。边沟是排除、汇集路肩、路面以及边坡流水的过程,它要求在路基两侧分设水沟。它也是高速公路排水施工中最常见的形式,一般情况下将其设置在挖方区域或者边沟深度比填土高的填方区域,以暗埋的方式存在于排水施工中。

2.2 排水沟。和边沟不同的是,排水沟是把截水沟、边沟、路基周边的积水排到路基范围以外的天然河沟。用于把汇集的边沟水流,自路基范围排到路基之外较低的区域,如此就能减小水对路基的过分侵蚀与侵泡。设计排水沟时,为了便于排水,一般使用平顺线型与直线型进行排水。如果碰到转角,那么排水沟就不能设计成急转弯。它的施工通常使用分段放样、施工的方式进行,结合高程护坡道、路基中线释放两边的坡脚线,然后再根据护坡道与流水高程,释放水沟边线与中线。除此之外,还要整合实践状况,做好排水沟长度设计,一般情况下将其控制在500米以内,这样才能节省施工成本,确保积水快速排出。

2.3 截水沟。截水沟又名天沟,它是为拦截山坡等较高的区域流水,降低水对路基地面构成的冲击。因此,在路堑坡顶,必须结合施工要求设置水沟。它作为边坡路堑常见的排水设备,断面通常为梯形,根据工程要求,利用不同的水流量设计深度。一般情况下,截水沟底宽不小于0.5米,深度在0.5米左右,设计时必须考虑地理背景与位置。

建筑区域没有废弃土堆的状况下,让截水沟边缘尽量离开路基挖方,其坡顶距离视土质而定,并且施工时不能影响边坡性能;如果路基上部有弃土堆,那么截水沟就必须设置在距离土堆的1-5米处,同时废弃土堆的坡脚和路基挖方不能低于10米。如果需要将截水沟设置在坡顶路堤,它必须和坡脚距离超过2米,并且在截水沟与路堤间搭建向沟倾斜,倾斜角度为2%的土台或者护坡道,方便路堤内部的地面水自截水沟排出路基。

2.4 跌水和急流槽施工。跌水和急流槽通常安置在地形、地质比较陡峭的区域,以便控制水流对高速公路路基构成的不利影响。挖掘跌水沟槽,通常使用人工挖掘的形式进行,并且在断面合格、坡度允许的状态下,运用机械作业。在挖掘跌水槽的过程中,及时夯实、平整土地,如果土质相对干燥,必须在地层进行洒水处理;如果存在陷洞、鼠洞等状况,必须用土将其封死、夯实。对于急流槽沟槽,通常使用人工挖掘的方式进行,如果坡度允许、断面合适,那么可以利用机械的方式处理。对于岩石段,为了便于挖掘地基沟槽,可以利用爆破进行挖掘。

2.5 拦水带施工。在拦水带施工中,为了降低对边坡高路堤的影响,可以在路肩范围安置拦水带,把水流拦截到边沟挖方,或者在恰当的地理位置设置路基引流急流槽。

2.6 蒸发池。在蒸发池施工中,如果蒸发池是取土坑,那么它与坡脚路基之间的距离必须在5-10米;空间相对较大的蒸发池到坡脚的距离必须大于20米,其坑内部水面至少低于路基周边0.6m。其容量在200-300立方米以内,池的周边可以利用土埂进行围护,以杜绝其他水流进入池内。同时设置蒸发池,不能影响周边环境卫生,让其陷入泥沼化的危害中。

3 路基地下水施工

3.1 渗沟。从渗沟类型来看,有洞式、管式、填石渗沟三种情况,它是为了拦截或者控制地下水位而安置的。填石渗透只用于渗透较短的区域,并且纵坡大于1%,以梯形或者矩形呈现,它的埋置深度必须符合渗水材料的顶部要求,不能小于原地下水的水位要求。层间水排出后,再将渗沟底部埋置在不透水的最小层。对于冰冻区域,渗沟埋深不能低于最小的冻结深度。在填石渗沟的中部与底部,运用卵石或者较大的碎石填筑,并且根据一定比例在卵石与碎石上部或者两侧铺筑,同时填筑粒径相对较小的砾石、粗砾、砂砾作为反滤。管式渗沟,则用于地下引水流量、引水较长的区域,在管式渗沟的长度达到100-300米时,在末端设置好泄水管,以便排出地下水。洞式渗沟,则用于水流量相对较大的区域,一般利用浆砌片石砌筑洞壁,用盖板覆盖洞顶,以避免杂物掉进。需要注意的是:三种渗沟都应该设置管洞或者排水层。在高速公路路基排水设计中,经常利用三种渗沟进行整合、互补,根据不同的情况,在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渗沟,以此减小地下水对路基可能造成的侵蚀,阻挡水对高速公路路基构成危害。

3.2 明沟与排水槽。明沟与排水槽通常用于地下水位较浅或者缺乏固定水层的状态。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其用在温度较低的地方。在明沟施工中,应该注意:最好增加明沟纵坡、边坡,以保障水流能够快速流出。开挖施工中,先做好基底高度控制与断面尺寸检查工作,然后再人机配合进行挖掘。在放样测量中,明沟使用的是全站仪或者经纬仪;在放样中,结合设计图纸进行操作。在渗水孔明沟施工中,必须让整个施工过程竖直,并且不能出现堵塞。

3.3 暗沟。暗沟通常位于地面之下水流沟渠引导,没有汇水与渗水现象,只属于地下排水沟,用于路基范畴的外涌泉水、部分泉眼、污水管、公路分隔带、雨水管和弯道较高的区域,通过引导水流,控制好地下水位。暗沟通常由沟身、盖板、进水口构成,它的断面大部分为矩形,当然不排除梯形存在。

设计暗沟时,其底部宽度一般控制在0.3-0.5米间,高度在1-1.5米之间,并且结合泉眼高程、位置以及出水口高程,用最短的现场路径把水及时排出。在开挖期间,杜绝在水中进行作业,并且及时排出泉眼内部出水。挖掘中,通过检查路基底部承载力,一旦发现承载力不达标的状况,立即使用措施加固。另外挖出路基填土或者路基填土之前,都必须结合泉眼大小,及时清除上层土,并且覆盖混凝土盖板。对于暗沟施工,避免土石或者泥沙进入泉眼或者沟槽中,以防堵塞,或者在暗沟顶层铺置碎石,并且垫好砂砾。

3.4 渗井。渗井作为典型的水平方向排水设施,它和路堤坡脚相距超过10米,通常用来排出路基周边可能影响路基安全的浅层水。如果地下有多层含水,而影响路基上部区域的含水相对较薄,而平式渗沟很难设计,此时就可以利用竖向立式排水,并且设置好渗井。利用不透水层,把高速公路上部的地下水,导入较深的含水层,以此控制好地下水上层,并且全部排出含水。

3.5 检查井。检查井主要用于渗沟维修,一般情况下,是内径大于1米的圆形,井壁外的渗沟必须高过井底0.3-0.4米,并且在底部铺0.1-0.2米厚度的混凝土。一旦井基遭遇不良土质,立即使用夯实、换填的方式处理。兼有渗井功能的井壁,必须在含水层区域设置反滤层和渗水孔。当检查井深度超过20米时,除了要设置好检查梯外,必须为其提高安全设施。

4 结语

路基排水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步骤,必须结合公路等级、土质、地形材料等,进行科学布局,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保障高速公路使用效益和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太彬.刍议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2] 臧正闽.浅析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8).

[3] 杨忠凯,阳斯扬.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之我见[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8).

[4] 杜晓丹,金华东.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5] 刘勇.浅析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J].大陆桥视野(下半月),2011(4).

[6] 蒋春燕.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J].科技传播,2011(16).

上一篇:如何加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下一篇:市政工程材料的检测及控制措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