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式电视脱口秀的典范

时间:2022-10-05 11:02:37

中国新式电视脱口秀的典范

摘 要:近年最具有话题性的中国电话脱口秀节目是什么?毋庸置疑的就是东方卫视在今年所开播的一档春节特别节目《壹周立波秀》。这档节目之所以能够诞生,不得不提到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一,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的人气爆棚能够带来具有保障性的收视率;其二,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节目本身具有脱口秀节目的特质,并能够被电视所用,通过电视化的语言,将原本的剧场模式,变成一档极具独特个性的电视脱口秀节目。跟据央视索福瑞在全国26个城市所普查的收视率数据显示,《壹周立波秀》全国平均收视率为0.94,位居全国同时段第一名。而上海地区的平均收视率更是高达6.63,雄踞上海地区收视第一名。

关键词:新式电视;脱口秀;周立波;成功节目;节目模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28-01

一、周立波——不可复制的非典型性主持人

(一)周立波对于电视——文化背景

对于一档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个标志,其所代具有的文化气质,彰显了节目的风格和定位,看看周立波的社会文化背景,艺术的高雅和大众、商业的世俗结合在周一人身上。《壹周立波秀》,正是基于周立波的特质,通过将海派清口这种艺术形式电视化,评述社会现实。观点的现实性,评述的犀利性,语言的世俗性,是基于周立波的社会经历而表现出来的;节目内部的艺术形式,诸如清口表演,歌曲演唱等,是基于周立波所接受的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可以说,电视节目正是需要具有多文化底蕴的主持人来获取成功,而像周立波这样的典型是少见的,其本身特质无疑是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周立波对于电视——语言方式

看过周立波节目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直观感受——说话带刺儿。将口语化的“带刺儿”书面化扩展开来,其既包括话语犀利,一针见血,又包括评述直截了当,直抒胸臆,也包括语言生动讽刺,绘声绘色。集直白性、鲜明性、幽默性、讽刺性于一身的语言特性给《壹周立波秀》所设定下的也正是此种“刺儿”风格。

(三)电视对于周立波——形象包装

对于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是显示其所承载文化的最直观因素,也是贴近观众心理的最直接元素。而形象包装又包括在节目内部的外表包装和在节目外部对周立波社会定位的形象宣传包装。

1、外表包装

概括周立波在电视上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梳着小分头,穿着得体西装,再加几瓶矿泉水,夹杂着上海方言的普通话。一个活脱脱的上海“小资”的形象就被夸张的在电视上表现出来了。对于观众而言,形象的贴近性,真实性,拉近了他们与节目的距离,而被放大的日常形象特征又带有趣味性和讽刺性,又符合了观众评论他人、看别人笑话的心理。

2、社会形象包装

根据传播学上的一种理论——“自己人效应”,即在传播本身内容的同时,人际传播过程中也能传递出传播者与受众间的关系信息,关系的亲疏,决定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只有受众认为传播者是“自己人”,才更容易接受传播的本身内容。像周立波这样的人身上有诸多特点,被电视传播选择性放大的是有利于节目的:上海人、小资。节目在外部宣传上也是下了一定功夫,如宣传周立波时的宣传语:“周立波是上海人的小菜,赵本山才是全国人民的水饺。”等,都辅助外表形象一起塑造了贴近受众心理形的“说话人”的形象。

二、海派清口式的评论——不可复制的时事话题

(一)节目亮点——社会时事与娱乐相结合在中国电视节目中的临界点

说出心里话是普通观众想要实行舆论自由的最低要求。《壹周立波秀》正是抓住观众这种心态,以美国《今日秀》为范本而诞生出来。就像周立波节目中的绕口令所一直强调的——“《壹周立波秀》的观点只缘于周立波的观点而非周立波本人观点,如有雷同,概不负责”,其不断打着电视节目时事娱乐化的“球”。周立波犀利的话语所产生的软讽刺效果达到了——其所代表的观众观点被娱乐化的表达并被接受了。对娱乐讽刺的尺度把握是需要承担的勇气的,《壹周立波秀》在自我规范着这个临界点,并独树一帜。

(二)节目亮点——利用节目所制“炒作”出来的社会话题来充实内容

更确切的说是利用主持人周立波,作为社会人周立波,所引发的“周立波效应”所产生的社会话题,来充实内容。这就关乎到评述对象的选择问题。如果一味选择他人他事进行评论这类话题,虽然尽量保持客观,但仍会给观众以“看人家笑话”的感觉。而如果自己也作为评述对象,那么可信度和真实感就会得以加强,评述的角度把握也会更加灵活。或者说这就是“自嘲”的作用,“自嘲”所引发的是观众的怜悯、好感和尊重。

三、解构与节奏——不可复制的叙事模式

《壹周立波秀》之所以能够被认为是脱口秀,因为其具备了“脱口”即说话,和“秀”即表演的基本特征。究其创新点,一是在“说“上”,在叙事内容上的具有独特解构模式;二是在“秀”上,在叙事形式上具有独特的节奏设置。

(一)叙事内容——解构带来的“笑果”

什么是“解构”?从解构理论角度看来,这句话的存在就是错误的。因为“什么”和“是”本身相互矛盾。而在我看来,“解构”就是将旧的传统经典重新阐释,把原本封闭于社会思想禁锢的已成文定义打碎,并赋予其更开放、更自由的无终止性的含义。更简单的,就是反传统观念,从对立的角度来重释经典。

《壹周立波秀》的主要叙事模式正是解构。因为它既符合对社会时事话题内容的选择,又符合周立波本人的话语个性,又能够迎合受众心理。在某期节目中,周立波谈到春晚。春晚是中国电视所造就的经典符号。仪式性、庄重性、崇高感都是它的经典形象。近几年,春晚质量逐渐下滑,观众开始怀疑这个经典电视符号存在意义。周立波应景的解构了春晚。“春晚曾经深刻的影响着流行,这是毋庸置疑的,1984年春晚,张明敏唱了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记忆犹新吧。他穿的中山装流行了,特别是他为的那条仿造的开司米围巾也流行了,说是开司米的,其实我一看是混纺的。”春晚经典的《我的中国心》都拿来被调侃,通过打碎经典,重新阐释,达到讽刺效果,获得观众会心一笑正是节目的目的所在。

(二)叙事形式——节奏的精心设置

节奏产生于运动变化,有长短强弱快慢之分。节奏的存在和改变是应和人本身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自然,对于观众至上的电视节目来说,节目节奏的适当处理是能否吸引观众,并保持观众的关键因素。《壹周立波秀》的节目致力于通过海派清口性形式来获得评论效果和观众“笑果”,而其自然也离不开对节奏的精心设置。

1、外在节奏设计

外在节奏是通过电视视听语言来呈现的。这里着重讲讲该节目的现场音效和舞美设计。

首先,本节目强调树立的重点形象,或者说唯一形象就是周立波,如果设置乐队,会转移部分注意力。其次,作为评论性质的脱口秀,冷静的现场环境给观众以冷静客观的暗示。本节目独特的剧场舞台设计,为主持人特置演讲台,现场灯光反传统暖色调的幽蓝色调,都制造了一种冷静之感。自然也不需要现场乐队暖场、增加气氛,而仅需的乐队互动功能,可以通过音响来达到。其三,就是互动,在本节目中,音响的互动主要是和主持人之间的,并且是双向交流,即音响配合话题,而主持人又可以根据音响而临场制造话题,继续叙事。

2、内部节奏设计

虽然以时事评论作为节目绝对主打,但《壹周立波秀》在内容环节设计上却绝非单一。

首先,节目整体分为两个板块,除了前部分三十分钟的时事评论,还加入了后部分十五分钟的嘉宾访谈。加入嘉宾访谈,一是通过节奏稍缓的谈话来缓解个人评论给观众带来的神经紧张感,二是通过第二个舞台表演者的加入,给观众新的兴趣点,降低审美疲劳。其次,在前三十分钟的时事评论中,设置了多个环节,包含了多种表演形式。除了周立波的清口之外,还有与女主持人周瑾一起带来的具有虚拟扮演性质的新闻播报环节,其在内容上是个人清口的变形,同样也具有讽刺评论性,但形式的新颖不同制造了新的节奏点。

当然,《壹周立波秀》作为电视节目并不是完美的。它也需要在内容形式上的常变常新,以适应观众日益提高的收视品味。但是这档节目所带给脱口秀节目的概念化模式是值得借鉴和继续创新的。希望它不会成为下一个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匆匆过客,而是像其范本《今日秀》一样,持久的存在于电视荧屏之上,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

上一篇: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分析 下一篇:试析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的互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