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使学生乐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5 10:38:52

新课改后使学生乐学研究论文

[关键词]学生乐学;创设环境;激活思维;依法治教

新课改正在向纵深发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潜能,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老师只有在教学改革中注意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掌握教学艺术,才能促进中学生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

一、重视情感态度教育,创造“乐学”的基础环境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教与学的主体是人,连接学生的纽带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在教学中,忽视了“情”,则“理”无从渗透,“乐”又从何谈起?所以老师的教学要注意使用创造性、审美性、情感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人际交流与沟通的基本前提,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基本前提,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智慧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才能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做人的尊严。

其次,老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如老师走进课堂时,衣着要整洁大方,面带笑容;讲课时语言和蔼可亲,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情发声,用声传情,巧妙地运用仪态、眼神、手势、表情等无声语言艺术与学生交流。老师的这种调节、赏识、感化,不仅能去掉学生心理的压抑感和恐惧感,还能够激发起师生在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最后,老师的教育要充满爱心。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老师关心自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无时不想,无时不爱。只要老师用情感去影响学生,用语言去鼓励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幅度提高。

二、重视人本性教育,创造“乐学”的人文环境

人本性就是指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老师要重视被教育者的人格和意愿,特别是在这种人格与意愿还不成熟,还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不足时,要尊重他们,要说服诱导而不是强迫他们接受老师的观念。即要把人当成人来培养,而不是当成一个容器,用来灌输知识,也不是当成一段木料,一块毛坯,用来加工成器物。如我在讲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有个学生当堂提出:“老师,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与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物体的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也越大。”当时我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启发全班同学:“这位同学提到的问题很好,他的观点正确吗?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一下?”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小组间交流后再进行实验检验,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思维提出的一个错误问题,它也代表着一部分同学的疑惑。老师不能武断地否定这个问题,也不应该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而应先表扬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再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开动脑筋讨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自主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既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其次,重视以人为本,还应该创造多样的教育条件、教育机会和评价标准。只要你有勇气接受挑战,善于思考、辛勤耕耘,你就能抓住机会。因此,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育机会均等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学生。更新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更新老师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三、重视创新思维教育,促进“乐学”的积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具有发展力的民族。新课改后的教育教学必须把创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中,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学会批判地吸收。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先给学生讲牛顿的故事,用小牛顿的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事迹,激发起学生亲身体验与探究的冲动。而对牛顿在晚年研究神学,企图用神学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的规律,则引导学生去批判。

学生有没有创造精神,还在于老师有没有创造精神。老师的育人观念不改变,学生的学习仍然会处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之下,而难以自由地飞翔。如新课改后,我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辟出很小的一块设立“物理愚蠢园地”,主要是把我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滑稽可笑的错误写在上面,偶尔也登一点儿学生的,都是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融洽了师生关系。在课堂测试中,每隔五个题我会穿插一个让学生开心一刻的题目,如用最简单的方法说出你家的位置;有一只黑熊悄悄溜进了正在上课的教室,你该怎么做;怎样让同学相信你从火灾现场很轻松地走了出来等等。在试卷的最后我会画出一个方框,题目是:以下框内随意涂抹(100分)。在紧张的考试过程中,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都会心一笑,使紧张疲劳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这些题目既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又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回答好这样的题目也不是轻而易举的,答案是开放性的,雷同或模仿的答案都不会获得高分。所以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使它们互相配合好,才能比较完善地回答出这样的题目。也就是说,这些题目在回答过程别注重学生的原创。在我看来,学生的学习优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已摸得很清,考试只是为检测一下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的怎样,没有必要搞得太紧张。我还引导学生勇于挑战权威,质疑权威,甚至否定权威,而不是一味地把教科书视为“圣经”,对老师奉若神明。如牛顿第一定律没有通过实验的检验,它一定能成立吗?欧姆定律、功的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在什么条件下成立?有没有局限性?以此引导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四、重视依法治教,保证“乐学”的社会环境

法律法规的实施会规范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广大的农村中学,教育的法律法规未得到正确的落实和实施。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老师减负,学生才能减负。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力图减轻学生负担,尽管每一次都有改进,但还是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因为出台的这些政策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其实,政府部门应该从改善教育的环境,落实《劳动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入手,营造适合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提升教育的质量与品位,使我们的素质教育真正能够满足不同特性学生的需求并促进他们潜能的发挥。

因此,我们倡导老师在小环境内改变教法,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是有一定局限的,只有改变大环境,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给老师减负,把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实施素质教育。如果让老师带着枷锁跳舞,还想把素质教育实施得恰到好处,那是不现实的。

上一篇:课改下评课方式研究论文 下一篇:新课改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