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和机制

时间:2022-10-05 11:08:37

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和机制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创新与实践

编者按:

2007年我国开始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四年以来,该政策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今年7月份,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即将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进一步推动该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本刊特刊发一组稿件,请试点院校就四年来关于免费师范生培养与就业相关工作经验、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政策走向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解析,以期为改进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缴费上学的背景下,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旨在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四年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北京师范大学认真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紧密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在免费师范生培养和教师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办学特色,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主要特色。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强调,教师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教育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教师教育和教育学科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改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推动教育创新,学校于2009年6月成立了教育学部和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部的行政职能和学术职能相对分离,实行扁平化管理,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办学特色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显著增强。教师教育学院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院长,由教务处、学生处和研究生院主要负责同志任副院长。学院担负着创新教师教育机制、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任务,负责统筹和协调全校免费师范生和其他类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还负责规划、组织和协调全校学科教学资源,深入开展高素质教师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有助于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做好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有助于建立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免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着力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工夫,推动免费师范生教育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的转变。

一是将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同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相结合,构建起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为架构的模块式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与科学素养、身心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师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模块式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由教育理论基础与实践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课程和教育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等组成,学分占总学分的20%左右。

二是依托教师教育创新平台、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校级教改立项的支持,大力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创新平台共支持建设教师教育优质课程140门、新课程80门,支持编写、出版教师教育系列教材85本。目前已获批的各级精品课程中,有29门部级精品课、32门北京市精品课、120门校级精品课为师范生教学计划内课程。

三是针对学生特点,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针对免费师范生开设的《职业信念与养成》课程,将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每学期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将教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主题,在展示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讨。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中,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剖析教育教学实践现实问题的案例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见习及社会调查相结合。在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期间,通过面授、网络等方式,为学生开设部分与教育实习密切相关的课程,使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习实现互动,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实施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开拓学生视野。师范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包括海外教师与教育专家讲学计划和师范生海外学习计划,帮助他们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动态。学校特别设计了“国际知名教授系列课程”,邀请海外教育学科专家、基础教育研究与管理专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到校讲学,交流研讨国际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动态、前沿与经验,并作为小学分的选修课计入学生的成绩单。2010年6月,学校特邀哈佛大学福特基金教授、教育学院国际教育政策中心主任费尔南多•雷默斯教授,为免费师范生讲授了“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全英文课程。积极鼓励和支持免费师范生开展海外交流活动:先后有13人次参与交换留学项目,10人次参与短期交流出境,15人次赴美、英、韩等国交流学习。另外,有8人次赴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区交流学习。

三、建立多元化实习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北京师范大学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在遵循互利互惠、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域、层次和特色,开展了以北京地区为主体、多模式并举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建立了京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西部生源地教育创新实验区、华北教育创新实验区、校际合作教育创新实验区等四种类型的实验区。在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以及太原、拉萨、南宁、乌鲁木齐等15个地区推进并落实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签约工作,共建立了52所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建设,出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教育实习采取“3+10+3”的模式,即3周实习动员、10周入校实习和3周总结反思。为了保障对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服务,建设了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分散在不同实践基地的实习生、实习指导教师与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获取实习资源、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帮助。实习学生通过管理平台,可随时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选修专门为他们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获取学分;通过网络平台提交实习日记和教案,交流实习感想,获得指导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实习期间,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和督导教师,70余人次远赴全国各地走访实习学校,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实习学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我校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将参加不少于32学时的教育见习活动;第七学期需参加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活动;同时在各类教师教育课程中,也特别强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要求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实践环节的比重达到20%以上,使教育理论与教育见习、实习相互促动,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保证对免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特别规划500万元用于建设教师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采取学校建设和专业自主建设相结合的形式,建设范围包括中小学课程资源、师范生职业素养养成、各学科教学论教学资源等几个部分。目前学校已购置清华同方开发的“课程资源中心”,帮助师范生开阔眼界、全面熟悉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为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备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范例和素材,提高师范生的备课水平。自2010年春季学期起,资源中心将面向全校师范生开放,提供网络点播、在线观看等服务。搭建远程互动平台,突破见习时空限制。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规划200万元用于建立教育见习与实习的远程互动系统。项目建设目标是建立我校与实践基地学校点对点的视频交互系统,可用于视频资源的播放、采集,并可用于对实践基地教师的培训。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了保障免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原有六间微格教室的基础上,学校又为14个培养免费师范生专业单独配备了移动微格设备,用于课程教学以及学生自主教学技能的训练。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实训中心”,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工作。

在社会实践方面,学校开展了“名师导航计划”、教师基本功大赛等系列活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支教活动,如“三心、三小”假期社会实践(即采用小调查、小助学、小议政这三种形式,向社会表达和传递免费师范生的爱心、责任心和感恩心)。2009年、2010年暑期,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组建45支免费师范生社会实践队伍,近400名免费师范生分赴甘肃、广西、贵州、新疆、等15个中西部省份县级以下中学进行实践活动。学校各师范生培养单位为师范生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品牌活动,如文学院的“未来教师自我成长营”等,为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坚定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中小学名师面对面,接受言传身教。学校为免费师范生聘任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导师。兼职导师通过座谈、研讨、讲座等形式,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动态,促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跟踪调查与政策建议”(07JC88002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上一篇:加强教职工体育组织与管理 提高教职工身心健康... 下一篇:很高兴,他们又能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