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05 10:31:04

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前不久,晚饭后在校园里散步,碰到一位学校干部,背着一个大公文包,急匆匆地往家里赶。我随口跟他打了个招呼:“怎么这么晚了才回家?真辛苦!”谁知他竟向我诉起苦来,说是好多文件材料没看完,还得带回家继续加班。看来阅读再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文山会海”真是拖累了不少人。但是,要完成工作,就得看完那些似乎永远也看不完的各种文字材料:信函、文件、办公室之间的往来文书,专业或非专业的有关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讯等等。所以,阅读能力直接关系着工作的成功与否以及工作的效率,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迅猛到来,我们已置身于信息时代,阅读的材料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阅读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近几年,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或是其他类型的考试,语文和外语的考试内容中少不了阅读理解的测试,而且份量越来越重了;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录用公务员的考核中,总要考察应聘者的行政技能,而行政技能的考核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这说明阅读技能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而是一种必备的基本技能,是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是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既如此,阅读能力有没有办法提高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实践表明:经过不断的训练,阅读能力是可以显著提高的,关键是要掌握阅读的一些技巧。

首先,摈弃某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我国古人读书喜欢唱书,在那里摇头晃脑,一板一眼地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现在有些学生觉得古人读书的样子很有趣,也模仿着摇头晃脑地读书,民间称这种读书方法像“念荒年歌”,没动脑筋,小学生尤其容易如此,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其实晃动脑袋阅读是很不科学的,它不利于视线的聚集,直接影响了阅读的速度,消耗大量的体力。正确的做法是让脑袋固定不动,靠眼球的上下左右移动来扫描纵行或横行的文字,使大脑在安静的条件下充分地思考。

有的人阅读的时候,喜欢用嘴巴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对某些特定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这是必要的。譬如:旅游专业、师范专业……解说员、播音员、公务员、主持人、教师等等,他们要求对每一个字有着准确的发音。因此,用念书的方法来练习文字的发音是可以的,但非此类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也习惯性地念字就不妥了。因为念字本来就大大减缓了阅读的速度,不利于阅读效率的提高。有这种习惯的人,应该放一个手指在嘴上,并且紧紧地按住它,直到改掉这个习惯,采用默读的方式为止,因为默读比念字快得多。

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曾教我们读书的方法,说是要做到“五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耳到”,并且拿“聪明”的“聪”字来证明这“五到”,说人为什么聪明,是因为眼、耳、口、心、手都到位了。于是要求我们阅读的时候,用手指着一个个字读。后来我想“聪明”的“聪”字有耳、口、心,那两点“”算是两只眼睛,没有手,怎么要做到“手到”呢?我始终没明白,猜想老师只是要求我们用手指着字读,是为了认清每一个字。但是,有的人就形成了习惯,而这习惯很明显是阻碍我们的阅读速度,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应该改掉。阅读时,只要两手按住书本,不必指着字就行了。

其次,培养阅读时动脑的习惯。

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要完成这一任务,非要大脑的配合不可,没有大脑的记忆、加工,阅读的目的就达不到。只有集中注意力,让大脑围绕阅读材料充分地活动起来,才能学到知识,获取信息。为了尽量减少大脑开小差的机会,阅读时,应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专心致志地读。但是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发生,某些人安安静静,“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书,很长时间,他(她)一动不动地“紧盯”着书本,当你走过去一看,他(她)的书根本没翻动过一页。很显然,他(她)在做白日梦,这只会浪费时间和脑力。正确的做法是尽可能快地读完一部分(段落),短暂地停下来,在脑子里概括一下作者的主要意思和观点,把重要的地方打上记号,或把自己的想法简短地用笔记下来,就像点评《二十四史》一样。接着迅速读后面的内容,不能停在一个地方后,半天不动。考试的时候,很多考生容易犯这一毛病,碰上阅读材料的生词了,就停下来使劲地想,摆出一种不搞明白誓不罢休的架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是百思不得其解,结果影响了后面的答题。遇到这种情况,可搁置疑问或联系上下文猜测它的意思,然后迅速读后面的内容,以后有空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也许会恍然大悟。总之,大脑应始终围绕阅读材料快速的运转,不能停,也不能开小差,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

以前有一种说法,读书要善于把一本书读薄,然后再把它读厚。读薄一本书,就是指读书的时候,开动脑筋,感知所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善于归纳其要点,或者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样就把一本书读薄了。如果感觉所读材料很有趣,我们可以还原它,开动脑筋,仔细揣摩其文本和语言特色,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如果觉得所读材料有欠缺,需要完善和深化,我们也可开动脑筋,帮助作者补充有关内容,或者将有关知识迁移到更广阔和更深入的领域中,这样我们就把一本书读厚了。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脑力活动时刻相伴,离开了大脑的配合,阅读就没有了意义。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效率,就必须培养阅读时勤于动脑的习惯。

再次,尽量避免重复阅读(即回读)。

有的人认为自己阅读的材料非常重要,喜欢翻来覆去,反反复复地读,常常为了一个字或词,甚至一个标点没有看清楚或不理解而回头重读,这就是“回读”。这是很不可取的,它不利于阅读速度的加快,也不利于阅读时大脑的活动。很多考生面对试卷,领导干部面对红头文件,商贸人士面对经济合同,都会有这种体会。其实,如果你阅读一遍后,就应当已经懂得它的主要意思,没必要在那里反反复复全文推敲、琢磨,只需要对个别特别重要的段落、词语加以认真研究体会就行了。

造成回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为看的次数不够而怕影响理解的担心,又有为看得太快而怕看不清楚的顾虑,还有为看的视线跳跃不当而引起的阅读困扰。有时,我们的阅读视线在扫描一行后,转头寻找下一行,却容易回到原来一行,甚至跳到上一行或下面几行去了。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张白纸蒙住下一行的文字,然后从上往下,一行行地移动,眼睛就跟着露出的一行行字快速阅读。这样就避免了视线乱跳,不会漏过要读的内容,也不会重复读过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总之,要避免重复阅读,只要注意力集中就可以解决了。

最后,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要想提高阅读效率,选择合适的方法十分重要。我们常常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就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面对不同性质的阅读内容,我们应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在此,我们简要介绍五种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选择。

1.快速泛读法。

泛读又叫概览、粗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读物,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读物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它与略读法一样,常常与精读法相对而言。它只要求从读物整体着眼,在跳跃式的阅读中把握表述中心思想的主要句子,不必依次去读每一个句子,更用不着咬文嚼字。一旦对读物或片段有了一个概括的认识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有必要、有兴趣仔细地阅读全篇。

在浩繁的知识信息中查阅所需资料,可先运用泛读的方法了解有关材料的大意再进行筛选。在学习、工作的间隙进行消遣性的阅读,也可用泛读,为了了解某些领域的动态,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而进行涉猎性阅读同样可用泛读法。

运用泛读法,应注意两点:

(1)泛读时,注意力也应高度集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在大量的文字信息中捕捉到必要的信息。如果漫不经心、一扫而过,阅读后印象模糊,没有获得必要的信息,不能叫泛读。

(2)泛读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视觉范围要定,扫视速度要快。阅读完毕,最好能用简炼的语句概括材料的总体内容,小结自己的阅读所得。

泛读的具体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扫读法、跳读法、选择式阅读法、信息阅读法、略读法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有选择地使用它们。

2.精读法。

精读,是为了对读物内容作充分理解,在粗读的基础上,对读物逐字、逐句、逐段、逐章仔细阅读,达到深入理解领悟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法是一种层次较高的阅读方法,一般适合于教科书、经典著作、信息量丰富且价值较高的读物。

精读一般要求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把经典论述的句子找出来;

(2)对书中的名词、概念加以界定(特别是一些关键的词);

(3)对该书形成的背景(或理论产生的背景)应有所了解;

(4)归纳出基本观点和特征;

(5)同类的事物要比较;

(6)找出理论的体系结构和逻辑关系;

(7)分析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操作、原则、步骤);

(8)理解典型案例;

(9)分析其指导意义、可应用的领域、途径;

(10)找出其局限性和不足。

精读的具体方法也比较多,归纳起来有四种:四遍研读式、咬文嚼字式、点面结合式、比较鉴赏式等。

3.略读法。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迅速获取读物的大意或中心思想。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读物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阅读时,先把文章粗略地浏览一下,看看读物中是否有自己工作和学习需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然后确定读物是否值得细读。在查找资料时,如果没有充分时间,而又不需要高度理解时,就可以运用略读的方法。

略读有下列四个特点:

(1)以极快的速度阅读大量材料,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

(2)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

(3)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

(4)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达到的目的,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

略读可以运用下列技巧:

(1)要充分利用印刷细节,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书或文章进行预测略读。预测略读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以便把握大意,有关的细节及其相互关系;

(2)以一般阅读速度,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

(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抓住主题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细节不读,以求提高略读速度。

(4)注意转折词和序列词;

(5)若无需要,不必阅读细节。

4.寻读法。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熟练的读者善于运用寻读获得具体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

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读者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读物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在车站寻找某次列车或汽车的运行时刻,在机场寻找某次班机的飞行时刻,在图书馆查找书刊的目录,在文献中查找某一日期、名字、数字或号码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寻读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寻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整段的文字直接映入大脑,不必字字句句过目。视线在印刷材料上掠过时,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要稍作停留,将它记住或摘下,既保证寻读的速度,又做到准确无误,所以寻读技巧也很有实用价值。

为了有效地进行寻读,读者应运用下列技巧:

(1)利用读物的编排形式。大多数读物,不管其来源如何,它们都是按照某种逻辑方法排列的。如词典、索引、邮政编码簿、电话号码簿以及其他参考资料簿等,往往都是以笔画或字母顺序来编排的。当然有的读物则是按类别性质、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的。我们可以根据读物的编排方式,很快查阅相关的信息,要知道某事是何时发生的,可查日期;某事是谁做的,可查人名等。

(2)利用章节标题和说明。寻读之后,首先看看文章标题或章节标题,确定文章是否包含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哪一部分包含哪些材料,这样可以直接翻到那个部分,进行寻找。

(3)抓住提示词。注意留心与那个具体信息有关的提示词。例如,在报纸体育运动版上寻找某田径运动员的某项运动成绩,他的国名是提示词,找到提示词,就可以采用一般阅读速度,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5.计时阅读法。

顾名思义,计时阅读就是指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读完一定量的阅读材料。它是一种训练阅读速度十分必要的有效方法。计时阅读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随手记下,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总之,高效的阅读是现代社会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只要认真总结经验,讲究方法,加强训练,反复实践,阅读能力是会不断提高的。■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2.周斌.雅思阅读四大技能【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7(2).

上一篇:苏湖教法的创新性及其积极意义 下一篇:探寻苏轼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