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SWOT分析

时间:2022-10-04 09:55:16

中国新能源SWOT分析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传统石化能源。传统石化能源的日益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旺盛需求形成了尖锐的能源供需矛盾。如果不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推进能源供给的多元化,那么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严重受限于传统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这迫使人类必须寻求到新的能源以替代传统石化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由于具有无污染性和可再生性,成为了最理想的化石能源替代品。以新能源的特征优势为基础运用 SWOT 分析找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而制定发展新能源的战略规划。

【关键词】新能源 特征 swot分析

一、新能源(energy sources)及其特征

1981年8月,联合国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题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会议。本次会议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内罗毕行动纲领》,意在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并第一次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即“新的可以更新的能源资源,通过新技术和新材料进行开发利用,它与常规的石化能源不同,能够实现持续利用,经消耗后能够迅速得到恢复和补充,使用过程中污染物产生量极少甚至没有,对环境损害程度很小。”当前对于新能源的定义,通常是指非传统、对环境影响少的能源形式及储藏技术,基本直接或者间接源自于太阳或者地球内部热能,具体来说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和海洋能、地热能、氢能以及生物燃料所产生的能量。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具有两大优良特特征;一是生态友好性,人类的发展无止境,而自然界的承载力有限。二是可再生性,可供开发的能源储量非常大,如太阳能、氢能等,和常规能源的储量相比完全不是同一个数量级。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SWOT分析

(一)strength(优势)。

1.资源优势

根据资源分布地点的不同,而各具优势,沿海城市和地区海洋能资源丰富。我国沿岸潮流资源根据对130个水道的计算统计,理论平均功率为13948.52万kW。这些资源在全国沿岸分布,以浙江为最多,有37个水道,理论平均功率为7090MW,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以上。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我国、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于世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我国幅员辽阔,陆疆总长达2万多公里,还有1800O多公里的海岸线,边缘海中有岛屿5000多个,风能资源丰富。我国现有风电场场址的年平均风速均达到 6米/秒以上。通过地质调查,证明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其中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在2000亿吨标准煤当量以上。

2.产业优势

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特征显现,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西南、西北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依托区域产业政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集聚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特色明显。总体来看,未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在空间布局方面仍将持续朝政策支持力度大、资源丰富区域集聚。

3.政策扶持优势

2002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制订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规划指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应该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实现“三化”,即新能源企业规模化,新能源产品标准化,新能源技术国产化,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更上一层。2008年3月18日,我国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制定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激励措施。中国政府网全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培育和发展太阳能发电,水利发电,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完善新能源产业产品的价格机制及税收机制,实施新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配额制并落实新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和电力体制改革等。

(二)Weakness(弱势)。

1.政策支持不到位

我国在鼓励新能源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明确了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制定了中长期总量目标与发展规划。但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各级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

2.市场保障力度不够

可再生能源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从而使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新能源产业要发展,必须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我国在新能源消费补贴方面做了一些规定,但只是针对部分新能源产品,如新能源汽车,对于其它领域的消费补贴制度尚未完善。新能源企业的高投入和高成本较难为企业带来利润,成为制约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又一瓶颈问题。

3.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除水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外,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当前国际上流行的MW级先进风电机组、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太阳能光电所需要的多晶硅原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设备和材料全部依赖进口,甚至在进口时还面临技术壁垒的封锁。

(三)Opportunity(机会)。

1.政策机遇

国家政策为风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005 年 2 月 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进一步确定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指明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向,从法律上给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保证。2007 年 9 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再次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规划了蓝图。2009 年 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其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以及促进新能源的健康发展成为一大亮点。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存在范围广、开发与利用简单,是一种技术比较成熟、很有开发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符合了国家的能源方针政策。2009 年 9 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争取到 2020 年中国“非石化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左右”。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到 202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量在 2005 年的基础上下降 40%~45%的目标。

国家政策方针及国际承诺给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热点项目,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其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甘肃省委也相应提出了建设“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部署,把酒泉风电产业发展上升到了国家能源战略层面,将在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

2.市场机遇

首先,全球性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问题迫使人们开发利用新能源。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会导致石油的过度消耗,可获得的石油储量大幅减少,使得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消耗殆尽。

其次,大量消耗化石能源所排放出的有害气体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为解决能源危机和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把开发新能源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放在重要战略地位,纷纷提出了新能源发展蓝图及目标。新能源由于具有诸多优点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发展重点,而在我国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必由之路。石油价格高增长、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不断增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是发展新能源成为必然。

(四)Threat(威胁)。

1.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威胁

由于我国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不够,使除水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外,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当前国际上流行的MW级先进风电机组、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太阳能光电所需要的多晶硅原料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设备和材料全部依赖进口,甚至在进口时还面临技术壁垒的封锁。

2.国际金融威胁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到世界各国。虽然中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但由于股市低迷、银行利率下降、人民币升值及消费指数的上升,消费者消费结构已经趋向保守。企业受国内外经济影响,节约成本也是他们首先要考虑的,从而延缓了新能源的发展。

3.投资过热问题

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国内国际大量资本涌向新能源市场,许多国有制造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纷纷转向新能源产业,在国内企业转向新能源产业的同时,国外知名的设备制造企业也看好中国市场,纷纷采用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设立制造厂或研发中心,这些国外企业的进入对中国新能源产业既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挑战。但由于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规范与引导力度还不够,使得新能源产业呈现出无序发展的状态,“跑马圈风现象”十分普遍。缺乏规范与引导,新能源产业投资热情过高,可能出现市场过热与产业泡沫。

三、结论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与能源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之间已形成尖锐矛盾。同时消耗资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中国能源需求迅速增加,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要更好的发展新能源不仅需要资金政策,技术还需要对人类自身的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国家间的合作,打破技术贸易壁垒等。

参考文献:

[1]Shyamal Paul Rabindra N.Bhattacharya.Causality relationship conflicting results[J].Energy Economics,2004.

[2]王革华.新能源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王云.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分析及政策选择[J].经济问题,2006.

[4]时憬丽.可再生能源电力定价机制和价格政策研究[J].中国电力,2008.

上一篇: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人均GDP的分析与预测 下一篇:企业间贸易融资业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