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研究: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2-10-04 08:35:46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研究:回顾与展望

【摘 要】 本文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将研究成果总结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审计师知识观点;一种是审计师与客户紧密联系观点。然后对最新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投资者研究视角的分析是一种好的选择,其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服务,并对完善审计质量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审计任期; 审计质量; 审计师知识观; 客户紧密联系观

一、引言

审计师的作用是对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告进行独立鉴证以增加其可靠性,其重要服务特征体现在通过提供审计报告来提高特定公司的财务信息质量,为投资者提供比较“保险”的信息,降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风险。因此,审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财务信息质量的高低。早在20世纪80年代,DeAngelo(1981),Watts&Zimmerman(1986)的研究就表明,审计质量可以定义为:市场所评价的审计人员发现客户违约行为和愿意披露客户违约行为的联合概率。审计人员发现客户违约行为的概率,取决于其专业胜任能力的高低,它不仅包含必要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审计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高度的职业谨慎,而且还包含熟悉客户的行业和经营特点、运作流程和会计规则;而审计人员披露客户违约行为的概率,则取决于其独立性的强弱,即审计人员在形式上是否与客户之间存在任何利害关系,在实质上是否保持了客观公正的态度。而对客户经营活动的熟悉程度将决定专业胜任能力与独立性的高低,这种熟悉程度由于无法进行量化,人们便选择审计任期作为衡量标准。虽然,审计任期越长,注册会计师与客户间的“学习曲线效应”越明显,即获得同样审计质量时,所耗费的审计时间变少,这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来讲,均有益处。安然事件后,这种观点得到反驳,人们认为,审计任期过长,审计师对于“准租金”的依赖程度就会过大,这些可能会对审计的独立性造成威胁,引起审计质量降低。总之,这两种学术观点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答案。在我国,尽管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于2003年10月8日了《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要求自2004年1月1日起,签字注册会计师或审计项目负责人连续为某一相关机构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5年。似乎审计任期问题已经形成定性,但有关的研究和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审计任期问题依然是学术界和政府监管部门关心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综述分析,并从近几年的审计任期问题研究趋势中寻求进一步解决该问题的研究路径,为我国审计任期问题提供政策性建议。

二、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正相关研究:审计师知识观点

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正相关研究认为,随着审计师任期的延长,审计次数的不断增加,审计人员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特点和交易流程、运营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行业的市场竞争地位、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等,从而更好地鉴别客户会计报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搜集适当的审计证据,最终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与此同时,审计人员的审计效率也会不断提高,投入的审计人力可以相对减少。笔者将其归纳为“审计师知识”观点。这种观点体现了审计任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积累的影响,尤其是对审计人员检查客户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或虚假陈述能力的影响。由于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在检查财务报告是否存在重大错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专门技能的获得被认为是对新任审计人员提出的重要学习曲线。对此,Palmrose(1991)研究发现,在新获得审计业务开始的几年,审计人员更容易遭遇审计过失的诉讼,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新任审计人员缺乏经验,不能识别客户特殊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2)质量控制咨询委员会研究了1979至1991年间发生审计失败的406个案例,得出的结论为前两年对特定客户进行审计发生审计失败的概率通常是其他情况下的三倍。Carcello和Nagy(2004)研究分析了1990-2001年间被指控有舞弊行为的公司财务报告,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为:财务报告的舞弊更可能发生在审计任期的前三年。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审计次数逐渐增多,审计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交易流程,有利于更好地鉴别客户会计报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搜集适当的审计证据,最终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正如Willenborg(1999)的研究表明,审计任期的延长有可能改善注册会计师专业技能而提高审计质量。对于该问题Geiger和Raghunandan(2002)以美国证券市场1996年至1998年间破产的公司为样本,对这些公司破产前的审计意见与审计任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短审计任期情况下,审计失败的可能性越大,在长审计任期情况下审计质量反而越高,审计师能更好地发现审计客户的财务报表中是否有盈余管理的现象。Johnson,Khurana和Reynolds(2002)以非预期的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以及应计利润项目的持续性作为衡量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指标,对审计任期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进行考察。他们发现,和4至8年的审计师任期相比,2至3年的审计师任期情况下财务报告质量更低,同时,在9年以及9年以上的长审计师任期情况下,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并没有下降。这说明,长审计师任期没有损害审计质量。Myers&Omer(2003)以美国证券市场上1988年至2000年间的公司为样本,使用Jones模型估计出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提出了简单的线性关系假设,经过回归分析,发现长审计任期抑制了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会计利润上的操控能力,即审计质量得到了提高。国内学者夏立军、陈信元和方秩强(2005)研究了审计任期与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审计任期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正相关的结论只有在大规模事务所中成立,而在小规模事务所中没有显著关系。结果说明审计任期增加并没有损害审计独立性,并且在大规模事务所中,审计任期增加,审计独立性反而更好。这也说明了审计任期的增加可以提高审计独立性,有利于审计人员发现财务报告中的虚假信息。

三、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负相关研究:审计师与客户紧密联系的观点

同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正相关研究结论的观点相反,部分学者认为,与客户保持长期的业务关系,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形成亲密的关系,并且在符合客户管理人员的利益之下提供亲密的鉴证服务。进而,这种“亲密性”会导致审计人员更加自满并且在对客户的会计实践中缺少应有的怀疑态度和以“知识自信”为基础的判断(Johnson,Khurana&Reynolds,2002)。换句话说,审计质量由于审计师与客户可能存在的这种亲密关系,会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而降低,更会导致审计人员对客户的会计系统和对自己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形成思维定势,从而拒绝接受新的审计方法,降低审计质量。笔者将其总结为“审计师与客户紧密联系”观点。这种观点,早在1961年,Mautz和Sharaf就指出,与客户建立联系的时间越长,审计人员越会缺乏挑战精神,审计人员与客户之间将形成过于亲密的关系,使其对熟悉的事物失去应有的职业判断谨慎和敏感能力,产生了固有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发现被审计单位潜在的一些问题,损害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此后,Deangelo(1981)认为,审计服务期限越长,越可能与客户建立私人友情,产生“经济依赖性”,从而使审计师的独立性及客观性受损。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随着审计单位的独立性变化而变化,独立性越高代表审计越有可信度,信息质量越高。国内学者刘骏(2005)认为,现任审计师面临保住客户公司的压力以及客户公司在长期的业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融洽关系,会对审计师采取措施恰当处理重大财务报表问题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罗党论等人(2007)以1995年至2002年中国证券市场3 4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委托关系持续时间在五年及五年以上的上市公司,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加严重。

四、研究评述与建议

(一)研究总结与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两种观点的回顾,笔者认为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不能简单的认为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审计师知识”与“审计师与客户紧密联系”观点两者之间也并不矛盾。前者侧重于任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影响,后者侧重于任期对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影响,而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又是同时影响审计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审计师知识”观点强调的是审计质量会随着审计任期的增加而提高(单向的正面影响),“审计师与客户紧密联系”观点强调的是较长的审计任期会影响独立性而降低审计质量(单向的负面影响),因此,结合两种观点综合分析得出的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应当是非线性关系,即在一定的审计任期之内,随着任期的增加审计质量不断提高,而在超过了该任期之后,审计质量又会下降。近来的研究也已出现研究二者呈非线性关系的趋势。

从上述文献回顾中不难发现,关于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是从两个视角来进行的,一个是编制者视角(财务报告编制者),另一个是投资者视角。前者是指以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告中出现的重大错报、非操控性应计或者重新表述等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后者是指从投资者感知的审计质量,以平均非正常收益、信息风险或资本成本等间接研究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认为,编制者编制的财务报告,是为了如实向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解除其受托责任,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观性,但是其没有很好的着眼于需求,只注重资源委托者的信息需求,忽视了其他使用者的需求。而如果从投资者的视角衡量审计质量,则符合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目标:为现有的、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有关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和不确定性信息。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相比,在当前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模化的背景下,投资日益分散化和多元化,委托者不再单一,不只是资源的所有者,还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政策等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委托者对受托者的关注从履行责任转向投资对象获利能力、增值能力以及承受风险的能力,此时的决策有用观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更加充分体现了财务会计信息要为信息使用者服务的决策有用观。

但是,实证证据很大程度上是以编制者视角为基础研究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基本上与“审计师知识”观点一致,尤其是对于短审计任期,表明了审计失败(如,检查虚假报告或财务报告重大错报的失败)在审计任期的前两年是经常发生的(Carcello and Nagy,2004)。相比之下,从投资者视角来研究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文献是相当稀少的,仅仅找到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例如,Mansi,Maxwell,and Miller(2004),对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与公司负债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审计质量和审计任期与负债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并且在那些发行非投资级债券的公司中这种关系更为显著;Ghosh和Moon(2005)用盈余反映系数(ERC)作为投资者感知盈余质量的替代指标,研究发现盈余质量与审计师任期正相关,而且发现随着审计师任期的增长,报告的盈余对证券评级的影响在加大,结果显示投资者和投资中介认为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质量在提高。审计作为会计信息鉴证的第三方,其职业目标亦应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研究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最恰当的角度应该是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满足客户投资者需要的程度,即从投资者决策角度来研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因为投资者对于审计质量的认识在维持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的信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Levitt,2000),这也会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监管当局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政策性建议

在我国不完善的审计环境下,提高审计质量最根本的方法在于“治本”,找到导致审计质量低下的本质原因。同时,根据对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文献回顾,笔者认为也不能忽视审计任期太短或太长会给审计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应该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解决审计任期过短或过长所带来的问题。

1.监管者层面

一方面应当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当采取一些措施加大对审计同一家上市公司任期比较长的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力度,如加强对过长或过短审计任期的信息披露,而不是实行强制轮换或限制变更措施。如果要真正提高审计质量,监管者更应该关心的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制度根源,如不合理的股票发行和审核制度、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以及与审计失败有关的民事赔偿机制的缺失等因素。另一方面应当加大会计师事务所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目前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违规行为处罚手段单一,缺乏力度,没有起到应有的惩戒作用,民事赔偿机制尚不健全,使大量投资者受到虚假审计报告的误导而遭受损失。如果从法律上加大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可以起到威慑作用。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注册会计师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

2.注册会计师层面

作为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需要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始终将职业谨慎作为执行审计业务的立身之本。坚持独立性原则,秉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对被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另外,还应当不断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诚信教育,完善整个行业的诚信建设。建立科学适用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诚信监督和评价工作,并把诚信评价纳入到年检制度当中。

3.被审计单位层面

应当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我国审计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于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能仅仅照搬国外经验,而是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制度进行创新。与此同时,还应该着力培养成熟的市场投资者,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形成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只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培育成熟的市场投资者,才能提高整个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发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 Watts,R.,and J. Zimmerman. 1986.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2] Palmrose Z.V.1991.Trials of legal disputes involving independent auditors:Some empirical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49-185.

[3] Carcello,J.,and A. Nagy. 2004. Audit Firm Tenure and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3(2):55-70.

[4] Geiger,M.,and K. Raghunandan. 2002. Auditor Tenure and Audit Reporting Failure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1 (1):67-78.

[5] Johnson,V E.,Khurana,I.K.,Reynolds,

J.K..2002.Audit―firm Tenure an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4):637-660.

[6] Myers,J.,L. Myers,and T. Omer. 2003. Exploring the Term of Auditor-Cl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Quality of Earnings:A Case for Mandatory Auditor Rotation?[J].The Accounting Review 78(3):779-799.

[7] 夏立军,陈信元,方秩强.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3).

[8] 李爽,吴溪.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报告行为:监管视角与经验证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上一篇:内部审计实证研究:文献述评与启示 下一篇: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