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陶瓷(下)

时间:2022-10-03 08:56:02

中国的陶瓷(下)

中国陶瓷到了宋代,无论从烧制工艺还是从社会需求,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宋瓷的光彩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考古发现宋代瓷窑遗址遍布于全国19个省区的140多个县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其中最著名的,北方有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系,南方有龙泉窑、越窑、景德镇窑、健窑系。宋代朝廷对烧造瓷器十分重视,诏令烧制水平高的瓷窑如定窑、耀州窑等制作“贡瓷”,专供皇室使用。随着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宋朝开始设置“官窑”专门制作宫廷用瓷。

宋代瓷器的一大特点是有“官窑“和”民窑”之分,而且“官窑”和“民窑”制作的瓷器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官窑”瓷器在造型方面多仿古铜器、金银器或玉器,尺寸有严格要求,形体规范,瓷器装饰以釉质取胜,表现出宫廷专用品的雍容典雅;“民窑”瓷器的造型则讲究实用而灵活多变,装饰讲究刻、划,彩绘的多样化,以适应社会人群的各种审美需求。

说到宋瓷,不能不提及“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所烧制的瓷器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了前人的成就,而且即使后人仿制也无有企及者,表现了宋瓷的最高水平。汝窑瓷器传世稀少,据说目前传世不足百件。汝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位居榜首,明代学者称“宋时窑器,以汝窑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后人考证,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在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汝瓷的特点是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工艺极其考究,细润的瓷釉给人们带来清淡含蓄、自然质朴的观赏享受。北宋的官窑应在汴京(河南开封)。官窑瓷器以澄泥为范,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瓷釉洁净莹澈如肌似玉,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的“紫口铁足”更使官窑瓷器增添了古朴典雅之美。明《宣德鼎彝谱》将哥窑列在汝、官之后,钧、定之前。哥窑瓷器的一绝是“金丝铁线”迂回穿插,交织如网,为宁静的釉面增添了不俗的韵律美。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禹县,所产之钧瓷后人常比之“黄金有价,钧瓷无价”。钧窑开辟了瓷器高温色釉装饰的新途径,其所烧制的玫瑰紫、海棠红等铜红窑变釉绚丽斑斓、精美绝伦,有人曾用“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来形容钧瓷釉色的变化无穷。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县,在五大名窑中唯一主产白瓷,素有“定州白瓷瓯,颜色天下白”之美称。定窑白瓷的釉面多见流淌痕,俗称“泪痕”,由于釉层薄而均净,胎壁上细密的罗纹清晰可见,此为鉴别定窑白瓷的要领之一。定州白瓷多以刻花、划花、印花或描绘花进行装饰,淡雅中透露出高贵华美。

除上述“五大名窑”之外,还有千峰翠色的越窑秘色瓷,刻花犀利的耀州窑青瓷,胜似美玉的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青白瓷,朴实无华的磁州窑白釉剔划花瓷以及变化莫测的建窑结晶釉瓷等。宋金时期南北各地还形成了工艺技法、装饰风格相类似的瓷窑体系,这是由于制瓷原料的自然分布和名窑产品的品牌影响造成的。例如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磁州窑系、钧州窑系;南方地区的越窑系、龙泉窑系、建窑系、景德镇窑系等,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

元代是中国陶瓷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公元1278年即元王朝统一中国的前一年,元朝庭在江西景德镇设置了专门烧造官窑的“浮梁瓷局”,并把各地优秀的制瓷工匠集中到景德镇,为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传世或出土的署有“枢府”或“太禧”款的卵白釉瓷就是由“浮梁瓷局”督造的为“枢密院”(元代最高军事机关)和“太禧宗院”(掌管祭祀的官署)烧造的专用瓷。元代青白瓷的胎改为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瓷胎中氧化铝含量提高,拓宽了瓷器的烧成温度范围,减少了变形,提高了成品率,同时也为烧造颇有气势的大件器物创造了条件,成为景德镇瓷器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种“二元配方”成功地造出青花、釉里红、卯白釉、蓝釉、红釉等瓷器新品种、逐渐使全国的制瓷重心向景德镇转移。元朝政府实行“匠户”制度,对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比较重视,致使陶瓷手工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产品不仅做工精细,而且烧制工艺也转成熟。公元1279年元王朝统一了中国,随着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刺激了陶瓷业的繁荣兴盛,元代瓷器所显示的美学风貌不仅受到国内民众喜爱,也得到了异域民族的青睐,一时畅销海内外。

元代景德镇窑的成就为景德镇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专门烧制宫廷用瓷,每逢大量烧造时,朝廷都派宦官至景德镇督造。明代御窑厂内部分工很细,设大碗作、碟作、盘作等23个作坊。这种分工协作使生产专业化有利于提高瓷器质量。明代景德镇御窑厂历时200余年,从传世品及出土文物看,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鲜红釉,祭蓝釉、甜白釉瓷等,成化年问的斗彩釉,弘治年问的黄釉瓷,正德年间的孔雀绿釉瓷,嘉靖年间的瓜皮绿釉瓷以及万历年间的五彩、素三彩瓷等,为后世彩瓷发展开创了先河,“万历彩”也由此成名,集中体现了明代官窑瓷器的精美绝伦。朝廷烧造瓷器不惜工本。据文献记载。明代烧造每件瓷器的平均耗资约为白银一两。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有了重大的改进,即由以往的水汽法改为煅烧法,这一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发色亮丽,给人以清新雅致之美感。明代德化窑白瓷别具一格,尤以瓷塑大师们创造的观音,达摩等宗教人物塑像均成为传世珍品。

清代景德镇窑沿袭明代制度亦分为官窑和民窑。清代统治者革除了明代在手工业生产管理中的弊端,将明末出现的“官搭民烧”作为定制,出现了官民竞争的场面,刺激了民窑的发展。清瓷的黄金时代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俗称“清三代”。在皇帝的直接关心下,清代御窑厂亦设23个作坊,但其中的“仿古作”和“创新作”是明代没有的,由此也决定了清代御窑厂瓷器的特点为仿古加创新,不仅恢复了明代瓷器中所有的花色品种,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新品种。从传世实物看,康熙朝的青花瓷浓淡有致、色彩明艳、别具风格,可以说将青花瓷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康熙五彩的重大突破在于发明了釉上蓝彩工艺,其浓艳程度超过青花,改变了青花五彩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官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大清律中就明确规定,除非皇帝下旨赏赐,就连皇亲国戚都不得使用官窑瓷器。但是王公贵族倒是可以自己掏钱烧制瓷器。清代陶瓷的一个特点是各地民窑得到了大的发展。随着陶瓷外销、西风浙入,受到外来影响,清代陶瓷产品更加多姿多彩,为中国陶瓷史增添了光耀灿烂的篇章。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抗击高血压 下一篇:提高免疫力抵抗“超级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