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职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10-03 08:26:19

对农村中职生职业能力的思考

摘 要: 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针对中等职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职业能力过低、尤其是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相对过低,从而导致在就业和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的现状,结合我校近几年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的情况,笔者对学生职业能力基本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农村; 中职生; 职业能力; 剖析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121-01

近年来,农村职校毕业学生就业总体情况较好,但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普遍不强、适应不了岗位需求、频繁跳槽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少部分学生半途而废,甚至还有学生因畏难情绪而放弃学业,过早的流入社会,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学生现状

农村职校的很多学生家长在外务工,孩子成为“留守子女”。家庭教育几乎成为空白。这些学生大多迫于无法选择就读高中考取大学的途径或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才选择了职业学校,他们的学习基础薄弱,在“中考”的优胜劣汰中被淘汰下来,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学习态度大多不端正。加之自身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受家庭因素和社会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不健康或亚健康,他们意志薄弱,自控能为差,甚至行为怪诞,对前途悲观,缺乏自信,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不善于与人交流和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部分学生在职校也是勉强拖到毕业,参加就业的中职毕业生大多是在17岁到18岁,心理上还不完全成熟,心高气傲,对社会认识不足,期望值太高,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急于求成,没有自我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学相对薄弱,就农村职校实际而言,许多学校由于投入不足,校内实践设备和校外实训基地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所需,部分专业的实践课根本无法完成。其二、在师资力量方面还有待于加强和提高,许多专业课教师实践水平及专业能力一般,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形成了教学与实践的脱节现象。教师接受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很少,更不用说到企业一线去学习和实践。其三、学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培训方法呆板和陈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拓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能力培养的方法上太过单一和落后。培训效果不言而喻。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

(三)社会及家庭影响

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贫困县经济落后,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尽管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给了职业教育很大的政策支持,但仍有很多贫困地区未能冲破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此外,人们对职教还有些偏见,认为上职校没出息,毕业以后只能是“蓝领”,显然不如上高中考大学有面子;还有很多家长认为:上职校毕业后还是打工,不如早些挣钱,许多职校生因此而辍学,这也是导致职校生高流失率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充分发挥德育课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纪教育,使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团结协作意识、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改进德育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注重教育效果,做到知行统一;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开展礼仪教育,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造就健全人格。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各任课教师结合各科教学实际,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二)以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1.改革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应循序渐进、分段实施,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优化知识结构,整合教学内容。通过课程综合化、教学模块化和学分制等方式,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知识传授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同步进行。按照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一体化的思路,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师要由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推动者、管理者,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了理论,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在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实际考虑少;用统一标准和尺度衡量学生,忽视学生的差异,要从职教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学生情况,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发掘和培养学生专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主动发展。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学会”到“会学”,变单一渠道为多渠道获取知识。

(三)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大课堂。给他们提供各种与工作环境实际接触的机会,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专业的企业,以一个“准员工”的身份去了解和认识企业,接受企业的管理,了解企业文化,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亲身体验和感受,增强感性认识,开阔视野,认识社会和了解工作过程,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社会意识、工作意识同时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增强生存意识和危机感。

(四)适应职业教育要求,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之一,教师要首先树立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把素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工作之中,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进行,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一体化的原则,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还应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方式,不断加强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聘任制度,疏通行业人员到学校就职的渠道,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由行业转入教师系列,有利于将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方法、手段带入课堂,为提高学生技能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职校生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感,觉得自己是失败者,缺乏自信心。他们在内心里渴望成功、追求成功,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点和长处。学校要组织各类活动,如知识讲座、竞赛、文体活动、劳动、青年志愿团队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们看到自身的潜力,唤起对未来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平民教育,中职生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低是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所在。如何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热爱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提高职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必须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企业几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上一篇: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ISO9000八项原则在建筑检测企业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