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3 17:30:19

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

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篇1

根据鲁政办督字[20__]2号通知要求,现将济宁市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情况

1月15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参加会议的领导召集济宁全体与会人员对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认真研究,对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1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听取了会议精神汇报。1月20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市直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总结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村形势、谋划安排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对会议精神进行贯彻落实。1月中下旬,市直农口各部门分别陆续召开党委(党组)会议、局长(主任)办公会议、全体机关干部会议、系统县市区局长(主任)专业会议等进行传达贯彻,并结合总结20__年度工作,对20__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截至2月20日,全市已有6个县市区召开专题或综合会议对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近期,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先后分析当前全市“三农”形势,由市委农工办牵头组织农口有关部门参加,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政策措施。会议拟于3月上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三农”形势,研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措施,部署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整个会议筹备情况近期向市委常委会进行汇报。

二、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实现工作指导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和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发展五大重点,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努力实现农业综合产出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400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工作中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突出规模开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围绕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度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区域布局、规模推进”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要求,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六大专业生产区和五大规模种养基地建设,引导特色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种植业加快发展精细瓜菜、设施瓜菜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品;林业集中实施封山育林、绿色通道、湿地保护与恢复、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苗木花卉和绿化示范村六大工程建设;畜牧业加快发展“两牛”(肉牛、奶牛)、“两鸭”(肉鸭、蛋鸭),培植畜禽主导产品生产区;渔业突出抓好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三大重点。

(二)突出项目带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鲁南经济带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规划建设的机遇,围绕培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新优势,加快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集中筛选确定一批重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实行重点包保,重点招商,集中扶持,强力推进,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100家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当时候召开高规格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贯彻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三)突出关键环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围绕培植市场竞争新优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经营,重点抓好规划建设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标准化配套技术推广普及;二是依法加强示范区内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三是继续抓好农牧渔三大质检中心和质检体系建设,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四是把好“三品”认证关,加大认证申报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生态建设,推进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围绕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培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再上新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和大型养殖场沼气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再有300个行政村、3万农户完成“一池三改”。(五)突出基础保障,加强农业农村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去冬今春规划的投资7.8亿元、1.49万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治淮东调南下、南水北调东线济宁段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健全完善田间排涝灌溉网络体系。加大以土地治理项目、三期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抓好种养基地的设施配套。继续加强山区、湖区、滩区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均衡发展。巩固扩大村村通自来水成果,力争再解决101个自然村、6.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机械化,重点鼓励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等新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继续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

(六)突出政策落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逐步构建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严格落实“四项补贴”政策,规范操作程序,提高运作效率,确保及时兑现到位。按照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

(七)突出示范带动,搞好新农村建设亮点培植。围绕深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培植五个方面的亮点:一是围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通过扩大管理权限、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等,尽快形成镇村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培植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二是围绕发展富民新产业,培植一批特色专业亮点乡镇、亮点村;三是围绕孔子文化、运河文化产业开发,培植一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四是围绕村镇规划建设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培植一批村庄合并、整体搬迁、社区化管理及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的示范乡镇和亮点村;五是围绕推进农村土使用权地流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农村生产生活社会化服务、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农村社区化管理,培植一批示范亮点。

工作中重点强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三农”工作,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的综合机构,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和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强化合力帮扶。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工作;继续抓好市直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强化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强化督导考核。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定期检查督导,年终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三、当前农业生产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各项工作。一是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加大春季麦田管理力度。针对今春小麦苗情、墒情和入春气温回升慢的特点,坚持因苗保控、科学管理,对三类苗以保为主,二类苗促控结合,一类苗先控后促,陆续采取顶凌划锄、二三类苗返浆期趁墒耠肥、返青后浇水、起身拨节阶段重施肥水、适时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预防春霜冻害等技术措施,全面培育春季健壮个体和高素质群体,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基础。二是立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强化关键环节技术指导、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的同时,抓住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冬春蔬菜大中拱棚技术指导和管理,努力扩大设施性、保护地栽培面积,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来自种植业收入。强化节日期间南四湖及其贯通河道渔业生产秩序检查,强化科技服务和管理,推进春季渔业发展。三是立足抗旱防汛,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强化农田水利设施支撑,深入推进工程、资源、民生、城市、生态水利五大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5.02亿元,铺开各类工程1.36万项,出去机械7436台,投入工日1782万个,完成土石方4391万方。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注册的246座小型水库进行安全排查,编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农机部门在搞好农机安全教育、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机年检的同时,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立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抓住节后多数畜产品市场价格较高时机,采取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做好消毒灭源工作、防止疫病发生,严把检疫关口、杜绝疫情传入和传播,强化疫情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等多项措施,实行春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疫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扎实做好重

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五是立足促进生态林业发展,开展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活动。围绕绿色通道、封山育林、果品质量安全区建设、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绿化示范村镇建设林业六大工程,近日,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六大工程、春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进行部署安排。六是立足防灾减灾,搞好气象预报信息服务。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加强乡村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畅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七是立足扶贫帮困和谐发展,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认真贯彻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建立健全防火减灾救灾机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冬春期间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冬令期间,全市共向灾区困难群众发放救灾资金1030万元,救济粮4103吨,棉衣被26431件,救助16.9万人次;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全年计划为100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房屋7.5平方米,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四、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鉴于目前各地“三农”工作综合机构不健全、设置不统一、工作关系不理顺的实际,根据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要求,建议省里尽快作出规定,明确机构编制和职能定位,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三农”工作综合机构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

二是构建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要求的长效机制。真正把中央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位,从领导干部配备使用、领导责任分工、领导精力分配、强农惠农政策完善、资金投入增加以及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落实,并逐步形成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篇2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马凯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2年,全国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圆满完成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有大改善,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10年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克服多种困难和风险挑战,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1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开辟了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新纪元,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党的十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经济社会体制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二元体制障碍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会议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高风险、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阶段,要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理顺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种粮务农获得合理利润;要不断增加农业补贴,使之成为发展农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会议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要求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会议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要在“收入倍增”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今后一段时间,农民收入至少应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并力争超过。要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营造有利环境条件,不断开辟就业门路、拓宽增收渠道。

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就是要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再获丰收,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势头不减弱,继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消除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会议提出,明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挥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带动作用。

(二)继续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三)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四)继续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强化农村社会公共安全保障。

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篇3

为了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全县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提前筹划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的总盘子,表彰震后重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利用当前一段农闲时间,着重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农村路网建设和明年农村经济工作筹备等四个方面入手,努力完成全年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任务,为明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级四套班子在家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县直各部门及省、市驻民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骨干企业负责人,全县215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以及抽调到乡村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的县直部门干部共400多人。

今天的会议会期半天,共有四项议程,时间紧,内容多。要求大家关闭手机,严格遵守会场纪律,认真领会会议精神,会后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请县委副书记***同志总结今年农村经济工作,安排部署明年农村经济工作。

会议第二项议程,请县委副书记**同志安排部署基层组织建设、农民培训和农村公路建设工作。

会议第三项议程,表彰奖励震后重建先进集体和个人。

首先,请县委副书记***同志宣读县委、县政府关于对在“10·25”地震震后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的决定。

请县级四套班子领导为震后重建先进集体颁奖。(名单和顺序)

请县级四套班子领导为震后重建先进个人颁奖。(名单和顺序)

会议第四项议程,请县政府副县长***同志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2005年度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责任书。(签订责任书顺序)

会议第五项议程,请县委杨书记讲话。

今天的会议是全年工作处于全面攻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动员全县干部群众鼓足干劲,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会议对全县今年以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明年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就近期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农村路网建设等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对震后重建中涌现出的25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会议最后,县委杨书记就如何开展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意见,对我们做好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会后,大家要结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杨书记的讲话精神,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深入宣传,切实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各乡镇、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保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和广大群众当中。各乡镇会后要立即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向乡村干部、农民群众传达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及杨书记讲话精神,把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措施向群众讲清,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意图传达到一线,争取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有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密切配合开展各项工作。组织、宣传部门要结合“两个条例”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侧重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民政部门要结合落实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侧重村级组织建设,加大对农村自治组织建设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农业部门要结合推广畜牧、种植新品种,侧重种养科技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应用,组织开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农技推广宣讲活动;交通部门要结合今冬明春乡村道路建设工作,侧重道路标准化建设,开展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施工技术培训;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手段,及时、准确、有效地开展宣传,公布工作进度,推广工作经验,褒扬先进,激励后进,促进会议精神的全面落实。

二、强化责任,全面做好当前工作

全县明年的农村经济工作和近期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农民培训、乡村公路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切实做好当前工作,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一要积极衔接好今明两年的农村工作。今年的各项工作已进入尾声,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对照责任书,按照今天会议要求,查漏补缺,利用所剩一个多月时间,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同时,要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精心谋划明年工作。要针对会议指出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亟待解决完善的问题和不足,从现在着手,结合年终工作总结,重点围绕乡镇机构改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基地和龙头项目建设、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劳务输出、农民素质教育培训等工作,提出明年工作符合实际的思路和打算,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及早为明年工作找路子,谋点子,确保明年工作无缝衔接。

二要切实开展农村基层组织集中整建和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农村工作要靠乡镇和村组干部来组织开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当前农村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当务之急。要结合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堡垒作用和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全面落实村民自治的各项规定,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强化村民自治的自觉性,帮助群众建立一支有战斗力、能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村级组织和领导班子;要结合干部帮助乡村开展工作,摸排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解决影响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教育干部为民着想,引导群众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加快发展经济,着力密切干群关系;要结合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培养和强化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

三要认真组织开展乡村公路建设。当前,我们面临着国家补助建设农村公路的大好机遇,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全面动员干部群众大搞农村公路建设,是全县上下的一致要求和尽快改变农村面貌的紧迫任务,也是各级干部的重要职责。要发扬重建精神,努力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各乡镇要按照今天会议确定的任务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全面动员广大干部群众,采取得力措施,合理调配劳力,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圆满完成;交通部门要科学制定全县路网建设规划,加大项目资金争引力度,加强政策信息咨询,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强化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进行;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能投劳的投劳,能出资的出资,能尽智的尽智,真正做到心系民情、为民谋利,把为农民兄弟修桥铺路作为践行职责的实际行动,努力推动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3316”公路建设工程实施。

四要抓好农村安全工作。冬季来临,风高物燥,用火增多,人员外出频繁,各类安全隐患增加,尤其消防、交通、治安方面的问题会有所抬头,影响农村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强化消防安全宣传、规范易燃物品堆放、健全防范和救援机制、完善消防设施入手,认真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杜绝火灾事故发生;要从查处农村机动车管理中突出存在的违章驾驶、超限运输、客货混运等问题入手,以摩托车和拖拉机为重点,规范农村机动车管理,坚决把农村交通事故高发、多发的势头降下来;要进一步健全乡镇、村组治安联防网络,严厉打击偷盗、斗殴、、迷信等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治安案件和不良行为,切实保证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突出重点,认真筹划明年工作

前面,脱书记就明年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下面我就明年的农村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是下大力气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产业政策调整的机遇,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项目资金,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文化通讯设施、人饮改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使全县农村基础设施面貌有一个大的改变,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正确分析当前我县农业产业构成,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坚持按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科学进行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大力调整农林牧经结构,想方设法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全力抓好劳务输出,为农民增收打造平台、创造条件。

三是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各乡镇、有关部门要以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为契机,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采取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方法,利用合适时机,分对象、分层次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涉农法律知识培训和诚信教育,把提高农民创业致富能力和掌握应用科技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好。

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充分认识健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转变职能、服务经济的必由之路。要注重政府引导和支持,坚持官办民办一起上。突出抓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提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在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上发挥积极作用。

五是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认真保护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做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建设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和“百万头(只)牛羊生产基地”,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增加农民负担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伤农害农事件。要坚持抓好扶贫开发和小康示范点建设等工作,推进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同志们,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的目标和任务已基本确定,希望大家认真分析我县目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调整思路,优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和超额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创造条件。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请乡镇和企业的与会同志到宾馆就餐。

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篇4

关键词:农村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统筹和村提留后,村级公益事业项目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采取“一事一议”的筹集办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贯彻和实施,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一事一议”的积极作用

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是指对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桥梁修建、村集体植树造林等各种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或劳务,有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的一种采用民主形式,向受益者筹集公共物品供给财力的一种筹资方式。积极作用表现在:

1.1有利于增强农民集体意识、加速村民自治进程

“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让广大农村群众通过交流讨论,就建设本村集体公益事业达成共识,集群体之力,办群体之事。“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为农村群众参与村内社会事务管理、提高参政意识,加快村民自治的步伐。

1.2有利于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通过“一事一议”,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地关心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水平,顺利实施公益性事业建设的目的,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1.3有利于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杜绝“三乱”现象发生

开展“一事一议”,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一事一议”制度的推行,可以明确农村群众的负担水平,杜绝“三乱”现象发生。

2、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管理办法

2.1加强宣传引导

建设公益事业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村内的修路、架桥、改水等事业是公益性较强的准公共产品,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都有义务承担建设责任。要加大政府宣传力度,提高干部和群众对“一事一议”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乡、村两级应利用各种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提高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筹资筹劳积极性,不断强化村民的议事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农村“一事一议”规范有序开展,引导农民正确看待个人与集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增强农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扶持、农民参与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合力。促进农村集体各项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2.2在项目确立上要由农民说了算

完善议事规则、议事程序,让农民感到一事一议和自己的利益紧密相关,干成了能直接受益,农民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兴办公益事业项目应量力而行,不能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加重农民负担,在项目确立上由农民说了算,使“一事一议”成为推动新农村物质基础建设的动力。

2.3在议事形式上要灵活多样

在议事形式上,群众接受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哪种形式能办好,就支持哪种形式。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农时季节、传统习俗和农民外出打工的实际;在议事形式上要灵活多样,营造一个良好的议事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介,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4在项目建设上要加强监督

各级税改办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把政策关,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议事程序,真正体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一事一议实施过程和结果都要由群众全程监督,做到从立项、审核到实施、竣工和验收,都阳光操作,民主管理,保证质量,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筹集的资金、劳务使用情况,要及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强监管,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5在政府财政奖励补助上应不断加大力度。

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篇5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特殊群体的养老问题。因为工业化、城镇化永久失去土地的农民、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 “无子户”和“双女户”、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五保户”,这三类特殊群体的养老需要高度 重视。江苏省分别采取“土地换保障”、“财政补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交一点”、以及 “纳入县级财政支出专户”等办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以上经验值得推广。

尽快确定农村社保发展方向,解决农村社保基金管理问题。目前农村社保经办机构经费 困难,影响了农保队伍的稳定,也增加了已经筹集起来的农村社保基金的安全隐患。为此, 建议尽快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的农村社保体系。同时,通过与金融管理部门协商,将各地分散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作为“ 协议存款”,以保证基金增值高于个人定期存款的利率。

处理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保大病”与“保小病”的关系。“保大病”和“保小病” 两个方面必须兼顾,由于个人医疗保险基金的积累规模小,对“小病”不宜采取管理成本高 的个人账户模式。在推行新型合作医疗时,还应充分发挥农村初级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 ,强化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

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要因地制宜,谨慎从事。农村低保应以 因残、因老失去工作能力的特定人群为对象,同时要科学确定标准,处理好社会救助与发展 经济的关系。对于有工作能力的人群,以救急为主,最低生活保障面不宜过大。

大胆实践,探索多样化的农村社会保障方式。根据我国目前发展水平,农村养老应该“ 以家庭为主”,在继续健全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建议试行几种补 充模式:1利用现有银行体系,以零存的方式,开展养老特别储蓄计划,政府给予贴息和 免税。这是国外养老的一种重要方式,相对灵活,运作成本低,也不会增加农民的负担。2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这种模式既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又满足不同缴费能力投保人的需要 。3试行合作医疗与商业医疗保险结合模式,将合作医疗保险筹集的资金,交由商业性保 险公司按照协商的保险合同承担赔付责任。

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建议

在农民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农民的负担越轻,自我保障的能力就越强。农民的负担主要 用来养干部,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林毅夫委员提出两点建议:

(一)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政府行政职能,减少干部数量。要真正减 少基层政府的干部数量,必须让那些执行在市场中可以商业化经营职能的机构和政府脱钩, 并打破政府垄断,允许私营企业进入。这样既可以减少干部数量,减轻农民的负担,又有利 于私营经济的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财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干部人数扩张。最近几年有一个值得注 意的现象,在越穷的地方县乡政府编外人员扩张得越快。这种扩张带来两个不利的后果:一 是,这些地方政府的收费和罚款越多,企业经营的环境就越差,经济发展就越不好,陷入一 种恶性循环;二是,扩大编外人员成为某些地方官员寻贿受贿的一种手段,败坏了社会风气 。建议地方政府的人员工资和行政开支完全按编制由财政拨付,地方政府各单位的收费和罚 款不再返还给这些单位,各个单位不准自行决定和扩大编外人员。

关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最有效解决办法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自我保 障能力。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林毅夫提出两点建议供参考:

(一)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促进城乡非农产业发展。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关键在于将农 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中小企业能够给农村劳动力的 转移创造最大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没有有力的金融支持,现在城市和农村的中小企业贷款 难,发展受到限制。建议尽早制定有关法规,支持能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所有制的 金融组织。

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篇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区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时代特征,按照中央、重庆市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在城乡互动中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重点

在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的进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为突破口,以突出抓好“千百工程”示范村、推进村建设为切入点,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取得“五个提高”的阶段性成果。即到20__年,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显著提高,全区建成一批支柱产业体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粮食产量保持在50万吨以上;农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0元,赶上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有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上的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农村形象有显著提高,农村房屋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农村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农村治理水平有显著提高,村民自治和依法治理的长效机制基本建成,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在新农村建设中,主攻五大重点。

(一)做强优势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走工业化、产业化之路,做新做优农业。大力培育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园(场)的要求,建设一批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特色产业基地,努力建成30万亩优质柑橘、15万亩优质榨菜、20万亩中药材、50万头(只)草食牲畜、60万亩工业原料林等重点基地,实现每村有1—2个支撑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全区80万农村劳动力的优势,积极引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让富余劳动力从田头走向车间。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大办手工加工项目,鼓励在外能人带资金、带技术、带管理、带人才回乡创业。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柑橘、蔬菜、畜禽、中药材、粮油等资源丰富以及加工、转化、增值潜力较大的优势,积极引进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优势产业与龙头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夯牢农村基础,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农村路网建设和公路改造,力争如期实现通村公路100的油化或硬化,主要出行便道100实现水泥路或石板路,重点产业基地内的道路网络化。加强中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整治病险塘库和渠堰,提高水利设施蓄水和灌溉保障能力,确保农民人均有0.5亩以上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抓好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坡、房前屋后以及道路、水渠、塘库等周边绿化,全面治理水土流失,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

(三)变靓村容户貌,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搞好村落规划和建设,重点引导工程拆迁户、新建户、改造户、库区移民户、高山贫困移民户到居民点集中建房居住;加快消除农村危房,改造土木结构房屋,引导有条件的农户搞好外墙粉饰。加快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扶持农户联建或自建沼气池,带动改厨、改厕、改圈,推广使用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减少人畜混居。搞好环境卫生治理,落实垃圾、污水集中处理场所和建设配套设施,禁止乱搭建乱堆码、乱倒垃圾污水等行为,做到村容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推广标准化、无公害农业技术,推广猪—沼—粮(果、蔬)等生态农业模式,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农网改造、安全饮水、“村村通”工程建设,确保户户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视、通电话。

(四)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倡导文明乡风。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建设农民业余学校,不定期举办科技、政策、法律等各类知识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完善村级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和村支两委办公室,搞好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开展“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简朴的生活方式,抵制、迷信,努力打造文明乡风。

(五)保障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不断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尊重和吸纳群众意见,民主决策筹资筹劳。完善村规民约,促进依法治村和民主管理。大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强化群防群治,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活动。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力争农民全面参与合作医疗,五保人员全面集中供养,养老 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妥善解决农村残疾户、受灾户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享受新农村建设的阳光普照。

采取五大措施实现上述全面发展:一是加强领导。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调动和协调各部门、各行业力量,形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区级领导、部门、龙头企业联村帮促责任制,明确工作目标,严格考核奖惩。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农业项目资金打捆投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农民的投资投劳积极性。四是全面落实农村政策,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五是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二、**区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困难

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当前,**区新农村建设主要存在“六低”问题与困难:

(一)主导产业不强,农民收入水平低。目前,全区尚未形成对农村经济有较强支撑能力的骨干产业。生猪和粮食两大传统产业仍是农业内部必须依赖的产业,而出栏生猪中优质瘦肉型猪所占比重不足两成,粮食仅能基本保证区内需求。两大产业并不能成为经济支柱。近年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培育了柑橘、榨菜、中药材等一批重点产业,但因龙头企业不强,基地质量不高,经营机制不完善,产业的支撑作用极为有限。由于产业不强,农民收入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农民收入水平低且保持进一步增长的难度大。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低。水利设施少且分布不均,全区旱涝保收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约三成,尚有71.1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其中饮水困难的18.9万人,水质不达标的52.2万人)。农村生态环境较差,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53,风、雹、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公路畅通率低。到去年底,全区还有11个镇乡共330公里没有硬化,还有54个村(占行政村总数的12)没通公路,需新建村级公路约700公里。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搞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综合生产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三)资源配置不优,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一方面,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全区农民人均耕地资源不足0.7亩,农户家庭经营土地规模较小,加之流转困难,制约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土地经营效益较低。另一方面,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农业科技推广越来越困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受到农民素质的较大制约。

(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长期以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不健全,客观上形成了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轻社会,甚至农村支援城市发展的局面,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社会保障起步晚推进慢,农民子女读书难,看病就医难,弱势群体保障难,农村公共服务缺设施、缺人才,服务能力弱。

(五)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新,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低。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思想觉悟较低,接受新观念、新信息能力弱,观念保守,容易安于现状,满足于温饱。对规范农村村镇建设、治理村容村貌、搞好环境卫生管理、树立文明新风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认同感不强,参与和支持的热情不高。一些贫困地区的群众更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缺乏信心。总体上看,越边远、越贫穷的地区,建设新农村可能受到的群众观念障碍越大。

(六)部分干部认识不清,指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低。部分干部对新农村的内涵把握不准,工作不知所措。有的片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民新村建设,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方面。一些干部认为我们贫困山区自身经济基础差,自然条件差,不具备建设新农村的条件,工作信心不足。加之我区公共财政拮据,乡镇债务沉重,村社集体经济大多为“空白”,农民群众收入水平较低,单凭区内自身力量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将非常困难。

三、向市委、市政府的几点建议

(一)倾斜对库区**区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充分考虑库区**区产业空虚、基础脆弱、经济落后、移民安稳致富难度大等实际,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我区新农村建设倾斜投入。一是农村公路的通达通畅。加大量的投入,全区尚有330公里到镇乡的公路没有硬化,现市上每年安排我区46公里,按此安排五年内完不成330公里硬化任务;加大农村公路投资标准,目前市上统一标准是40万元/公里,而**区因地形地貌复杂需55—78万元/公里,市上应按不同区域类型调整投资标准。二是水的问题。中央安排重庆的小型水利建设资金,要向库区区县倾斜不能平均分配;改水实行分散建池,户平国家直补1000元。三是库区生态建设。尽快建立对农民生态补偿机制,天然林国家现在补助1元/每亩建议提高到5—10元/每亩;加大我区退耕还林、石漠化和“三防”投入。四是沼气建设。现在推进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每年安排沼气池20__口,远远不能满足农民“一池带三改”的需要,建议扩大安排规模。农业项目的实施,要降低库区区县资金配套的比例,特别是对属于三峡库区的部级贫困区县,建议由市里代为配套。

(二)加强对库区产业发展的协调。今后一个时期,**区重点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基地,这些基地可以辐射带动库区柑橘、中药材、草食牲畜、生猪等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库区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就业。希望与库区区县产业发展加强互补和协作,请市里给予支持和协调。

(三)加大农业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捆绑投入的力度。市里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整合农业投入,突出重点,集中安排。同时,在涉农项目安排上,建议市里赋予区县一定自,在符合资金使用方向、性质的原则下,由区县负责调控使用。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农村教育方面,建议全面免除农村孩子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从**区的情况看,减免学杂费和贫困子女“一免一补”后,农村只有不到60的孩子在缴纳此项费用)。加大库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实行职业教育免费制。卫生方面重点解决村级卫生所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建议市里尽快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

(五)设立重庆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可由中央财政农业法定投入增长比例下拨重庆的部分、市财政农业法定投入增长比例的一部分、市政府集中打捆一部分专项资金等组成。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应向库区倾斜,并切块到库区区县政府掌握使用。

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篇7

发展差距,让农民能够公平地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建设成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中央要求政府及社会各界都要明确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任务,并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会组织也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围绕建设新农村的总体目标,积极行动,有所作为。

一、从工会自身的职能、定位出发,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推进农民工维权工作

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新成员,他们已经成为职工队伍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统计显示,扬州市现有职工70.47万人,其中进城务工农民就有20.1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8.63。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当前维护农民工权益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工会组织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勇敢地承担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好了,让农民工得到了实惠,就会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为,在我国无论是农村、农业发展,还是农民的进步,都离不开农民工这个“桥梁”、“纽带”,建设新农村更离不开农民工的作用。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不仅给农村带去可观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信息,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还带去了城市文明和知识,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

(一)最大限度地把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吸收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应打破界限,不论户籍所在,不论合同长短,不论工作年限,只要建立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只要本人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都应该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要紧紧依托开发区、乡镇(村)、街道(社区)和各类行业党组织,加快区域、行业联合基层工会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采取独立、联合、上挂、下派、委托等多种组建形式,努力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千方百计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二)工会职业介绍机构等再就业服务资源要扩大服务范围,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减少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盲目性。同时要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指导帮助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大力推进企业工资协商机制,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帮助农民工在城市平等就业,改善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况。要加大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检查力度,切实保障他们的生命健康权。

(三)依托工会所属培训机构,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农民工总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过专业技能培训的非常少。据相关统计,小学文化程度占5.3,初中文化程度约占81.4,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约占13.3。目前进城务工农民主要从事建筑、制造、运输等体力型劳动和餐饮、娱乐、家政等服务性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入门门槛低,对就业者本身素质要求不高。工会组织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进城务工农民队伍,不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

(四)加大对农民工问题调研力度,推动政府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长效机制。中国社科院人口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农民工生存现状不容忽视:同种岗位工资差距中,对农民工的歧视因素达39;拖欠工资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据解决;超时劳动得不到应有报酬;子女入学无门,医疗缺乏保障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工会要加大对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力度,建议政府加大改革,尽快消除体制,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制度设计,逐步建立确保农民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和人生安全、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制度。

二、围绕致富农民这个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作用

(一)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稳定器”作用,推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企业迅猛崛起。它从根本上改变着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乡镇企业发展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职工队伍。他们作为就地转移的劳动力,从农民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与新的劳动手段和新的劳动对象的结合,成为以工资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人阶级新成员。工会要结合乡镇企业的特点,积极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社会职能,支持经营者办好企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一是要在乡镇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二是要按照国家的经济法规和劳动法规,逐步建立合乎规范的、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促进乡镇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切实履行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职责,参与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提高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促进解决职工最关注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卫生等问题,完善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发展职工劳动福利事业,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三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推动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风尚,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推进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阶级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严格组织纪律的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二)依托产业技术工人的力量,发挥工会组织在“城市反哺农村”中的特殊作用。一是各级工会组织定期组织城市技术工人送技术、送技能下乡,组织生产标兵、生产能手到乡镇企业和一些农村家庭手工作坊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协作活动。二是发挥工会组织联系面广的优势,发动广大职工努力牵线搭桥,做好城市科研院所农业科研成果推广工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挥工会的作用。三是整合工会培训资源,协助政府建立灵活有效、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网络,加快现代农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以推动工会组织向农村覆盖为抓手,推动农村经济组织的横向交流和合作,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努力扩大覆盖面的任务十分艰巨。随着农村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工人阶级的新成员不断增加,工会组织建设向农村覆盖已势在必行。要根据农村工业经济的特点组建各类行业工会:比如花木、蔬菜、水产等种植、养殖行业工会;谷物加工、服装制作等加工、制作类行业工会;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组建连锁超市工会等等。农村各种行业工会建立后,要围绕企业发展,加强行业内农村企业、个体作坊在信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企业间的良性互动,繁荣农村区域经济。

三、充分发挥工会民主管理的借鉴作用,推行村民自治,强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民利,必须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已成为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与发端于工业文明基础之上,而且起步较早的工会民主管理相比,农村民主管理有许多先天性不足,工会组织可以在制度上提供借鉴,共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借鉴工会民主管理制度的可行性。首先,工会民主管理的制度与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同属于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版块。两制度设立之初,就有相互借鉴的基础。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在实行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了社会“稳定器”的角色,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再次,“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新农村建设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矛盾,客观上也需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中的作用。

(二)工会民主管理制度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借鉴形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是工会组织民主管理建设的两方重要基石,对新农村民主建设的村民代表大会与村务公开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借鉴《江苏省公司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和《公司职代会工作条例》等文件,不断提高村民(代表)会议的质量和实效,进一步强化民主管理水平。组织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听取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决定涉及全村利益的重大问题,如村集体收入的使用、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方案、村内公益事业的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宅基地的划分及计划生育的执行等。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确保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得以落实。做好选举、撤换或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工作,履行民主选举程序。按照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由村民直接选举或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和参加投票选举,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规范村民(代表)会议的运作程序。要制订好民主评议村干部实施细则,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进一步做好村干部向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述职,接受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评议、测评工作,努力提高村代会评议村干部质量;做好村民(代表)审查并监督村级财务的收支情况,决定村级收入的使用和债务的化解办法,以及村干部工资补贴的人数及标准的监督;通过提案方式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制订提案处理办法;制订《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不断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应借鉴厂务公开的内容、范围、程序和形式,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推选产生村务公开领导、监督和理财等小组,负责对村务公开的组织、协调、监督,落实村民民主管理权力。扩大村务公开的内容。兴办村内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各种项目的承包方案等涉及全村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列入公开范围。并督促本村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公开财务,检查、审核财务公开内容,查对财务帐目,对检查、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严格村务公开的程序。定期向村党支部、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反映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报告村务公开监督工作情况,接受村民的查询。丰富村务公开形式。除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基本形式以外,还要通过座谈会、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村务公开。

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建议篇8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农委的职责和几年来我省开展一事一议的实践,就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讲四点意见,请*省长和与会同志指正。

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

200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其中,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改革是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的方向是: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资金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而是通过“一事一议”筹资解决,筹资实行上限控制。这一改革开全国之先河。当时“一事一议”筹资的标准是参照税费改革前1999年的基数计算的。1999年,全省“三提五统”32.71亿元,其中“三提”为16.7亿元,“三提”中的公积金是6.25亿元,公益金3.5亿元,两项合计9.75亿元。本着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将“一事一议”总额确定为7.5亿元,人均15元的标准;原先强行让农民承担的30个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也要求在三年时间内逐步降低,即2000年每个农村劳动力承担的两工不超过20个,2001年不超过15个,2002年不超过10个,从2003年起,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劳务,也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民主讨论,按多数人意见作出决定,上限为每个劳动力每年承担劳务的数量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

“一事一议”政策的实行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创新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方式。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我省农民通过“一事一议”共筹资26.24亿元,平均每年2.9亿元;筹劳8.5亿个标准工日,平均每年0.94亿个。使用重点主要集中在兴建村级道路,约占筹资总量的60%以上;其次是农田水利建设,占25%以上,用于造林、改水改厕、路灯安装、市场改造等较少。实践表明,通过一事一议,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广大村民的直接参与,促进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原则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为防止“一事一议”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新口子,我省从一开始就注重对“一事一议”的监管。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如《××省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和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暂行办法》、《××省农村未承包土地并从事工商等其他产业经营活动的农民交纳村集体公益事业费管理暂行办法》、《××省村级兴办公益事业筹资办法》。2002年11月,省人大还通过了《××省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条例》,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切实提高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是改善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广大农民共享改革成果。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发展格局造成了广大农民应当享有的公共服务没有得到保障,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范围差距较大。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加大政府对村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道路、饮水、环境卫生等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支持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引导农民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的洒向农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成果。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改善村容村貌。我省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广大农民对此反映强烈。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和聚集民力,形成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在这一机制推动下,广大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政府的支持下,重点建设需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有利于尽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确立农民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有利于加强农村民主管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民主议事、办事、管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干部转变作风,改进方法,由原来的行政命令和说教式动员方式转向注重引导、民主协商。这种转变,不仅可以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民权益,而且有利于营造健康良好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氛围,将给农村的全面发展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

三、要充分正视试点工作的复杂性

我省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已有九年的实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认清存在的问题,加以防范,以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健康发展。

1、“一事一议”在实施中不够规范。一些地方在操作过程中改变决策程序,调整使用方向,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七种:一是不按规定议事,用村组干部会、党员会代替村民大会或代表会;二是把“一事一议”的议事筹资当作固定筹资项目;三是筹资按承包土地面积计征,或人地不同比例计征;四是所筹资金没有用于所议项目,挪作它用;五是强行以资代劳;六是筹资筹劳不公开或公开的不充分,缺乏监督;七是一些地方政府强行筹资筹劳作为项目配套。如某市为完成“村村通工程”,要求三年完成九年的一事一议筹资;某县部分乡镇道路集资人均达120元,群众反对,为上门筹款,发生干部殴打群众事件;北方某乡镇提出,对一周内完不成“村村通”筹资任务的村干部要收回工资卡等等。

2、“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模减少,相应村级负债增加。“一事一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矛盾,比如,多数人受益与少数人受益如何兼顾;多数人赞同与少数人反对如何协调;项目建设的先后顺序如何确定;同一项目在不同地区的成本差异如何调节等。由于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使得一些地方有事不议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据统计,2000年,全省约有37%的村开展了“一事一议”筹资,筹资2.76亿元,以后逐年减少,到2008年,全省开展“一事一议”的村下降到17%,筹资额减少到1.3亿元。筹劳也由2005年的4629项下降到2008年的1303项。

此外,“一事一议”工作开展的地区也不平衡。总体来看,沿江和江南地区普遍开展较少,一般不到10%,江淮地区在25—30%,淮北地区在35%以上。在同一地区差异也较大,如六安市舒城县开展“一事一议”的村达到70%以上,而裕安区每年“一事一议”的村只占10%。由于不少地方“一事一议”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致使当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完全依赖政府,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为上项目,便举债投入。据统计,仅2005年一年,我省因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新增的村级债务有4亿多元。今年5月,我委对三市六村的调查,因公益事业投入造成的负债占村级新增债务的22%。

3、一些乡村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民主决策的方法。据我委调查,一般村级领导班子力量较强、决策较为民主、财务管理和村务公开搞得较好、所筹的资金和劳务能真正用于办实事的地方,“一事一议”开展较为容易;反之则难以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全面推开对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们一些基层干部,还习惯于家长制、一言堂,民主议事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还有县乡干部更希望通过集中使用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开展农村基础建设。所以,我们应针对

“一事一议”奖补试点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加强乡村干部的群众观念教育,不断提高其民主管理水平。

四、明确职责,主动配合,积极推进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为广大农民造福的民生工程。各级农业部门作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指导和监管部门,要把握村级组织特点,在认识上,要明确这项工作的主体和受益者是广大农民,学会做过细的工作,学会同农民打交道,善于发现和总结广大农民的创造。要按照会议的要求和赵省长的讲话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引导农民积极开展“一事一议”,切实加强规范管理,把好事办好。

1、严格审核“一事一议”筹资范围。审核议事项目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重要环节,各级农业部门要严格把握政策,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适用范围、筹资筹劳对象、限额标准的审查。要审核议事程序是否民主,对超出议事适用范围、违反民主议事程序、超过限额标准的议事项目,不得审批。在审核项目内容时要注意量力而行,对脱离农民实际承受能力的项目,要予以劝退,防止新增村级债务。

2、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的财务管理。为保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筹集资金与补助资金的使用安全,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一事一议”筹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指导村级组织将筹集资金单独设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加强所筹资金的财务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内容、筹资筹劳数量、奖补金额、项目预决算以及资金使用进度等要及时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3、严防出现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为了避免一事一议成为增加农民负担的一个新“口子”,应严格“一事一议”奖补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要加强对“一事一议”项目的专项检查,对未按规定程序初审、复审的议事项目,要予以制止;对违规操作、截留挪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和奖补资金的,要责其纠正,追回资金,并按规定追究责任;对“一事一议”筹劳实行以资代劳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办理,不得强行实施;要畅通渠道,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受理,严肃查处。

上一篇:智慧医疗核心技术范文 下一篇:设计中的空间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