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农村房屋抗震设计分析

时间:2022-10-02 08:15:35

【前言】我国新农村房屋抗震设计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974年我国批准了全国第一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试行)》(TJ11-74简称74规范)。专家们经过多年累积的抗震设计的实践经验,不断的对规范进行修改,在抗震规范的指导下,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屋在遭遇地震力的作用下能够达到“三水准”的...

我国新农村房屋抗震设计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致灾地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农村,保护农村、小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日益艰巨。但是目前,新农村房屋存在着建设分散、未考虑防灾规划、无正规设计、无正式施工队伍施工、建筑用材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因此,文章对新农村房屋建设中的抗震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引起广泛重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新农村;地震;房屋抗震

一、引言

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受地震影响地区面积广,且地震高发地区发震频度高,而其中绝大多数地震灾害发生在广大偏远农村和乡镇地区。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6度及其以上的地震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20世纪发生的成灾地震就有将近1600次,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广大农村地区,地震造成倒塌的建筑又几乎全是农村的民居,甚至5.0级左右的地震都造成了人员伤亡,村镇房屋的抗震能力令人担忧。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省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1600万间房屋倒塌。地震在带给我们震惊的同时,也更加突显了它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但是,由于政策和经济的原因,相当长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抗震防灾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对广大村镇,尤其是新农村多有忽视。

二、新农村房屋抗震存在的问题分析

1974年我国批准了全国第一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试行)》(TJ11-74简称74规范)。专家们经过多年累积的抗震设计的实践经验,不断的对规范进行修改,在抗震规范的指导下,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屋在遭遇地震力的作用下能够达到“三水准”的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我国村镇房屋很多没有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在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而均存在问题,严重者存在丝毫未进行抗震设计,从而房屋的抗震能力极低,地震发生时出现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导致目前新农村房屋住宅抗震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的观念陈旧,防震减灾意识不强,防震、抗震知识贫乏。通常未经过合理的选址和正规的设计就开始施工。二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经济不宽裕,在建房时追求面积而不讲求质量,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购买了一些价钱便宜的假冒伪劣材料。在施工时没有正规的施工队伍,施工质量差。三是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制定抗震防灾专业规划,没有法律强制要求,且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因此,对村镇房屋的抗震性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非常必要,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对未经抗震设防设计和虽经过抗震设防设计但已不满足现行规范的建筑进行抗震鉴定,评价其抗震能力和薄弱环节,从既安全又经济的抗震设防原则出发,提出有的放矢的对策方案,不仅能够提高这些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新农村房屋抗震防灾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三、新农村房屋抗震难点

由于受我国经济的限制,很多乡村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抗震工作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农村地区,分析其主要原因:

第一,农村地区抗震能力建设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大,投入不足。在农村房屋抗震方而,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投入主要是用于震后救灾和恢复重建方而,重救灾轻设防,政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鼓励农村抗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支持,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抗震能力建设工作。

第二,农村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村镇基本没有抗震能力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大多数非建制镇和自然村未进行建设总体规划工作,农村住户建设以自建为主,政府缺乏相应的抗震技术管理和推进机制。大部分住宅通常都是由当地的建筑工匠,根据居民的经济状况及要求,按照当地的传统习惯建造的。其特点是造价低廉,易于就地取材,结构简单,房屋的结构形式和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地域性,并且房屋结构设计不合理和施工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甚至一些房屋根本就没有抗震措施,这也是地震造成死亡人数多的主要原因。

第三,抗震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农民抗震防灾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抗震知识。农村地区缺少专业施工力量,农村工匠传统的不良习惯做法对房屋抗震不利,致使农村房屋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农村建房多片而追求大空间、大开窗,窗间墙宽度明显不足,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农村均较普遍。

上述的村镇地区局限性是导致农村新建房屋抗震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当遭遇较大的地震时,房屋可能发生严重的损坏,势必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十一五”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后,小城镇与村庄建设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建设抗震设防工作已是新时期、新阶段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的重点工作。

四、新农村房屋抗震设计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村镇房屋建设涉及土地规划、村镇管理、建材生产销信、经济消费水平、人文环境、生产生活习惯等,具有很强的复杂多样性。因此,应当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简便易行、经济可靠的抗震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害。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不同,村镇建筑在结构类型、建筑材料、民俗习惯等方而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村镇建筑抗震设防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简单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郑山锁,王沛钦.土木混合承重农房抗震性能初探[J].工业建筑,2008(3).

2、彭勇.砖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评价技术分析[J].中国商界,2010(196).

3、阮志勇.城镇民用建筑抗震问题探讨[J].建筑设计,2006(6).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上一篇:组织生命周期视野下的会计事务所专长 下一篇:公共场所节能问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