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了师生的幸福

时间:2022-10-02 08:54:13

教育:为了师生的幸福

2011年,耄耋之年的关怀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在北京解释她个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时说:“幸福生活就是事业顺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空闲时间看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在海滩上散步看日出与日落……”诺丁斯教授列举的幸福生活的这四个要素,看似简单,其实想全部拥有却并不容易。

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一个理性至上、意义缺失、精神危机、生态失衡的特殊阶段,生活节奏在加快,人的幸福感却在降低,人际间的亲密感逐渐消失,人与自我的交流日趋减少……在这样的情势下,诺丁斯教授出版的教育理论新著――《幸福与教育》,不啻是一剂良药,给躁乱的时代带来清凉与慰藉。

诺丁斯的幸福教育观是由“为了幸福”的教育目的论、“多元开放”的幸福内涵论、“基于生活”的幸福来源论、“崇尚选择”的幸福教育论四个部分相互链接而成的有机体。

诺丁斯教授认为,尽管幸福不是教育或生活的唯一目的,但它是核心的目的,“好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她在书中对教育“为了幸福”的目的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诺丁斯并不否认其他教育目的存在的重要性,但就各种目的间的关系而言,“为了幸福”的教育目的与其他目的之间是核心与的关系。换言之,教育活动的其他目的要围绕“为了幸福”这一核心目的来安排,其他目的是帮助学生间接实现幸福的手段和工具。同时,诺丁斯还指出,“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她倡导那种重视体验、知识和情感交流共在的教育教学活动。

幸福是什么?众说纷纭。诺丁斯认为,不必主张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幸福观,幸福具有复杂性,幸福的内涵存在于当下与未来、主观与客观、片段性与稳定性等二元对立关系的夹缝中。她指出,我们理解幸福的方式是“问问自己是什么给了人以幸福,而非试图给幸福下定义”。于是,诺丁斯的研究从幸福的内涵论转向幸福的外延论、幸福与相关范畴的关系论。在幸福与苦难、幸福与需要、幸福与道德等关系的阐述中,诺丁斯带着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幸福。

在对幸福内涵探寻的基础上,诺丁斯对幸福的来源作了分析。她认为幸福来自人类生活的三大领域――私人生活、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学校生活作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是师生获得幸福的重要来源。而对教师而言,学校还是职业生活的重要场所,关乎教师的幸福感。我认为,教育是为了师生幸福的事业,教师的幸福主要来自专业发展的优秀,同时教师的幸福还会催化学生的幸福。

对于实施“为了幸福”的教育,这本书不仅有理论的阐述,还给教育者提供了实用的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关怀”,引导学生关怀住所、关怀宠物、关怀大自然、关怀他人、关怀自我等;比如“育德”,“幸福不是美德的报酬,而是美德本身”(斯宾诺莎语),培育美德是把学生引向幸福的基本路径;比如“呈现式教学”,教师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接近这些学习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强迫式、割裂式的弊端。

最后补充一点,我读的《幸福与教育》是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译者龙宝新的文笔流畅通达,尤其是他的序言对全书的精华作了精要的梳理,是很好的导读文本。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上一篇:运用“史料实证”时的三个注意点 下一篇:高校继续教育立体课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