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探析

时间:2022-10-01 03:02:28

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探析

摘要:近年来,网络上的“开心农场”的流行,也引爆了现实版“开心农场”活动的开展。在以一种时尚、健康、美食、生态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方式受到人们追捧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地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待我们相关人士去解决,才有可能使乡村旅游在旅游产业链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心农场;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191-02

“今天你种菜了吗?”成为当今的人们生活中的流行语,许多人都在网络上的“开心农场”里过了一把菜农瘾。正是这种虚拟世界的吸引力,让人们想到如何把它转变成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因为这既可以满足了一些人的休闲、健身的农耕梦,又带活了一方经济,富庶了一方百姓,也使乡村旅游延伸了旅游产业链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旅游业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在重视生态旅游发展的同时,也相继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1998年,国家旅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又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区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对旅游新的需求,乡村旅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满足城市居民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的一种旅游方式。但是,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问题,而其主要问题的结症是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值得我们商榷的。

一、观念意识上认识不足

受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方面是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发展旅游只是“山山水水”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有啥看头,土得掉渣的玩意儿,未能认识到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的互补性和功能优势,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旅游业和农业的决策之中,一些地区的领导或经营者急于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没有审时度势地分析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凭着一腔热情,盲目发展地方农业旅游,既没有突出自身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项目建设的重复,功能雷同,从而导致恶性竞争的不良后果。还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农业旅游富起来,就犯起“红眼病”来,在没有正确的管理理念下也搞所谓的农家旅游,其结果是可想而知。也正是这些认识上的不成熟,造成了农业资源在旅游产业利用过程中形成一大盲区。

但是,随着这两年网络上的“开心农场”的流行,让人们从中认识到乡村世界的魅力和潜在的旅游市场。由此在中国一些乡村陆陆续续推出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农家生活快乐体验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推出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由于现代都市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人们感到身心疲惫,而它的推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时尚、健康、生态的体验田园耕作的休闲方式,同时也为乡村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范例就是今年南京市旅游园林局推出了认种“市民菜园”的新型休闲方式,得到南京市民的热捧。如汤山阳山碑材附近的锁石村十几亩地被市民抢购一空,在乡村旅游点提供相关服务和有效管理下,每到周末近百户“城市农夫”纷纷赶到“自家”地里,忙得热火朝天,火爆场面出人意料。认购菜地的市民纷纷表示,在郊县认种一片菜园,既可以吃上绿色蔬菜,也可以享受劳动收获的乐趣,还可以欣赏田园风光。更有趣的是可以和邻居之间互换劳动成果,体验新颖、健康的社交方式以及自然的休闲生活。由此可以看出,观念意识上的转变给人们自身带来益处,不是用一句话就可以言表的。据相关资料介绍,乡村普通一亩地,若种蔬菜,其收成是3 000元~5 000元。而出租给城里人种植,一亩地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2万多元。传统的种植收入更低,而通过市民的租种,效益可提高至传统种植的7倍以上。“城市农夫”的到来为乡村旅游点带来大量客流,从而带动相关的餐饮、住宿业。正如南京市旅游园林局副局长王善坤所说,城里人到农村租菜地,就冲着情趣和休闲来的,满足了精神层次的需求。而农民在获得租金收入的同时,也在休闲旅游项目上富足了口袋,由此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镇化和商业化的侵蚀

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乡村旅游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要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已成为目前整个中国棘手问题。因许多乡村旅游点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去农化”倾向,盲目的追求城镇化、高档化,尤其是以景观设计、房舍风格、乡路铺设、建筑用料等方面表现明显,形成了较多的介于城乡之间的商业建筑,与周边环境、基础优势、游客兴致相背离,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和宜人的田园风光全被花哨的城镇化和商业化气息所冲淡,让游客找不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这在客观上也就降低了当地乡村旅游的特色和市场吸引力。

城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威胁着乡村旅游的核心生命力――乡村独有的文化资源。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与城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广西师大曾天雄教授认为,城镇化能够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城镇化为发展当地旅游提供了必要基础设施,同时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呼吁那些乡村旅游点,在规划设计中注重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因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核心魅力是农耕景象、农家习俗和农民的憨厚淳朴,归纳起来就是所谓的“三农文化”。正是由于城市和农村在生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和错位,才促使城里人去乡村旅游体验那田园风光,品尝绿色而无转基因的乡村美食。所以发展乡村旅游首先必须坚持以农为根,依托农村,依靠农民、立足农业,以自然、随和、舒适、生态为主题,突出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在乡村旅游点的开发中,要还原农村本色,展现农家风情,切忌贪大求洋,乡村旅游应当呈现的是“山水画、田园诗、民俗歌、生活曲、梦幻境”,来吸引更多的游人。如我市东西湖农场区,根据自身特色在不同时令推出了绿色蔬菜和水果采摘等参与性很强的活动,吸引了许多省内外的旅游者前往休假度假。同时也使那些沉迷于网络偷菜的市民在空闲时间和亲朋好友一起来到现实的农场,观看青山绿水,呼吸新鲜空气,修养身心。如果处理不好上述两者的关系,那些受人们青睐的乡村风貌、乡情野趣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荡然无存。

三、管理不到位

目前,由于许多乡村旅游经营项目还未纳入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内,其经营形式随意性强,必然会导致乡村旅游品位的降低。如价格不合理,任意定价,出现蒙客、宰客现象;其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素质差,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对自身的旅游项目没有严格的动态跟踪管理,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制;还有的是利用国家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打球占用国有资产等。再加中国一些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力度不够,并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大多数“农家乐”协会也形同虚设,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应在政府的主导下,明确以农为本的本质,发挥自身在旅游产业链上应有的作用,才能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否则一切就如纸上谈兵。而青海省互助县在发展乡村旅游上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取得辉煌的成果。今年5月25日,青海省旅游局在互助县为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纳顿庄园、才伦多森林农庄等五家乡村旅游接待点举行了星级授牌仪式。由于近几年,青海省旅游局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各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改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工夫。各级政府采取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壮大乡村旅游接待点建设,促进了乡村与旅游业的融合,拓展了农业功能,实现了由农业单纯提供农产品向提供生态文化、休闲产品的转化升级,带动了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村商贸旅游、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增强了农村综合发展能力。截至2009年底,青海省已拥有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接待点2 013家,直接就业人员1.1万多人,年接待旅游者约324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为1.9亿元。总而言之,政府要把发展当地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与改善、改进生活条件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构筑农村产业新格局,这样才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的发展无形中可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也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改变农村面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精心规划,突出优势、发挥特色,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加强管理,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雷琛烨.网上种菜不过瘾南京城市农夫有点田[N].中国旅游报,2010-06-02.

[2]张静.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中国旅游营销网.

[3]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EB/OL].中国旅游网.

[4]唐仲蔚.青海互助县一批乡村旅游接待点步入星际行列[N].中国旅游报,2010-06-02.

上一篇:民族文化旅游品牌资产价值评价研究 下一篇:青海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