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时间:2022-10-01 07:11:40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摘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外部关系时所表现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外部关系时所表现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师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良好土壤。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只有在浓厚的民主氛围中,轻松的情景下,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特别是留守学生,教师应该在生活、学习上都关心他们,弥补他们缺少的那一部分父爱和母爱,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关心与辅导。总之,只要教师充分重视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作用,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和业务修养,悉心关怀和热爱学生,就一定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活动的个体,教师要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教师尽可能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流,如:“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跟老师想的一样”。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

二、上课上出“味道”――设情境

设计一个好情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首要前提。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往往只具有一般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根据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有了对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了解,于是除了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报刊杂志中的扇形统计图之外,还请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请他们对班级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数量情况进行调查登记,通过课前预习,自己先试着绘制一张扇形统计图,并分别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由于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因此,每个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在此研究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探索发现,通过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独立思考,归纳,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发表见解、各抒己见、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能充分地融入课堂学习,提高数学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的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还提出了扇形统计图反映数据情况的优缺点,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更上了一层楼。这样便在探索中学习数学,让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达到开发潜力、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使数学课上得“有味道”,学生很喜欢。

三、正确评价学生

教师的正确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态度、情绪、心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跃发言,当他们的回答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获得了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大增,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教师有时一句赞赏的话,可能会对一个学生一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另外,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不断向着学生的“不需要教”的方向转化。但是怎样的教法才是“为了不教”,叶老并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们。我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得实现以下两个转变:“教学生学”和“教学生会学”。前者是维持性教学,而后者则是创造性教学。维持性教学,只是一味地面向过去;而创造性教学,则是在面向未来,旨在引导学生迎接未来的知识挑战。这正是达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必备手段,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应努力去掌握并运用。

上一篇:浅谈我对体育课的认识 下一篇:初中健美操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