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与引领

时间:2022-09-30 01:24:40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与引领

一、希望中的无奈

新课程改革方略在生本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目标的说法。其别强调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与引领。一线教师满怀希望与信心,为目标的实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但在实践过程中,他们每每遭遇尴尬,这不禁使他们产生了无尽的困惑与不解。在教学《海伦・凯勒》(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课)一文时,笔者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上课时也十分投入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用心去感受海伦的坚强不屈和勤奋。学生上课时表现得非常好。教师和学生都深深地被海伦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课文结束时,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的启发。学生的发言让人振奋,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要像海伦一样,勤奋、刻苦地学习。没想到,第二天的常规作业他们依旧做得不理想,让人失望。在困惑与无奈中,笔者一直在思索:我们的学生究竟怎么了?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光靠学校和教师行吗?到底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与引领?

二、无奈的追问

在无奈的扣问与反思中,我们发现,其实实践中的无奈与尴尬的形成有着许多的主客观原因。

1.语文教学中的假意多过真情,结果重于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每天与不谙世事的学生打交道,总被处理不完的芝麻烦心事缠绕,同时还承受着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各种压力。事实上,他们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教材、走进教材的时间非常有限。很多时候教师自己都没有被课文所感动,要在课堂上冷静、真情地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感受文本和作者的情感,谈何容易?虽然每每这时,也会有一些聪明的学生看似感受很深,说得很动听,但那只是口头表示罢了,其心灵深处并未受到情感和精神的感染与熏陶;而且大部分学生连口头表示的语言都无法找到,更谈不上动情,受到什么感染了。

2.人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培养是长期的。想通过几节语文课就能培养好学生的优良品质,那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小学教育阶段只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的很多品质的形成需要经过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社会的洗礼才能真正形成。所以作为教师,不要过于急功近利,否则期望越多,失望也会越多。

3.社会、家庭的不良因素,想说爱你不容易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便了许多,各种需求得到了满足,外面的世界也变得越来越精彩。在社会发展中,一些不良的因素随之滋生。小学生作为家庭的独苗,受到家长的溺爱,久而久之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从而不会考虑、更不能体验别人的感受。再加上通过发达的媒介所传输的虚伪、贪图便宜等一些思想与行为也在影响着小学生。这一切,在很多时候,让我们无法抵挡,甚至感到教育的无助。

三、无奈中的希望

面对现实,学校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只有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和谐的共同体,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与引领。

1.语文教师精心上好语文课,用真情感动真情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与引领,语文课责任重大。语文教师可从书中精选几篇感情真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可以使师生、师本、生生、生本产生情感共鸣的文章,做好全方位的精心备课。上课时,教师以饱满的情感投入课堂,使用煽情的语言,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呈现动人的画面,全方位地感动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与引领产生有效的影响。

2.以语文课为阵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培养

培养一个好学生,决不只是教师和学校的事情。学生生活的空间不是围墙内的小世界。教师孤军奋战的结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只有以学校为中心,以语文课为主阵地,同时获得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办好家长学校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长学校,将好的教育思想、做法、优秀家长的经验等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位家长。

3.鼓励学生读好书,成为读书人、文化人

好书是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受到精神的熏陶,学会辨别真、善、美,聆听名家的教诲,接受他们的优秀思想。那些伟大的先贤、爱国的仁人志士、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一旦成为学生所追的“星”,那么,他们对学生的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爱”上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使学生成为读书人、文化人。

4.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教学时,教师应先教学生做人,然后向学生传授知识。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才能让学生收获无可估量的喜悦。

四、希望中的希望

笔者期盼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与引领,不是呼吁大家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但是无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是不可取的。最有效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上一篇: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下一篇:翰墨飘香,立字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