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三思

时间:2022-10-09 05:06:31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三思

有智慧的教师总能在最该提问的时候提问,总能选择最好的角度提问,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把一节课分成课始、课中、课末三段,由于各段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的提问也应有所不同。下面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时、分、秒”例题1“我们赢了”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思考一:课始问什么

课始就像一台戏的序幕。有效提问应问在学生兴趣“应发而未发”之前。用什么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什么问题摸清学生知识起点的底细,这些都是在课始提问需要解决的。

1.课始之问激兴趣

[片段1] “我们赢了”情境图教学提问设计。

问题1:谁知道下一届奥运会在哪里举办吗?

问题2:观察“欢庆申奥成功”图,你想到了什么?

下面是由这两个问题引出的教学对话:

师:各申办城市要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取得承办权。认真观察这张“欢庆申奥成功”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1:他们很激动。

生2:他们很自豪。

……

[解读] 如果课始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我们赢了”图记载的是 “北京申奥成功”这一特定历史时刻。教师课始的这两个问题,很自然地导入到情境图中,增强了时间问题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

2.课始之问摸底细

[片段2] 复习“时、分”旧知和导入新知教学提问设计。

问题1: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是什么时间呢?

问题2:这个时间与过去学过的时间有什么区别?

下面是由这两个问题引出的教学对话:

师:你知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是什么时间吗?

生:10时08分。(有的学生看图能准确读出时间,有的不能)

师:这个时间与过去学过的时间有什么区别?

生:过去学的钟面上是整时、半时的,这个……(学生说不清)

[解读] “我们赢了”教学情境通过钟面表示的10时08分,与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的认识钟表和认识钟面上整时、半时等几种时刻的不同,引起认知冲突引入新课。上述片段的两个问题恰到好处地问在“认知冲突”处,融旧知复习、新知导入于一体,摸清认识钟表和认识钟面上整时、半时知识,及时弥补缺漏,旧知的重现也为新知对比做了准备,实在巧妙。

思考二:课中问什么

课中的有效提问应问在学生对新知识“似懂而非懂”之处,应问在学生对问题“无疑而有疑”之间。用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似懂而非懂”的新知?用什么问题让学生“无疑而有疑”的思维疑问暴露出来?这些就是课中提问的切入点。

3.课中之问导探究

[片段3] 探究时针、分针的秘密教学提问设计。

问题1: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

问题2:时针、分针有什么秘密呢?

下面是由这两个问题引出的教学探究活动:

师:请大家拿出钟面仔细看看,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

生1:有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分成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5个小格,共分成60个小格。

生2: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1大格是5个小格,是5分钟。

[解读] 课本例题以“数一数”钟面上的“格”认识时间单位“分”,上述片段在两个问题导引下,通过数大、小格,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每个数字之间各代表几时和几分,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4.课中之问揭本质

[片段4] 揭示时与分的关系教学提问设计。

问题1:时针和分针的秘密说明了什么呢?

问题2:时与分有什么关系?

下面是由这两个问题引出的教学探究活动:

师:时针和分针的秘密说明了什么呢?时与分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拨一拨钟面上的分针一圈,看时针有什么变化?

生:时针与分针沿同一个方向走,同时走、同时停;分针走一圈,走60个小格,就是60分钟,时针正好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

师:这说明――

生:1时和60分钟是相等的。(教师板书:1时=60分)

[解读]课本例题以“拨一拨”钟面上的分针一圈,看时针的变化的操作实践,认识 “1时=60分”的关系。上述片段在两个问题导引下,通过四人小组探索交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中互帮互助、互补互学,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时与分关系的本质。

思考三:课末问什么

课末的有效提问重点是把新知与旧知连接,纳入整个知识体系,并对课堂学习情感进行评价、表彰,这是课末提问应该把握的。

5.课末之问“归整”、“评优” 教学提问设计

[片段5] “我们赢了”结课。

问题1: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问题2:今天谁学习最认真,进步最大?

下面是由这两个问题引出的教学对话: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生1:时钟有时针、分针和秒针;钟面分成12个大格, 60个小格。

生2: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

……

师:今天谁学习最认真,进步最大?先在小组内评一评,再在班上评一评。

[解读]课末总结不仅要小结知识,还要小结思想教育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小结成为反思的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把评价纳入教学中,也是新课改教学提问问题设计不应忽视的内容。

数学课堂是思维训练的摇篮,心灵共享的学堂,人性化的生命世界,而课堂有效提问则是美丽课堂的“花蕾”,它可以“怒放”出学生思维之花,成就精彩之课堂!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机智 下一篇: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