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

时间:2022-09-30 12:05:04

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

音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伴随着我们无处不在。音乐的节奏、旋律富于变化。它所创造的意境与情感是美的化身,音乐作为艺术,天生就与美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音乐作品来说,“欣赏”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而“鉴赏”则更进一层,往往兼有感性和理性,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音乐审美价值取向的培养。

本文突出强调“欣赏”与“鉴赏”的本质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紧紧围绕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1.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

对于充满着美感的音乐作品,需要我们用心来鉴赏。音乐鉴赏就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学生的聆听,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从而得到精神享受,实现音乐审美目标的一种审美活动。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鉴赏课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而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

2.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的最好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特征,因此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而应把感受音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用音乐来表达想象的能力。

3.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研究

现行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共有18个单元,充分体现了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但如此丰富的内容,并不是每个单元都能得到学生们同等程度的认可与喜爱。这样就更需要我们用心地去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感受戏曲、民族音乐以及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全面地接触各类优秀的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善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应随时发现、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学会从他们身上寻找闪光点,使各人之所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音乐教师是一个演技高超的艺术家,把讲台当舞台,把课堂当情感场,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共鸣。”由于音乐对人情感的感染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热情。音乐课堂也是师生交流的最佳切入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因此,每次上课前,我会在多媒体教室投影出精美的画面,播放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让同学们在一种轻松、舒缓的环境中步入教室,开始一节新的音乐鉴赏课。教室里弥漫出‘的这种优美典雅的艺术气息会让学生感觉就像进入音乐殿堂一样清新,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转而突出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迷人风采,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生命和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启发学生欣赏、理解音乐的同时,鼓励学生在歌曲学习和音乐鉴赏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对音乐形象进行理解和描述,是丰富深化音乐形象的有效方法。老师应利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意图和心境,激起他们心中感情的涟漪,才能对音乐作品有更充分的认识,才能体会到作曲家的立意,才能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音乐作品与通常学习的书本知识不同,文字所反映给大脑的是直观地感受,而音乐的表达则要含蓄得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我们会感受到,但其内容不是具体的、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随着聆听音乐作品的发展而发挥想象,在心中探寻由听觉所引发的情感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之间激烈的碰撞。积极地发挥想象力,随着乐曲的旋律去体会作者创作时心灵的激荡与起伏。

案例1

在进行《音乐与人生》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鉴赏课时,我通过课堂中对《草原放牧》和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亲身体会由不同音乐带来的快乐气氛和悲伤心情,让学生们用心感受到音乐的多元性。在课后。我让学生将课堂中聆听鉴赏歌曲时最能撞击自己心灵、激发深刻印象的音乐作品在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图画或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下次课时带到课堂中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用最直观的图画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温馨的蒙古包和蓝天白云下美丽的羊群等画面,来展示脑海中对《草原放牧》这首欢快、轻松作品的理解;更有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简短的散文,抒发自己对于美丽草原的向往和放牧孩童无忧无虑幸福生活的体验。由不同的音乐作品到脑海中升起的美丽画面到美好心情的抒发,在鉴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并促进他们自身素养和分析、创造能力的提高。运用教学中的一切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象力、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完善良好的人格等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培养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提高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

案例2

相对于民歌来说,在鉴赏《国之瑰宝――京剧》单元中,由于大部分同学对于我国的京剧艺术都知之甚少,甚至不感兴趣,单纯的鉴赏京剧片段不能很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引入京剧大师梅兰芳,从由黎明饰演的《梅兰芳》这部家喻户晓的电影作为切入点,通过几个关于梅兰芳的小故事,让学生从真实的事例中感受到这位大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与敬业精神,由梅兰芳延伸到其他几位齐名的京剧艺术大师,进而转向京剧艺术本身,课堂中不仅介绍了京剧及其音乐,同时也从中渗透了文化价值与人文内涵,这不仅符合高中学生的培养需求,更达到了高中音乐鉴赏的目的,让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博大的京剧艺术精神还学到了做人的根本。从课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大家普遍都对我国的瑰宝――京剧这门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些同学甚至搜集了一些京剧片段来欣赏,一起交流、共同体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分享从“唱、念、做、打”中感受到的情趣与魅力所在。当然,对于一些酷爱流行音乐的同学来说,京剧鉴赏课一时还无法让他们达到同样的喜好程度,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身边同学的感染,已使这部分学生对京剧产生了一定的思考与关注,由此来促使他们对“国粹”艺术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兴趣与了解来说还是有利的。

案例3

此外,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相比,流行音乐更容易被学生熟悉与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适当的由流

行音乐或学生心中喜爱的流行歌手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唤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与向往。

4,教学过程的分析与讨论

学生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最直接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时,我们教师应当正确的进行引导。不要随意否定。学生在音乐鉴赏学习_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或心得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能使学生很好地保持学习兴趣:教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会给学生带来超过预期的快乐,并能增强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学习的动力。

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亿,它的思想内涵来自于作者对人生的理解。高中学生的音乐认知已取得长足的进步,音乐感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充分认识到音乐价值的高中生,渴望通过音乐去体验生活,接触世界,了解文化,丰富阅历,以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他们愿意通过作曲家、演奏(演唱)家、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去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随着音乐理解与鉴赏能力的提高,旋律优美、通俗上口、热情豪迈、蕴涵哲理性的音乐开始为他们所喜爱。所以,形式多样的音乐鉴赏。可以满足不同个体的欣赏口味,大多数高中生都愿意选择通过欣赏音乐,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去鉴赏音乐作品,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悉心倾听,凭借感情直觉去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另一方面要从更广阔的层次,特别是从音乐作品背景,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体裁形式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以求得对乐曲情感内涵的真切把握,领略深邃的艺术魅力。

作为审美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鉴赏,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多种中外优秀佳作,还必须辅以必要的讲解和引导。这种将学生的直觉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智鉴赏的过程,实际就是从较深层次提高音乐鉴赏力的过程。音乐教育的魅力不完全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对学生的启迪、激励、教育和感染。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音乐的情感表现,遵循审美心理过程规律,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力,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在准确把握歌曲、乐曲形象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生对音乐的内在情感体验与理解。

总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解释、评价,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特有的审美性质、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大胆改革,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鉴别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上一篇: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渗透 下一篇:源于生活的语文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