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的语文情感教学

时间:2022-10-20 01:26:50

源于生活的语文情感教学

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实施了几年了,通过对课改理念及方法的学习,以及几年来在教学中对课改的贯彻体验。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贴近生活、还原生活、根植生活。才能触动学生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主动学习的愿望。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在生活中更需要学习,在学习中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体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诚然,阅读既是一重体验生活的方法,也是感悟人生的有效途径。大量的阅读,不仅利于增进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想,更能陶冶性灵,增厚文化底蕴。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教给阅读方法,推荐阅读内容,而且要引导学生善于交流阅读体会。如积累的好词、好句及优秀的段、篇、故事给自己的印象及启发。学生的情感受到震撼了,才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训中,也应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英国诗人密尔顿认为:“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的较好的解释,在朗朗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都能充分酣畅的体现。”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在《桥》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富于感情地朗读,就能使学生了解到突然而猛烈的山洪来临时人们被吓懵的心理及神态,盲目而急于逃生的心理及动作,危急时老支书的镇定和所作所为,进而受到老支书舍生取义的人格魅力的感染。

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情感

现行人选教材的内容虽然是立足于城市生活背景下的,但绝大多数课文却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作为农村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对农村生活是熟悉的、热爱的。农村善良淳朴的民风和美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更是城里的孩子所接触不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主线,密切联系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括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利于理解和接受。例如《桥》一课中,老支书一声大喝,为什么能使慌乱而失去理智的人们安静下来?这可是在九死一生的逃命的关键时刻。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支书是这里最大的官,说一不二。”有说:“老支书可能太霸道了,这里的人都不敢不听。”这时,一位平时腼腆的女同学举手说:“老支书无私无畏,一心为公。在人们心中威信好,是人们的主心骨,人们都相信他。”我笑着点点头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7”她答:“老支书头发都白了还当支书,说明他威信高;拉出自己的儿子,最后和儿子一同遇难,说明他无私无畏、先人后己,品格高。”我微笑着扫视了全班同学一遍,同学们对这位同学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我又问:“这父子俩傻吗?值得吗?”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同学们又掀起了一次讨论的热潮,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受到了一次良好的教育。

三、让学生在生活应用中体验情感

《语标》要求:“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仍以《桥》为例,先让学生联系山区地形特点,想象突遇自然灾害时会怎样,然后体会文中人们在突遇山洪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心理活动,最后通过积极的讨论,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掌握了本课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同时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安全防范与自救知识的教育。

的确,语文来自生活,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与自身的生活有机地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让“错误”绽放异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