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时间:2022-09-29 11:25:00

也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在大量采用媒体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贯穿于课堂探究教学之中,在新型教学实施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促使着新课程改革飞跃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有“知识的整合”、“经验的整合”、“价值的整合”和“课程研制的整合”等四条基本原理。我们应紧紧围绕这基本原则进行实施教学改革。

实际上和实质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既包涵了“信息技术一课程”和“课程一信息技术”的两种单向整合,又追求一种深化和提高。教育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已经分别就“信息技术一课程”的整合和“课程一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了长期卓有成效的探讨,分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人们深入挖掘、探讨和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课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师需要充分调动一切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自发、自动、自主的学习环境,并逐步改变学生利用传统学习模式学习信息技术课。

在信息技术与新型学科整合中具有几个明显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要明确其特点,进一步实施这方面的新型教学。

首先,传统学科教学经过长期见证,而且已经形成了成套的较为科学和稳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并且个体特征明显,不可能出现传统学科的那种高度统一的局面。

其次,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师、学生、课本、教学环境几者之间进行,学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方式比较单一和迟缓。而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因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多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有众多的不同,具有十分鲜明的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式”特点。

再者,学生在传统学科的学习活动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非常系统而且是循序渐近的,无法进行很好地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协作”是必需的,是自发的,也是稳固的和高效的。

当然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像其它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生搬硬套,全套照搬。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与教材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情趣,有利于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究该科学习活动,我们利用媒体课件把应学习的知识教给学生,把科学的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促进者。我们在此必须要明确我们师生的角色与赋予我们双方的使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主张或开展下列工作:

情境创设:即学习环境,即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接受知识的个体提供真实的现实世界知识,情境是教学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内容。

协作精神:即学生相互之间的协作精神,学生间不是竞争和敌视的关系。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意义建构起关键作用。

会话讨论:即学生之间通过会话与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习者的经验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意义建构:即学习者通过上述的三个环节,最终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理解,从而使知识体系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

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让“任务驱动”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其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这种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并激发起更大求知欲望和探究勇气,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因此目前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实现从传统学科的那种传统教学模式转向新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逐步将其广泛应用发扬光大。

上一篇:明确角色搞探究充满乐趣学语文 下一篇: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成长